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福建省福州市的一个纪念馆内,一檐柱上挂着一楹联:“焚毒冲云霄,正气壮山河之色;挥旗抗敌寇,义征夺魑魅之心。”与此馆纪念人物相关的事件是(    )。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虎门之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

A. 澳门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圆明园是清代最著名的皇家园林,它毁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如图).关于这场战争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战争爆发于1840年

B. 战争期间是我国近代丧失领土最多的时期

C. 我国开始开放上海

D. 清政府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原住中国居民迁出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以天国的理想作为现实奋斗的目标,以政治上的平等与经济上的平均作为政治动员的口号。”下列文献内容能够印证该观点的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朝田亩制度》    C. 《资政新篇》    D. 《国闻报》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对比《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开放通商口岸的不同,下列结论不正确是(    )。

A. 《马关条约》开放通商口岸数量超过了《南京条约》

B. 《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

C. 体现出外国对中国的侵略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D. 《马关条约》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殖民掠夺进一步升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依据是什么(    )。

A. 赔款2100万元给英国    B. 外国公使可以进入北京

C. 在通商口岸建立工厂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此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镇南关起义    B. 武昌起义    C. 黄花岗起义    D. 萍浏醴起义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为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同全国人民一道与北洋军阀展开了不懈的斗争,其中包括 ①发表《革命军》等著作 ②成立中国同盟会 ③进行二次革命 ④发起护国运动(    )。

A. ②③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五四运动的参加者有学生、工人、商人多个阶层。对此现象的合理分析是

①新文化运动的思想洗礼       

②无产阶级的壮大

③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 朱德    B. 叶挺    C. 贺龙    D. 刘伯承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出自于(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八七会议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条革命道路指的是(    )。

A.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D. 资本主义的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一位美国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是指( )

A. 五四运动    B. 北伐战争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35年12月,鲁迅撰文热情赞扬了爱国学生的英勇斗争精神,并寄以“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殷切希望。鲁迅撰文的历史事件是(    )。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一二•九运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947年,指挥西北野战军英勇作战,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重点进攻的是(    )。

A. 朱德    B. 彭德怀    C. 邓小平    D. 周恩来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解放战争胜利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领导正确,针对不同战场的不同情况制定各具特点的作战方针

②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

③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④国民党军的人数和装备不如共产党军队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

A. 近代化的探索    B. 西方列强的侵略

C. 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    D. 中国共产党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表是八年一班“历史学习园地”里展示的某人物简历,请你推断该人物是。

 

年份

人物简历

1857年至1873年

就学于私塾,攻读四书五经

1894年

考中状元

1896年

筹办大生纱厂

1905年

创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

1915年

专事实业、教育和慈善

 

 

A. 李鸿章

B. 曾国藩

C. 张謇

D. 范旭东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都发生重大变化。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短暂发展

B. 辛亥革命后,国民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

C.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广为传唱,它们反映了民主和平的时代心声

D. 1905年清政府宣布“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制被废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张海鹏教授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描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据此绘制了下图。

结合示意图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中A段“开始下降”与“降到谷底”分别是源于哪两个历史事件?这两个事件对当时的中国社会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图中B段中华民族各阶层进行了救国救民的探索,请列举史实两例。

(3)从B段到C段的历史性转折点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请举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社会“升出一片光明”所作出的努力两例。

(4)从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你得到的启示什么?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探寻复兴之路,铸造新的辉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材料三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四  在辞去临时大总统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接下来……最切实的举措,就是发展实业,改善民生。

材料五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写出两点,4分)

(2)材料二中的“我”是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3)根据材料三,概括康有为的主张。

(4)材料四中为何当时孙中山认为“三民主义中的两个主义已经实现”了?

 

(5)根据材料五中人物的经历,分析他们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他们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归纳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红旗飘,军号响,子弟兵,别故乡。王明路线滔天罪,五次“围剿”敌猖狂,红军急切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男女老少来相送,热泪沾衣叙情长,紧紧握住红军的手,亲人何时返故乡?

材料二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早在1936年处理西安事变时,中国共产党就力主和平解决。

材料三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四  廖承志认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

(1)根据材料一,在长征中中共召开的一次重大会议是什么?内容?

(2)根据材料二,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意义。

(3)材料三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根据材料二、三,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原文回答)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的观点。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侵略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又在上海挑起事端,中国军队奋起反击,淞沪会战爆发,会战持续三个月,毙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1938年6月至10月,中国军队部署约100万人参加武汉保卫战,彻底破灭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

材料二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以主力部队和地方基干民兵为骨干,组织各方力量,采取各种战法打击日军,使日军攻防无措,疲于奔命。

材料三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主要场及时间表

 

名称

开始时间

结束时间

欧洲战场

1939年9月1日

1945年5月8日

苏德战场

1941年6月22日

1945年5月8日

太平洋战场

1941年12月7日

1945年9月2日

中国战场

1931年9月18日

1945年9月2日

 

 

材料四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战争老是失败,像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这次,抗日战争可是取得了完全胜利。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3500多万人,按1937年的币值计算,中国直接经济损失1000多亿美元,间接损失5000多亿美元……

(1)材料一中“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阅读材料一、二,归纳国民党军队与共产党军队在对日作战的区域及方式上有何不同?

(3)通过材料三概括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要特点。

(4)依据材料四,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