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廉江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实验班)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庄稼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④    B. ①③    C. ①②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神话中神农氏,是农业的始祖。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除神话传说以外,越来越多的考古学证据表明,中国是世界农业的起源中心之一。其中,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原始居民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图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该部落首领的传说,正确的是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

④他发明养蚕缫丝,创造了文字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株洲神农城被誉为“两型社会”的典范之作,下图所示景观的命名是为了纪念中华民族的始祖(  )

A. 蚩尤    B. 炎帝    C.     D.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绵阳是“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传说螺祖是黄帝的元妃。据此可以推出的结论是

A. 四川地区已经出现手工业

B. 当时已经建立了国家

C. 黄帝主要活动于四川地区

D. 禅让制度已经被破坏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与禅让制度密切相关的是( 

A.炎黄战蚩尤 B.皇帝建宫室

C.舜让位于禹 D.启继承父位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表为商代历史简表.其中空缺的一项应是

 

朝代名称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末代君主

重要事件

约公元前1600年

 

盘庚迁股牧野之战

 

 

A.

B. 纣王

C. 文王

D. 武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东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西周末年,昏庸的幽王上演了一场烽火戏诸侯的闹剧。诸侯率兵前往护卫周王是遵守了

A. 封建制的法规    B. 禅让制的规则    C. 世袭制的传统    D. 分封制的义务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 陶器

B. 瓷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春秋墓葬蚌埠双墩1号墓是2008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图1是该墓出土的青铜编钟,编钟正面都刻有惟王正月初吉丁亥等19个字。这些字的字体应该是

A.甲骨文      B.金文        C.隶书       D.楷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周 D. 商朝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图是战国形势图。在战国时期,群雄采取“合众势以攻一强”的策略。群雄“合纵”进攻的国家最有可能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2016德州)许多成语典故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

A. 奴隶制开始瓦解

B. 封建制度确立

C.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诸侯兼并争霸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图出土文物“商鞅方升”,可以佐证商鞅变法的哪一项措施(   )

A. 奖励军功

B. 统一度量衡

C. 奖励生产

D. 推行县制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在当代中国,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当仁不让于师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面对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权更迭、生灵涂炭的乱局,不同流派的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治世药方。秦统一的历史证明,哪一种药方更“对症”当时的社会形势?

A. 儒家:为政以德,仁政治国

B. 墨家:互助互爱,反对侵略

C. 法家:提倡法治,中央集权

D. 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这一措施的作用是

A. 形成了森严的等级

B. 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

C. 开创考试选官制度

D. 君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命蒙恬修筑了从威阳直通北边九原的直道,“长千八百里”。这项措施(   )

A. 促进了北疆与内地的交往    B. 加速了国家完成统一进程

C. 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 解除了匈奴对边境的威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1)材料一认为“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材料二商鞅变法前,秦国各地度量衡不统一。为了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商鞅制造了标准的度量衡器商鞅方升……此外商鞅还规范了进位制度,统一了斗、桶、权、衡、丈、尺,规定六尺为一步,二百四十步为一亩,五十亩为一畦。

——维基百科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请根据材料二的内容概括这项措施的名称在这项措施的基础上,秦灭六国后又实行了哪些有利于各地交流的经济文化措施?

材料三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商鞅刑法思想及变法实践》

(3)结合材料三,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你如何看待他的“重刑”思想?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小明所写的穿越剧剧本,回到问题。

材料一:(西周朝堂一幕)

宋国国君:天子万岁!此为我国特产,请笑纳。

西周天子:特产尚好。本天子国库短缺,边疆敌军众多,请按时履行义务。

宋国国君:遵命!

材料二:(东周朝堂一幕)

楚庄王:敢问天子,天子九鼎为我大周最大的鼎,请问重多少?我欲造其一,置于朝堂。

东周大臣:大胆楚庄王,竟出言以下犯上!

(东周天子在旁一声不吭,脸色发青)

材料三:(秦朝朝堂一幕)

秦二世:现赵佗品德为佳,能力卓越,朕封其为南海郡郡守,即日启程到南海郡。

赵佗:微臣接旨。

(1)材料一的对话结束后,宋国国君将要履行什么义务?他为什么要履行这些义务?

(2)阅读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3)阅读材料三,说明秦朝时期,地方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

(4)如果你是最高统治者,你会选择材料一还是材料三的制度,为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