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评价反映了隋文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

A. 建立了隋朝    B. 实现国家的统一    C. 开创三省六部制    D. 开创分科考试新局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杜佑的《通典》卷七载:“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治。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导致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唐太宗

A.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鼓励发展农业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D. 虚心纳谏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明皇李隆基“以姚崇、宋璟为相,廓清则天武后以来之积弊,励精图治。至民夜户不闭,道不拾遗。遂臻大治。”这里“明皇”所创造的治世是

A. 文景之治    B. 贞观之治    C. 开元盛世    D. 贞观遗风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生产工具的改进,是古代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下列属于唐朝时期发明并推广的耕作工具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隋唐时期的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某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打算举办一期“隋唐书画展”,下列哪些人物的作品可以推荐参展

①颜真卿

②王羲之

③吴道子

④阎立本

⑤欧阳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④⑤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唐朝的繁盛吸引了世界各地人们的到来,开放与交流使大唐文明更加辉煌。下面能佐证当时中外文化双向交流的是

①玄奘西行

②文成公主

③设市舶司

④鉴真东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 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于后梁贞明二年自立为皇帝,国号契丹,建元神册”的人物是

A. 元昊

B. 耶律阿保机

C. 忽必烈

D. 完颜阿骨打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北宋宰相赵普曾向宋太祖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下列措施中体现北宋在经济上“制其钱谷”的是

A. 将调兵权与统兵权分离

B. 设置通判监督知州

C. 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D. 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岳飞抗金的事迹,数百年来一直被广为传颂。岳飞抗金赢得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A. 他被宋高宗、秦桧等诬陷,蒙受冤屈

B. 他领导“岳家军”收复了中原许多失地

C. 他坚持的抗金斗争,符合人民的利益

D. 他的抗金斗争,抵御了外来国家入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陆游《书愤》中有“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的诗句。中国古代史上曾有两个政权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形成南北对峙局面,这两个政权是

A. 南宋和金

B. 北宋和辽

C. 北宋和西夏

D. 金和辽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同学选用如下材料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确立的研究主题应是

 

A. 宋代商业繁荣

B. 民族政权并立

C. 社会风气开放

D. 大都闻名世界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的王朝是

A. 唐朝

B. 北宋

C. 南宋

D. 元朝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等民族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

A. 满族

B. 回族

C. 藏族

D. 壮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国传统王朝有一套独特的国家制度体系,对于维护整个国家大一统局面不乏成功之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显而易见的是,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

材料二  中央集权制是全国统一的重要条件,而全国大一统的局面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利的政治环境,即可以避免一些纷争和割据,可以减少某些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统一集权的政治环境还有利于全国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商品流通。

——胡如雷《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政治影响》

材料三  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末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前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本兵者曰“……”,主弹纠者曰“……”。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引自《元文类》卷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请说出科举制与魏晋南北朝选官制度相比,在选官标准上有何不同?

(2)据材料二归纳“统一集权”的客观作用。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期发生在“统治阶级内部的有害战争”是什么?北宋为避免“纷争和割据”实行了什么政策?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在中央设置的“本兵者”和“主弹纠者”分别指什么机构?元朝实行怎样的行政区划与管理制度?

(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材料一、材料三所述制度的共同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与海外贸易的发展密不可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朝长江流域仍是“江南卑湿……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水耨”。汉以后长江流域开发进程加快,至南朝后期,赣江一带已开发成重要的稻米产地。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的几百年间,北方战争频繁,人口大量南徙,使南方人口明显大增,移民纷纷转向丘陵山区开荒种地,从而促进了长江流域山区的开发。

——李文澜《唐代长江中游水患与生态环境诸问题的历史启示》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通道。

——吴钓《中国古代的大航海时代》

材料三:海外贸易的兴盛刺激了中国的内部生产,宋代的冶铁数量在当时整个世界应该是数一数二的,其他如制造瓷器、丝绸、茶叶、酒类以及各种工艺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也是惊人的。也因为这些缘故,宋代面对强大的北方国家可以用金钱和丝帛换取和平。而在完全失去北方以后,偏安在南边的南宋,地方小了,人口少了,生活条件居然比过去还好。

——摘编自徐伟云《徐伟云说历史:大国霸业的兴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从东晋、南北朝到隋、唐、宋时期”长江流域经济开发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唐中后期中外贸易主通道的变化及其原因。

(3)据材料三说明海外贸易的兴盛与宋代采取的对“北方国家”有关政策之间的联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能否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民族问题关系重大。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年间)突厥既亡,其降唐者尚十万,诏群臣议区处之宜。……彦博曰:“孔子:‘有教无类’,若救其死亡,授之生业(谋生之业),教之礼仪,数年之后,悉为吾民。”上卒用彦博策。

——《资政通鉴》

材料二  辽、西夏、北宋形势图(如图)

 

材料三  一般来说,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中原政权覆灭,各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进入中原,基本上会出现混乱局面。但在混乱中,各民族却相互融合。第二种是边疆民族的强大导致与中原王朝势均力敌,于是各民族政权之间呈现相互并立之势,形成割据分裂局面。但在割据中却有不少交往,有统一的愿望、因素和趋势。第三种是统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强大,各边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区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呈现统一局面下的民族大融合状况。

——刘宗绪主编《历史新知识创新能力培养》

材料四  (澎湖)岛分三十有六,巨细相间……地隶泉州晋江县。至元间立巡检司,以周岁额办盐课中统钱钞一十锭二十五两,别无科差。

——(元)汪大渊《岛夷志略》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上”实行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击败突厥后,除材料所述史实外,唐朝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分别属于材料三所述的“中原王朝和边疆民族关系发展”的哪一种模式?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北宋时期民族关系的特点。

(4)材料四反映了元朝对哪个地区的有效管辖?元朝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的标志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古代民族交往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