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2019年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图是考古学家在某原始居民遗址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木结构建筑复原图。该遗址应该是

A. 半坡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北京人遗址 D. 山顶洞人遗址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有关甲骨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B. 甲骨文记载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等

C.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西周开始

D. 甲骨文是商周时期该写在龟甲和牛头等兽骨上的文字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与这些报纸名称中的“燕”“ 齐”“鲁”有关的古代制度是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战国策▪秦策》中记载某次变法:“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材料反映出这次变法

A. 使秦国国力和军队战斗力大为增强 B. 是商鞅主持的

C. 土地国有制被私有制取代 D. 形成了较高水平的道德风尚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书中记载:“开元初,四方丰稔,城镇商铺林立,客商如云。”上述材料描述的盛世局面是

A. 文景之治 B. 光武中兴

C. 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小历同学在学完《宋代经济的发展》后做的读书笔记,该笔记中的这些现象反映了

A. 宋代农业的发展

B. 宋代手工业的发展

C. 宋代商业的发展

D. 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博士曾说:“当世界变革的序幕尚未揭开之前,即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在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至非洲东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这一光辉灿烂的景象就是

A. 郑成功收复台湾 B. 张骞出使西域 C. 郑和下西洋 D. 戚继光抗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清朝政府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是

A. 设置西域都护 B. 设置宣政院 C. 设置驻藏大臣 D. 设置伊犁将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典型代表,下列关于它的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形成得益于四大徽班进京 B. 于乾隆年间形成

C. 是我国的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D. 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世界文化宝库的瑰宝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材料反映了洋务运动的

A. 原因 B. 经过 C. 性质 D. 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孙中山曾在《讨袁檄文》中称:袁世凯“既忘共和,即称民贼……誓死戮此民贼,以拯吾民……愿与爱国之豪俊共图之”。是因为袁世凯

A. 复辟帝制 B. 取消帝制 C. 成为临时大总统 D. 镇压二次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21年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艔游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成为中国革命的象征。它见证的大事是

A. 八七会议的召开 B. 中共一大的召开 C. 中共二大的召开 D. 遵义会议的召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26年,一首歌谣在中国大地上广泛传唱,歌词写道:“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这首歌谣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 B. 西安事变 C. 抗日战争 D. 重庆谈判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江西南昌发动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C. 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D.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小史将如下图所示的红军长征的这段历史以“转”字串起来,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A. 长征开始 B. 井冈山会师

C. 遵义会议 D. 长征结束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某纪念馆馆长说:“……战役的胜利……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大大鼓舞了中国军民的抗战士气,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次胜利指的是正面战场的

A. 百团大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淮海战役 D. 平津战役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48年9月到1949年9月那短短一年,无疑是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大地变化最为激烈的时段……”下面关于三大战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力量

B. 三大战役首战打响的是辽沈战役

C. 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的照片拍摄的时间最有可能是

A. 1949年

B. 1954年

C. 1956年

D. 1978年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表所示的历史事件产生的共同影响是

A. 新中国外交成就卓著

B. 新中国科技飞速发展

C. 新中国国际地位极大提高

D. 新中国跻身世界强国之林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19年12月20日,将是一个特殊的纪念日。二十年前的这一天,澳门人民满怀深情地唱起《七子之歌》,看着五星红旗和莲花区旗共同升起。澳门的回归得益于

A.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一国两制”方针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是

A. 《十二铜表法》 B. 《汉谟拉比法典》 C. 《拿破仑法典》 D. 1787年宪法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1500年至1763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能佐证上述观点的历史事件是

A. “三角贸易” B. 新航路的开辟 C. 文艺复兴 D. 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的规定实际上确立了议会至上的政治地位。由此,英国逐渐形成的政治制度是

A. 议会定期召开的制度

B. 议员享有讨论国事和言论自由的权利

C. 君主立宪制

D. 征税权属于议会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世界文明史》中有一段描述:“……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其中省略部分应该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俄国1981年改革 C. 美国罗斯福新政 D. 英国的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图所示的文献于1848年在伦敦正式出版,下面对该文献的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文献是《人权宣言》

B. 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 对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D. 该文献是马克思、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达尔文之所以被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是因为他创立了

A. 力学 B. 生物进化论 C. 数学 D. 相对论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斯大林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战胜国,主要是英国、法国和美国,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这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是指

A. 雅尔塔体系 B. 凡尔赛体系 C. 两极格局 D.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以一下言论出自1933年3月富兰克林罗斯福就任总统时发表的演说,其中最能体现其“新政”实质的是

A. 我们唯一值得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B. 现在就行动起来…我愿意提供这样的领导

C. 竭尽一切努力通过国际经济调整来恢复同世界各地的贸易

D. 把一切形式的交通运输和其他明确属于公共事业的设施置于国家计划和监督之下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42年1月,美、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下列事件是在此文件的影响下发生的是

A. 德国闪击波兰 B. 苏德战争爆发 C. 珍珠港事件 D. 诺曼底登陆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之一。根据下表内容可推出的结论是

A.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冷战”正式开始

B.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促进了西欧联合和经济复兴

C.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

D. 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正如文人学士诅咒皇帝“焚书”那样,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诅咒皇帝。正是这种普遍的憎恶,加上秦王朝缺乏能干的继承人,成了民众奋起造反和秦始皇去世不久秦王朝很快覆灭的原因。不过,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什么?

(2)你同意作者 “秦的统治虽然如此短命,却给中国留下了深刻且持久的印记” 的观点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

材料二 五四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民族主义运动。其发生的背景,跟义和团一样,有着民族危机的因素,至少是参加者意中的危机……同样,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在学生和关心时局的部分市民看来,也是一种国家危亡的前兆。而这种认识,在部分社会上层人士,包括部分军阀和政府内部新英美派人士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共鸣。

                                      —— 摘编自张鸣《北洋裂变:军阀与五四》

材料三 1941年中国共产党发表的《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中说:“四年以来,全国军民奋起抗战,不顾牺牲,不怕困难,前仆后继,再接再厉,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渡过了许多的难关,卒能使敌寇胆寒,环球心折,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产出了新中国的雏形。

                                —— 摘编自王桧林《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若干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二十世纪初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19年中国面临的“国家危亡的前兆”和促进中华民族觉醒的历史事件。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人民日报》社论在评论某一次重大会议时指出:“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材料三 毛泽东以实践证明,人民一旦被动员起来,其力量无穷而且战无不胜,因此人民成为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邓小平把人们想疯了的财富定义为人民的合法追求目标,政府给政策、给条件、给机会,于是财富以及财富所能够实现的“幸福生活”(其实是奢华生活)变成了近在眼前的甘泉,而不再是远在天边的海市蜃楼。先行者的成功是最好的鼓舞,人们只模仿成功者,无数人立即模仿,最终形成改革的洪流,就像当年的革命洪流一样势不可挡,温州人的成功可以看作是中国成功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商务周刊》2008年5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幅图反映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次会议作出的伟大决策。并概括材料一、二反映的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改革开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4)根据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获得的认识。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一系列战时的经济措施在战后没有得到调整,使苏俄国内矛盾迅速激化,经济生产也陷于停滞。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及1913年的86%,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及战前的13.8%,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最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乏。1921年3月实行新经济政策后,苏联的国民经济逐渐恢复。1925年,人物总产量接近战前水平,达到7247万吨,工业生产总量为战前的73%,铁路运输业的货物总周围量为战前的80%,国内商品流转总额大约是战前的70%,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1925—1926年,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达到战前的93.7%

                                                      ——摘编自龚勋《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决定实施新经济政策时苏俄的国家领导人。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观点,结合材料和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