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吉林省长春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五校素质教育交流研讨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决定宋金对峙局面最终形成的事件是

A. 澶渊之盟

B. 南宋的建立

C. 绍兴和议

D. 金把都城迁到燕京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大大提高了妇女社会地位

B.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大运河是以( )为中心,北达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 长安

B. 江都

C. 洛阳

D. 健康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如果你想知道唐朝人是怎样认识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的,你最好查阅我国古代哪部典籍?

A. 《史记》    B. 《大唐西域记》    C. 《金刚经》    D. 《西游记》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林则徐 D. 岳飞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钱穆《国史新论》记载:“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这里的“此项制度”应指的是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隋朝的建立者及时间分别是:

A. 隋文帝杨坚,581年

B. 隋文帝杨坚,589年

C. 隋炀帝杨广,581年

D. 隋炀帝杨广,589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隋唐科举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科举制度正式形成于隋朝

B. 进士科逐渐成为重要的科目

C. 答卷的文体必须分成八个部分,叫做“八股文”

D. 科举制度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契丹(辽)政权的建立者是。

A. 耶律阿保机

B. 元昊

C. 赵匡胤

D. 完颜阿骨打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唐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B.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

C. 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    D. 使专制集权统治极度膨胀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以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

②统治者都注意调整或改革统治政策

③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

④都重视任用人才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朝《陇西行)的一句诗,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对诗句的理解符合事实的是

A. 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金堿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C. 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

D. 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按顺序排列下列皇帝唐太宗唐玄宗唐高祖武则天(  )

A. ③①④②    B. ③②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武则天于684年下令:凡官吏所在地区,“田畴垦辟(开垦土地),家有余粮”者升官。这体现了武则天(  )

A.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B. 首创殿试,创立武举

C. 严惩贪官污吏    D. 善于纳谏,提倡节俭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作为唐朝主要文学表达形式的唐诗,反映了唐朝历史的全景。下列诗句中反映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精神风貌的是

A.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B. 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

C.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五代十国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五代”都在北方黄河流域

②“十国”都在南方地区

③开国君主都是掌握兵权的武将

④起止时间是907~960年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对完颜阿骨打事迹的叙述符合史实的是

①在他的领导下,完颜部统一了女真各部

②他建立了金政权

③他领导金灭掉了辽政权

④在灭辽后,他又灭掉了北宋

⑤南宋和完颜阿骨打订立了和约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重文轻武、守内虚外、强干弱枝”等语句反映的是哪一王朝的统治状况?

A. 秦朝

B. 汉朝

C. 唐朝

D. 宋朝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如下图,下列有关宋与辽、西夏、金政权并立的示意图,不正确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导致以上和好局面出现的因素主要有

A. 唐蕃会盟

B. 澶渊之盟

C. 靖康之变

D. 元朝建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A. 契丹

B. 女真

C. 党项

D. 突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发动陈桥兵变制造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是( 

A、阿保机             B、元昊

C、赵匡胤            D、阿骨打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五代十国中,五代相继统治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 江南地区 C. 黄河流域 D. 长江流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金庸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请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 金灭北宋 B. 辽灭北宋 C. 西夏灭北宋 D. 蒙古灭南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描述: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 顾恺之    B. 吴道子    C. 颜真卿    D. 阎立本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繁荣与开放的朝代,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和文成公主入藏这些历史事件体现了唐政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政绩卓著,使唐朝进入全盛吋期,史称“贞观之治”。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历史上有一支“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英勇之师,和他们交战的对手是匈奴军。(   )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在我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皇帝:完善科举,设置殿试制度。这个皇帝是唐太宗。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人才的选拔和任用历来是统治者关注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英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唐朝贞观初年,唐太宗去视察御史府,看到许多新录取的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意思是:天下有才之士,都被我收罗了)”

材料三  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品德很高尚,大家都有所耳闻),二曰清慎明着,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恭敬、谨慎、工作勤勉)。”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

——《新唐书》

(1)材料一中的“中国采用的选举制度”指哪一制度?它正式形成于哪个皇帝在位时期?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唐朝是该制度的完善时期,其中唐太宗和武则天分别作出哪些贡献?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唐朝时期品德高尚、工作勤勉的大臣两名。

(4)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制度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1)以上材料与哪位皇帝有关?材料一说明他认识到什么问题?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唐朝又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

(3)历史上这位皇帝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4)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技术来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请写出上述两种生产工具的名称。

(5)唐朝这样的繁荣局面被什么事件所破坏,唐朝国势从此走向衰落?唐朝灭亡后中国历史进入什么时期?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