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镇江市润州区2019届九年级中考二模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宏伟的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独创性的象征。下列关于秦长城起止点的叙述,正确是(  )

A. 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B. 西起咸阳,东到鸭绿江

C.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D. 西起长安,东到山海关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汉书》写到董仲舒的以下观点,由下表我们可推断(  )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以教化为大务”

“正法度之宜”

 

①董仲舒强调用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②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教化人民

③董仲舒只强调儒家思想的作用,反对使用“法度”

④董仲舒也一定程度上强调“法治”,把儒法糅合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品析下列三首诗词、对联,你认为他们分别歌颂的是

①“四镇多二心,两岛屯师,取向东南争半壁;诸王无寸土,一隅抗志,方知海外有孤忠。”

②“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③“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A. 郑成功、岳飞、鉴真

B. 鉴真、郑成功、岳飞

C. 岳飞、郑成功、鉴真

D. 郑成功、鉴真、岳飞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1860年在北京的居民有可能看到仓皇出逃的清朝皇帝是(    )

A. 道光帝    B. 咸丰帝    C. 康熙帝    D. 光绪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该运动遇到的中国历史上以往任何一次农民战争都不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是

A. 内部变乱导致分裂

B. 中央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

C.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D. 满汉地主阶级勾结镇压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12年元旦,孙中山创立中华民国;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按照中华民国纪年方法计算,孙中山逝世于

A. 民国十二年

B. 民国十三年

C. 民国十四年

D. 民国十五年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最能体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意义的词语是(   )

A. 开天辟地 焕然一新    B. 生死攸关 历史转折

C. 光明前途 良好开端    D. 科学发展 高举旗帜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有一首歌唱道:“你手持汉阳造血染台儿庄,我手握大刀片喋血平型关,在战壕中你我分享着一口干粮,在青纱帐里你我一同擦拭刀枪……”歌词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 结束了中国长期战乱的历史

B. 中国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C. 中国获得了独立自主的国际地位

D. 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民主政权的三大运动不包括(  )

A. 大跃进运动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运动 D. 镇压反革命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下列外交成就属于改革开放前取得的是

①中美缓和

②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2001年承办上海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作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的确切含义是(       )

A. 一个国家,两种行政制度 B. 一个国家,两种管理制度

C. 一个国家,两种社会制度 D. 一个国家,两种法律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记录片《大国崛起》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公元1500年前后的第六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的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它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分水岭,根据材料判断这个‘重要的分水岭’的含义是(  )

A. 世界各个地区从相互隔绝、孤立发展到连接成一个整体

B. 锤炼了欧洲人敢于胃险、勇于拼搏的精神

C. 殖民扩张和侵略活动从此开始

D. 人类历史开始迈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世界近代史上,曾掀起了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社会思潮,掀起这个社会思潮的阶级是

A. 无产阶级

B. 资产阶级

C. 地主阶级

D. 农民阶级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改革内容中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眼光的措施是(  )

A. 创办近代企业 B. 加强中央集权

C. 努力发展教育 D. 允许土地买卖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890—1914年法国军费增加了1.5倍,英国为2.4倍,俄国和德国分别猛增了3倍和3.8倍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A. 为重新瓜分世界的战争做精心准备    B. 加强国防,防止外来侵略

C. 投资国防工业,赚取高额的利润    D. 为了保证在凡尔登战役中获取胜利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列宁说:“在战争结束后,俄国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国家建设里面去。俄国慢慢‘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列宁提到的政策是(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工业化政策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打击下建立法西斯政权的国家有(  )

①美国 

②意大利 

③德国  

④日本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的标志是(  )

A. 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B. 希特勒上台

C. 德国撕毁《凡尔赛和约》

D. 德国策划慕尼黑阴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2002年9月11日,美国世贸组织大厦遭受到恐怖主义袭击,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被偷袭,

那么由第一次偷袭引发的战争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    B. 美国内战

C. 苏联卫国战争    D. 太平洋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二战秘史》的结语中写道:“关于反法西斯战争……着重于强调不同力量的协调与合作,认为邪恶轴心国家的政权被推翻是各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下列事件与此观点相符的是(  )

