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诸城市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材料不能说明

A. 周朝实行分封制

B. 分封对象包括亲属、殷商遗民等

C. 分封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 诸侯拥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经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主要反映了孔子的

A. 民本思想

B. 治国理念

C. 治学态度

D. 忠君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发展理念在中国越来越得到广泛认可。下列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与这一理念相近的是

A.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B. 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D.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推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西汉初年,诸侯“连城数十,地方千里”轻则骄奢淫逸,重则联手对抗中央。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 统一铸造货币    B. 实行推恩之策

C. 推行儒学教育    D. 建立刺史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医中药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我国历史上曾经涌现出很多医术高明,品德高尚的医学家。以下属于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成就是

A. 首创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

B. 擅长开刀等外科手术

C. 阐述了中医理论和治病原则

D. 编制医学体操“五禽戏”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期,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农业科学著作是( )

A. 《道德经》    B. 《齐民要术》

C. 《资治通鉴》    D. 《天工开物》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A.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唐代社会风气呈现出明显的自由开放特征,犹如海纳百川,兼收并蓄。下列史实不能体现唐朝社会风气这一特点的是

A. 唐诗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内容丰富

B. 西市、东市的设立

C. 妇女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

D. 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文轻武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导致官僚机构的膨胀

④改变了五代以来政权频繁更迭的局面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南宋社会生活史》中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货币经济、纸钞、高度发展的茶盐企业非常独特,”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临安是全国最大的商业城市

B. 南宋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C. 中国在宋代就实现了现代化

D. 宋代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西藏自古以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管辖下的地方行政机构的是

A. 唐朝    B. 元朝

C. 明朝    D. 清朝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近期,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一档大型文化类益智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打造了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小明也自拟了一道题目:“豪放风格;抗金斗争;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符合上述条件的词人是

A. 苏轼

B. 李清照

C. 关汉卿

D. 辛弃疾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每当人们在中国文献中查找任何一个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要焦点就在宋代。”以下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

②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③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

④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下列表格是“清朝前期人口变化与人均耕地情况表”,这一表格折射的历史信息准确的是

 

年代

人口数(口)

人均耕地亩数(亩)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12年(1655年)

14033900

27.63

顺治18年(1661年)

5493576

康熙50年(1711年)

24621321

28.15

康熙24年(1685年)

6078430

乾隆31年(1734年)

2080957936

3.56

乾隆31年(1766年)

7414495

 

 

A. 人口增长速度快于耕地增长速度,人地矛盾逐渐突出

B. 种植技术的改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新品种的改良,缓解了人口增长的压力

C. 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择手段地兼并土地,社会贫富分化严重

D. 官场腐败,军风军纪败坏,财政虚耗严重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清朝前期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写诗词文章,稍有不慎,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下列清代诗句中,只有一句可能不会招来杀身之祸。它是

A. 绿野清阴看总好

B. 一把心肠论浊清

C. 明月有情还故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D.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或再来,必令原船返棹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A. 断绝了中外经济交流

B. 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C. 禁止国人赴海外经商

D.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18年3月,西周青铜器“虎鎣”(ying)现身英国,“虎鎣”之前的拥有者曾参与洗劫圆明园,由此获得“虎鎣”等珍贵文物。据此判断“虎鎣”之前的拥有者参与过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引发如表所示列强在华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清政府被追签订了

 

时间

1894年前

1900年

列强在华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漫画针砭时弊,在一定程度上能揭示历史真相。下侧漫画反映的事件

A. 践行“实业救国”政策

B. 开启中国近代化道路

C. 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 传播民主科学思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近代某报刊曾报道:“闻近月以来,凡都中士大夫有谈及西学新法者,同僚之中均闻面却避。盖恐人指之为康党,以致罹于法网。故自同文馆以外,竞无人再敢言声光化电之学,念爱皮西提之音。”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 洋务运动的失败    B. 民族矛盾的尖锐

