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福建省初三下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研究原始人“北京人”的主要依据是

A. 传说

B. 化石

C. 神话

D. 书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稻谷和稻壳”。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祖先,宣读祭文。上述文字中的轩辕帝指的是

A. 蚩尤

B. 炎帝

C. 黄帝

D. 秦始皇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该王朝指的是

A. 夏朝

B. 春秋

C. 战国

D. 秦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这一文字是

A. 甲骨文    B. 金文

C. 小篆    D. 隶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 实行禅让制

B. 实行分封制

C. 确立世袭制

D. 推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春秋战国时期在学术思想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

A诸侯争霸局面

B百家争鸣局面

C竞相改革局面

D儒学独尊局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

A. 各自为政,此消彼长    B.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

C. 层层分封,等级分明    D. 世袭制兴,禅让制灭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都、代郡、邯郸等郡名和篮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D. 用泥制陶的事实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列措施,属于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是

A. 统一六国,“焚书坑儒”    B. 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

C. 废除丞相,“八股取士”    D. 设立军机处,撤销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大兴文字狱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焚书坑儒    B. 实行郡县制    C. 颁布推恩令    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出自《节气歌》,与此歌相关的历法是(  )

A. 农历 B. 阳历 C. 公历 D. 大明历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这表述的是江南地区开发的(  )

A. 原因 B. 目的 C. 内容 D. 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A. 赤壁之战爆发的时间是公元208年

B. 赤壁之战是曹军与孙刘联军的对抗

C. 赤壁之战结果是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D.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东汉末年.书法逐渐成为一种艺术。为其提供物项条件的是

A. 甲骨文

B. 造纸术

C. 圆周率

D. 印刷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被誉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由古代印度传入我国中原地区,大约是在

A. 秦朝末年

B. 西汉末年

C. 东汉末年

D. 唐朝末年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张骞出使西域后,丝绸之路渐趋形成。该商路的起点是

A. 洛阳

B. 长安

C. 敦煌

D. 疏勒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被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 《资治通鉴》

B. 《汉书》

C. 《史记》

D. 《三国演义》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组成三国协约军事同盟的国家是

A. 英法俄

B. 英普奥

C. 英普俄

D. 英法美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在大战中出现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  )

A. 法国    B. 巴西    C. 苏俄    D. 中国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一战后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A. 《凡尔赛合约》

B. 《九国公约》

C. 《四国条约》

D. 《五国海军条约》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媒体认为:如果说美国总统访问核爆地广岛是“谢罪外交”,那么日本首相安倍访问   则是“历史和解”之行,横线处应是()

A. 华盛顿

B. 波士顿

C. 纽约

D. 珍珠港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7年,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 雅尔塔会议召开

B. 印巴分治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华约组织建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被称为欧洲复兴计划的是( )

A. 冷战政策 B. 杜鲁门主义

C. 《北大西洋公约》 D. 马歇尔计划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雨果曾预言:“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都将紧紧地融合成一个高一级的整体”。该预言实现的一大标志是

A. 协约国的形成

B. 北约组织成立

C. 欧洲联盟诞生

D. 世贸组织建立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0世纪50—60年代,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的根本原因是(  )

A. 个人崇拜风气依然盛行

B. 美苏冷战对峙使苏联陷入困境

C. 改革重点放在重工业上

D. 没有从根本上打破苏联模式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91年12月25日晚,飘扬在克里姆林宫上空的苏联国旗徐徐降下,代之而起的是白、蓝、红三色的俄罗斯国旗。这一事件标志着

A. 沙俄覆灭

B. 苏俄诞生

C. 东欧剧变

D. 苏联解体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雅尔塔会议中决定成立,旨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是

A.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B. 世界贸易组织

C. 联合国

D. 欧洲联盟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某位同学上网了解某国际组织时,搜到如下关键词“经济联合国”“解决贸易争端”“破除贸易壁垒”“贸易自由化”。他了解的这一国际组织是

A. 联合国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8年4月16日,美国禁止该国企业在七年内向中国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出售包括芯片在内的零部件,其中的“芯片”当属

A. 铁器时代的产品

B. 蒸汽时代的产物

C. 电气时代的发明

D. 信息时代的成果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辨析做答

下列是小历和小史分别搜集的关于1926-1940年苏联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状况的资料,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工业化开始时的领导人。

(2)小历和小史搜集的材料哪个符合实际?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山。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从他的弟子集成《论语》一书,他的言行,成为我国家喻户晓的常识.自从汉武表彰儒术,他的思想,成为我国二千余年来学术思想之中心.他不仅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的哲人,便在整个的人类历史上,也有其崇高的地位。

——陈致平《中国通史》

材料二  李冰设计的工程绝妙天工,不仅能自动调节水量,还可以自动分沙排沙……中国2200年前就解决了水利工程的排泥沙问题,外国工程界直到本世纪(指20世纪)30年代才总结出来呢!

——李源、向大济《历史建筑之谜》

材料三中世纪欧洲印制一部《圣经》,至少需要三百多张羊皮,除了少数富有的人以外,没有人可以买得起书,文化信息的传播就会受到极大限制。中国的造纸术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一状况……“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更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材料一中的“他”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一概括“他”的历史地位。

(2)材料二中“工程”指的是什么?依据材料二,指出该工程的作用。

(3)材料三中“蔡侯”指的是谁?依据材料三概括他的成果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个人物有何共同贡献?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歼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三》

材料二  从平城到洛阳的北魏是汉化者……折射出中华民族历史重新走向全国统一的曙光。……隋朝的统一,建立在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的基础之上。

——《简明中国史读本》

材料三  内战的结束意味着“战时共产主义”这种权宜之计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于是它立即被抛弃了。农民们拿起了武器,反对无偿额征用。注重实际的列宁意识到改革是不可避免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  新政期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复兴法》等法案求企业按部门就产品的产量、价格等制定公平竞争法规,以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法案还规定了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标准。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一改革?很据材料一概括这一改革的影响。

(2〕材料二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根据材料二,这一改革顺应了当时哪些历史潮流?

(3)材料三中提到的“改革”是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5)综合上述内容,成功的改革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材料论述。

面对人类共同的敌人法西斯,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齐聚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推进打败敌人的统一的军事战略与相互协调的军事行动。之后在北非,英法美联盟取得了北非战役的胜利;在欧洲盟军击败了意大利法西斯,实现了诺曼底登陆,使德国陷入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在东亚,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中国摆脱了单独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孤立无援的处境。中国战场对日本的巨大牵制,美军从西太平洋上的强大反攻,以及最后苏军出兵东北,这三种力量的汇合,加速了日本的溃败和投降的进程。

——摘编自罗荣渠《辉煌、苦难、艰辛的胜利历程》

(1)指出诺曼底登陆的重大意义。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