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阳专版)2019届中考历史总复习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模拟演练卷(5)综合(2)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02年英国《泰晤士报》记者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或在中国的地位从未象今天这样高,我们与清朝官员的联系从未象今天这样密切。他这么说是因为

A.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B. 清政府已成“洋人的朝廷”

C. 山东主权转交日本

D. 义和团沉重打击八国联军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895年的“公车上书”和1919年的五四运动相比较,其共同之处有( )

①都是爱国救亡运动             ②都因签订不平等条约而发生

③都由知识分 子领导            ④都表现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性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1912年2月12日,由隆裕太后颁布的这道诏书……终结了秦始皇以来周而复始的王朝轮回,没有流血源櫓、尸横追野,……以最小的代价,和平完成了政权的更选。”该观点的主旨是(  )

A.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

B. 改良比革命更能改造中国的政治

C. 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漫长

D. 辛亥革命是中国式的“光荣革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31年秋,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均将《东北地理教本》作为通用教材。该教材虽以东北地理为题,但着重谈东北历史与当时社会状况的关系。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B.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C. 《九国公约》的签订

D. 日本加紧侵略中国东北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和核心领导成员。请你选出他曾经参与的历史活动

①出席中共“一大” ②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③领导南昌起义 ④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⑤指挥百团大战 ⑥出席万隆会议

A. ②③④⑥

B. ①②③④

C. ③④⑤⑥

D. ②④⑤⑥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进行了轰轰烈烈的社会改革。在农村改革的推动下,城市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和重点分别是

A. 1978年、国有企业改革

B. 1979年、扩大招商引资

C. 1980年、扩大招商引资

D. 1985年、国有企业改革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些成就取得的共同原因是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人民日报》发表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人民日报》发表中美建交联合公报

 

A. 日本谋求改善中日关系

B. 非洲国家的大力支持

C. 美国决定改变对华政策

D.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中提到:“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与其政治制度改变相关的事件是(  )

A. 资产阶级革命    B. 工业革命    C. 宪章运动    D. 殖民扩张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校学生在进行中考历史复习时,记录下的关键词有“1868年”“文明开化”、“重大转折点”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内容是(  )

A. 日本明治维新    B. 俄国农奴制改革

C. 美国南北战争    D. 法国大革命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1800年至1914年,欧洲人口由1.9亿发展到4.6亿,同期美国人口从500万增加到约1亿人。这一时期人口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B. 住房条件大为改善

C. 农业生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D. 卫生条件大为改善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某事件发生后,德皇威廉二世认为“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极力怂恿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进攻。这一事件是

A. 珍珠港事件

B. 萨拉热窝事件

C. 九一八事变

D. 来克星顿枪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33年与1922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1,3以上,贸易总额缩减2,3,面对这种经济状况,各国纷纷采取应对措施,下列内容与这种状况无关的是

A. 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

B. 苏联形成苏联模式

C.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D. 德日建立法西斯统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91年,日本首相在施政演说中强调要“积板参与建立世界新秩序的国际努力”,并将其作为执政的首要目标。这反映了日本试图

A. 摆脱美国的经济控制

B. 大力发展科技教育

C. 谋求政治大国的地位

D. 利用高新技术成果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它与联合国一起成为支撑、协调当今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两大支柱。”这里的“它”是指

A. 共产主义者同盟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经济共同体

D. 世界贸易组织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二战后,西方各国的经济布局发生变化,新兴工业区不需要建立在煤铁资源丰富的地方,而是要综合考虑人才、交通、环境等条件,如美国旧金山以南的“硅谷”和俄罗斯新西伯利亚的科学公园等。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政治多极化的需要    D. 国家发展重工业的要求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的耻辱)

材料一:第六款:大清国大皇帝允定,付诸国偿款海关银四百五十兆两,……

第七款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恪守。……

连外国人也说“中国已经到了一个国家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了。”

这样,中国有国家之名,再无主权之实……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第六款”“第七款”内容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中国的奋争)

材料二:“共和成,专制灭;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

(2)哪一历史事件导致“民国成、清朝灭”?此历史事件的结果如何?

(中国的独立)

材料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3)材料三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话概括此历史事件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地位。

(中国的富强)

材料四:五年来,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对此界经济贡献率超过30%。五年来,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载人航天、深海探测,量子通信,大飞机等重大创新成果不断涌现。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摘自2018《政府工作报告》

(4)依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们取得这些辉煌成就的原因是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这条道路是什么?之所以说它“正确”,主要依据是什么?

(5)依据上面的四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从屈辱走向辉煌给我们的启示。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实现近代化是近代以来世界各国发展的必由之路。14世纪-20世纪初是一个群星璀璨、风起云涌的时期,“人文主义”、“民主法制”、“大机器生产”等词汇的出现和使用就是最好的证明。

材料一:14世纪—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历程的示意图

材料二:1689年《权利法案》、1776年《独立宣言》、1789年《人权宣言》被视为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三份人权文献……

—林享特《人权的发明:一部历史》

阅后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完成图中①②③④末填写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份法律文献在内容方面的相同点是什么?并简述当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革命体现了怎样的政治发展趋势?

(3)19世纪60、70年代,更多的国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结合所学知识,举其中一个资产阶级改革事件并分析其发生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中美日三国的外交关系风云变幻,造成亚太地区局势紧张,引起世界关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地图回放)

材料一  战争示意图

(1)写出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事件发起者和图一战争所签订的条约名称。列举图二事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史实再现)

材料二  它在名义上“尊重中国的主权与独立及领土和行政的完整”,实际上是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染指中国的协议。美国……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取得的暂时独霸中国的局面。

——《世界历史》

(2)材料二中的“协议”是指哪一条约?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该“协议”的签署对美的影响。

材料三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周恩来说:“你把手伸过最辽阔的海洋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

(3)材料三中提到的“中美25年没有交往”,主要原因是当时美国对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推行什么政策?促成材料三中这次“握手”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时政分析)

材料四      亚太的和平、稳定、繁荣属于全体亚太人民,亚太的未来要靠亚太人民携手创造。互信、包容、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是亚太大家庭的精神纽带,是确保亚太合作处在正确轨道上的重要保障。让我们脚路实地推进合作,扎扎实实采取行动,共同建设亚太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

(4)综合上述问题并结合材料四回答,为“共同建设亚太更加美好的明天”,中美日三国应构建一种怎样的外交关系?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