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浙江省嘉兴市六校2018-2019学年第二学期3月联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1358日,英国首相卡梅伦在英议会接受质询时表示,英国政府并未改变英长期以来的对华及涉藏政策,即英国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西藏独立,尊重中国主权:历史上,清政府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而设置了

A. 宣政院    B. 达赖喇嘛    C. 驻藏大臣    D. 伊犁将军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大陆泉州旅游协会与台南市观光协会,于2012328日签署《郑成功史迹双向游》合作协议书,使两岸旅游交流再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郑成功之所以得到海峡两岸的中华儿女如此敬仰,主要是因为

A. 他曾在东南沿海坚持抗清斗争

B. 他从荷兰殖民者手里收复了台湾

C. 泉州、台南有许多郑成功史迹

D. 郑成功史迹促进了两岸旅游交流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而代之以朝奉。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被称为老板,这从本质上反映出

A. 徽商在文化上的谦虚             B. 明清政府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

C. 徽商已走上了官商结合之路       D. 徽商的虚伪的反映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乾隆皇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做出了许多努力,自称有“十全武功”。下列不属于其“十全武功”的是

①收复台湾

②开始设立军机处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赐予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封号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一直落后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而早在明清时期,中国也出现了早期的资本主义萌芽。这些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方式在中国也兴盛一时。可以为这段话提供史证的有

A. 原产美洲的甘薯、玉米被引入中国

B.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白银在明代中后期成为主要货币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顾炎武《日知录・拟题》中说八股考试:“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己。”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只准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B. 钳制了人们的思想,推残了文化的发展

C. 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答卷文体只能写成八股文

D. 知识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议论国家时政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明代受到皇帝信任的宦官汪直权倾朝野,“自京师及天下,旁午侦事,虽王府不免”。类似现象在明代多次出现,这本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A. 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B. 军机处效率低下

C. 宦官易于听从皇帝命令

D. 八股取士使官吏无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清朝后期,“如有打造双桅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材料主要表明,清政府

A. 厉行重农抑商政策

B. 断绝中外贸易往来

C. 严格禁止对外贸易

D. 禁止官员出海经商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乾隆时期来华的马夏尔尼曾说:“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因为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导致中华帝国“破败不堪”的最主要原因是

A. 封建制度衰落,落后于世界潮流

B. 清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

C. 土地兼并严重,农民起义不断

D. 自然经济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793年,英国特使马戛尔尼来到避暑山庄为乾隆皇帝祝寿。当马戛尔尼炫耀地展示他带来的地球仪时,大臣看到“日不落帝国”居然占据了地球仪上那么大块的地方,他们感到的不是疑惑,而是愤怒:怎么能把天朝大国画得这么小!这表明清朝官员

A. 对西方工业文明持排斥态度

B. 已经认识到中国的落后现状

C. 对世界的发展变化一无所知

D. 对英国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为挽救中医药文化遗产,中央电视台推出《中华瑰宝一一中医药》大型纪录片,该片中可能出现的古代医学著作是

A. 《九章算术》

B. 《水浒传》

C. 《天工开物》

D. 《本草纲目》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人是大明子民,他出生的那年明成祖迁都北京。请你从以下对他一生中的四个剪影中选出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 清早起来埋头苦读八股文

B. 曾三次参加科举考试

C. 中年时被授予左丞相一职

D. 他的儿子被锦衣卫捉去拷问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明清政府曾为此作出了重要贡献。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辛卯,噶尔丹入犯乌珠秦。癸卯,上(指康熙)亲征。壬戌,(噶尔丹)登孟纳尔山,望见黄幄网城,大兵云屯,漫无涯际,大惊,弃其庐帐宵遁。……上率轻骑追之,大败噶尔丹于昭莫多,噶尔丹以数骑遁。

——《清史稿・卷七・本纪七》

材料三:清朝统治者用了近一个世纪时间,在承德修建避暑山庄,并在山庄周国修建了宏伟的喇嘛庙。夏季时,清朝统治者经常在此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以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与他们联络感情。

(1)根据材料一说说明朝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作出的贡献。

(2)材料二记述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成果?后来清朝设置什么机构管辖该地区?

(3)材料三体现了清朝怎样的民族政策?该政策发挥了什么作用?

(4)上述三则材料对今天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分别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雍正皇帝再三强调“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末也”,对“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ー耕稼之人”表示深切忧虑。

材料二:清初戴梓发明了一次填发28发子弹的“连珠铣”和威远将军炮。清统治者竟固守“骑射乃满洲根本”,不但不采用,还听信谗言,罚戴梓充军关外。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一政策?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