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而与其相似的中国的思想解放运动是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6﹣18世纪,在美洲大陆出现了许多被称为新西班牙、新法兰西、新奥尔良、新尼德兰、新英格兰的地名,这些地名的出现是因为(  )

A.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连成一个整体

B. 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侵略和掠夺

C. 探险家对美洲的探索范围不断扩大

D. 大批美洲独立国家纷纷建立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发表的文献中,体现《人权宣言》显著特征的内容是

A.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B. 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应该分开,否则就会产生独裁和专制

C. 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力

D. 法律仅有权禁止有害于社会的行为…财产权是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说英国的革命实际上是议会的革命,“革命前是国王的议会, 革命后是议会的国王”。对以上叙述理解正确的是

A. 革命后只是议会的地位发生了变化

B. 革命前后国王和议会的地位没什么变化

C. 革命后议会和国王共掌国家大权,二者是平等的

D. 革命前国王推行专制统治,革命后议会拥有最高权力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拿破仑说:“在法国、在欧洲,我注入了新思想;这些新思想是不会消失的。”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拿破仑对法国的最主要贡献是

A. 废除欧洲各地封建特权

B.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C. 制定民法典,维护大革命成果

D. 多次打败反法联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世纪,“雾都”一词成为伦敦的标签。狄更斯的小说《荒凉山庄》描述了伦敦的雾,“那是一种沁入人心深处的黑暗,是一种铺天盖地的氛围。”造成雾都的主要原因是(    )

A. 工业革命造成的 B. 英国气候雾多造成的

C. 乱砍树木造成的 D. 汽车尾气引起的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下列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时代特征是

 

A. 无产阶级的斗争

B. 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C.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D. 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一书中提到1848年2月发表的某一文献,“对某些人来说,这是一个救世福音,对另外一些人,它则是一个魔鬼学说”。该文献是(  )

A. 《神曲》 B. 《哈姆雷特》

C. 《战争与和平》 D. 《共产党宣言》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两个不平等条约中被开放 为通商口岸的?(  

A.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 B.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D. 《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1872年,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三年多时间,外轮损失1300多万两,美国旗昌行因不堪赔累,被招商局归并。这反映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  )

A. 完全无力与外国企业抗衡

B. 实现了富国强兵目的

C. 完全掌握了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D. 部分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入侵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申报》)上述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是(  )

A. 外国资本主义进入中国

B. 中国出现最早的近代企业

C. 中国传统自然经济解体

D. 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一次校内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提示关键词:“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王”,参赛选手根据这些提示,可以判断出主持人描述的历史人物是(  )

A. 杨秀清 B. 李秀成 C. 洪秀全 D. 石达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下列不能体现其“新”的是(  )

A. 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 B.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C. 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D. 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方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26年,是你拉着我的手,在村口的大树旁,一同告别了咱娘,踏上北上的战场”,这是一首描写国共关系的诗歌,诗中国共两党这次合作的目的是(  )

A. 推翻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B. 同北洋军阀抢夺地盘

C. 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D. 共同抗日,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他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毛泽东曾评价说:“他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对中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现代杂文的开拓者的评价,“他”是(   )

A. 齐白石    B. 茅盾    C. 徐悲鸿    D. 鲁迅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战役中,使整个华北地区全境解放的战役是(  )

A. 辽沈战役 B. 平津战役 C. 淮海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一根本改造一销声匿迹一有益补充一共同发展”的五部曲。经过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根本改造”,我国

A. 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开始步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针对下面表格反映的情况,中国采取的相应政策是

人均产量

中国

美国

印度

钢产量

2.37千克

538.3千克

4千克

发电量

2.76千瓦时

2949千瓦时

10.9千瓦时

 

 

 

A. 没收官僚资本

B. 进行土地改革

C.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掀起“大跃进”运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习近平总书记宣布,党中央决定支持海南全岛建设自由贸易区,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分阶段建立自由贸易港政策和制度体系。某新闻媒体在作相关报道时以“海南一一因改革开放而生”为题其根本原因是(  )

A. 海南是经济特区

B. 海南处于沿海开放城市

C. 海南被设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D. 海南是民族自治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一个十亿人口的大国,教育搞上去了,人才资源的巨大优势是任何国家比不了的。”保障中国“十亿人口”基础教育的是  (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B.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D. 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从19世纪中期一20世纪初期,中国屡遭列强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了改变中国落后和挨打的局面,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

(屈辱史)

材料一: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需几艘三桅战舰就能摧毁其海岸舰队”。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说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

——吴玉章

(2)材料二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是因清政府哪次战争战败而签订的?

(探索史)

材料三: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由于在对内对外战争中对西方的坚船利炮的威力大开眼界,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李鸿章语)开始有所认识,这样才能转而主张缓和与西方的紧张关系,并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3)材料三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4)材料四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四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五 

(5)以上人物是近代中国的四位思想家,都主张向西方学习,他们学习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由此可看出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过程有什么特点?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1640年开始,历经曲折,先后经历内战、共和、军事独裁、王朝复辟等阶段,直至1688年革命结束。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国王行政、司法等权力。1701年,议会颁布《王位继承法》,规范王位继承问题,规定国王的一切决定须经同意该项决定的大臣签署后才能生效。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依据材料写出“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的名称,并概括该法案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利?

材料二:革命给了美利坚人一个机会,一个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变为现实的机会,美国革命不仅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而且是与整个旧世界专制主义分离。从1776年宣布独立到1789年华盛顿就任总统。美国经过艰难的历史探索和实验终于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一个新型国家——美利坚合众国正式诞生了。

——赵晓兰《美国的诞生》

(2)材料二中“与英国殖民统治分离”的革命指的是哪一事件?写出美国“找到的最适合自己的道路”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一、二,并综合分析,英美两国崛起的共同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华民族复兴之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之基,改革开放找到了中华民族复兴之路。重大的历史事件。总会让人从中获得启示,并汲取前进的力量。

请阅读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像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会议上讲话》

材料三: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

——电视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四: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先后发生了三次革命,第一次革命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第二次革命,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第三次革命,是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2011年4月25日《人民日报》

请回答:

(1)观察材料一,归纳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起止的标志性事件。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人民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以中国共产党哪次重要会议为开端?中国开始“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主要得益于什么政策?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复兴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革命”的奋斗目标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