C. 顽固势力的反扑    D. 民众的盲目排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1912年,美国学者百森评论中国某一事件时说:“中国目前的局势正以一种系统、科学的方式向前发展,出现了一种带有西方理想的政治模式。”他评论的这一事件

A. 彻底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B. 是共和制度在中国的实践

C. 实现了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D. 高举着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灯闪着,风吹着,蟋蟀叫着,我坐在床上看书,月亮出来了,风息了,我站在院中唱歌,”这是末代皇帝溥仪(1906-1967)在17岁时写的一首新诗。和文言文相比,这种平易通俗的文风受益于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新文化运动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1925年3月12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逝世。孙中山在临终前告诫革命党人:“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这里的“尚未成功”指的是

A. 没有终结中国的君主专制

B.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C. 没有推翻清朝的腐朽统治

D. 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先进,思想活跃,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领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陆续灭了六国,采用法家为主、兼蓄并用其他学派思想的做法,追求“事在四方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格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的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是九卿,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摘自樊树志《国史概要》、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1)概括材料一中秦统治者创新制度所具有的历史条件。列举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材料二  破布制成的优质纸从约公元100年起就有了,并很快取代了书写用的笨重的木片和竹条。但是由于纸不象木片那样经久耐用,而且它早在印刷术发明之前很久就有了,所以不能不有悖常理地认为,某些书的散失应归咎于纸。但是造纸术这一伟大发明对人类历史来说具有无可估价的重要性。

——《全球通史》

(2)材料二中“破布制成的优质纸”的办法是由谁最早发现的?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列举此种纸的优缺点各一项。

材料三  当时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等活动。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书法、绘画、音乐、歌舞、石窟和雕刻等方面的艺术创作成就斐然,唐朝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以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都城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摘编自《中国历史教学用书》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盛唐气象的表现。简析盛唐气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四  公元1001一1500年世界科技发明数量概况

——数据来源于《自然科学大事年表》

(4)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中国的两项发明,并分别简述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作用?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历史的最后一个阶段,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明朝初期,鉴于南方士子在科举竞争中取得领先地位……于是明仁宗决定对南北士子分榜录取:“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

——任晔《明代科考中的南北分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改革科举考试的措施,并简析该措施的积极影响。

材料二  清代来华的西方人对科举制大为赞叹。1755年,英国《绅士杂志》在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中提道:“写作是一个有理性的人惟一愿意接受的考试方式……所有作者一致认为,中国的行政管理水平远在其他国家之上……他们的功名头衔均非世袭……每年一度在中国的都城开科取士。”同一时期,中国著名思想家、诗人龚自珍(1792~1841年)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对科举制度提出了猛烈的批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作为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科举制度为什么在西方备受推崇,而龚自珍抨击科举导致了“万马齐喑”的现实局面?

材料三  雍正年间,朝廷设军机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军机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处这一特殊机构便于皇帝独掌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人教版版七年级历史教材

(3)从材料三看,军机处的设置,反映出清朝君主制政治制度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在思想文化领域表现为什么现象?

材料四  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中国选择了陆地”?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选择对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困难

中国梦是中国人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之梦。近代以来,一辈辈仁人志士,为追求中国梦而不懈努力,几多教训,几多启示。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引进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一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但洋务官僚们没有意识到。他们不自觉走向自已预期目的反面。

——摘选自《洋务运动史》

(1)材料一中洋务官僚们的预期目的是什么?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材料二  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买。更为严的是,……康有为、谭嗣同等维新派和光绪,从和平变法开抬,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从理论上说将会有利于社会步,但也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戊戌新政时期,康有为、光绪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

(2)依据材料二,归纳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三  习近平用“三个伟大”评价孙中山: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一生以革命为己任,立志救国救民,为中华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

——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

(3)请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说出孙中山先生获得高度评价的理由。

材料四  辛亥革命失败后,陈独秀对照西方国家的历史,认真研究,认为中国革命多次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几千年封建文化毒害的结果。因此,救亡之道要首先打倒中国的封建文化而代之以西方的文明。

(4)材料四反映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历史事件?根据材料指出陈独秀认为怎样才能救中国?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