A. 慕尼黑会议的召开 B.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C. 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 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漫画常用简单夸张的手法来讽刺、批评或歌颂某些人和事,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如图是一幅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苏联漫画,它讽刺的是

 

 

A. 杜鲁门主义

B. 北约建立

C. 马歇尔计划

D. 斯大林模式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16年6月23日,英国进行“脱欧”公投,结果英国脱离欧盟。有分析认为英国与欧盟在经济上和贸易上,双方相互依存度极高,政治上相互帮衬。英国脱离欧盟,势必导致双方利益受损,由此可见当时英国加入欧盟的目的(  )

A. 寻求外交和国家安全

B. 引进科学技术

C. 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

D. 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7年12月3日至5白第四届互联网大会在乌镇举行,本届大会以“发展数字经济促进开放共享﹣一携手共建网络室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下图象征着世界互联网精英们的真知灼见。互联网诞生于(  )

A.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B.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C. 第三次科技革命 D. 工业革命期间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四十自述》

(1)材料一中的著作的作者是谁?该著作反映了他什么主张?近代中国的哪一运动首先实践了这一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行到全国”的原因?

(3)材料一、二中的两部著作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加强海防、维护海洋权益是我国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战略任务。海洋与中国历史发展命运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回顾历史,世界各国的发展与海洋的关系值得我们认真探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世纪。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教材

材料二  如下图为《大国崛起》中插图

材料三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纪录片《走向海洋》

材料四  2016年5月10日,美国“劳伦斯”号驱逐舰未经中国政府允许,非法进入中国南沙群岛有关岛礁邻近海域。中方有关部门依法对美方舰艇实施了监视、跟踪和警告。美方军舰有关行为威胁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危及岛礁人员及设施安全,损害地区和平稳定,中方坚决反对美方这一行为,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主权和安全。

——摘选《5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陆慷主持例行记者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郑和下西洋发生在哪个朝代?这一事件有何意义?

(2)材料二中,清朝创建海军是为了实现洋务运动前期的什么口号?依据插图回答“船开不快”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西方列强“集体观摩”的是哪一次战役?依据材料回答这次战役的影响?

(4)材料四折射出我国海防正面临着威胁和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我国政府提出几条合理化建议:我国应采取哪些措施,才能更好的捍卫国家海洋权益?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世界格局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请回答:

(1)美苏曾经是二战盟友,请指出美苏结盟的标志并举一战役说明。战后不久,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请列举美苏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2)阅读下列材料:

作为惟一超级大国的美国,地位相对削弱。欧盟在一体化进程中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球事务中影响越来越大。日本曾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并试图向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迈进。俄罗斯致力于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国际舞台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回答: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世界形势的特点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方向。

(3)读图识史:

回答:某同学为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以上三幅图片,请你判断他研究的主题最应是什么?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推动世界格局演变的决定性因素及处理国际关系应当遵循的原则。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科技创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某校九年级(l)班同学进行“三次工业(科技)革命”的专题复习,邀请你全程参与。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从近代科学的角度看,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1765年,牛顿去世30多年后,一种全新的蒸汽机在瓦特手中诞生了,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材料一中指出“正是牛顿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请说出牛顿在自然科学方面的一项成就。

材料二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新技术、新发明、新理论层出不穷。电灯亮起来了,电话响起来了;内燃机取代蒸汽机,交通运输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工业文明的新时代。

(2)材料二中使“电灯亮起来”的发明大王是谁?“工业文明的新时代”指的是什么时代?

材料三 

(3)材料三中图一所示的科技成果最早出现在哪次工业革命中?图二所示的科技成果是第三次科技革命哪一核心技术的产物?

材料四  九年级班小明、小王同学对工业革命的评价:

小明:“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条件,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小王:“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给人类带来空前灾难。”

(4)材料四中小明、小王同学对历史事件的评价方法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