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开平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陈独秀认定:“只有‘德先生’和‘赛先生’才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     )

A. 自强求富 B. 民主科学 C. 救亡图存 D. 爱国进步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美国展望》杂志曾推选全世界“百名闻人”,胡适当选。当选理由为他“曾经替中国发明一种新语言”。这主要是基于他(     )

A. 主张文学改良 B. 创办《青年杂志》

C. 发表《在狂人日记》 D. 倡导君主立宪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周恩来说:“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就是从天安门到天安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     )

A. 鸦片战争 B. 辛亥革命 C. 洋务运动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想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新民丛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新华日报》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这两年,《中国好声音》作为一个音乐节目,在中国火了一把。其实,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声音就是好声音,最体现人民大众呼声的声音就是好声音.在中国20世纪20年代的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时代的最强音是(     )

A. “打倒列强,除军阀…” B.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C. “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 D.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国民革命失败后,毛泽东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著名论断,出自于(    )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八七会议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图再现了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生动场面。该图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B. 开始了向农村进军的革命历程

C. 形成了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部队

D. 建立了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红军长征途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湘江战役  

②巧渡金沙江 

③吴起镇会师  

④飞夺泸定桥 

⑤甘肃会宁会师 

⑥爬雪山,过草地

A. ①②④⑥③⑤ B. ①②⑤③④⑥ C. ②①④⑥⑤③ D. ①③④②⑥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解决了当时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该会议是

A. 中共一大    B. 八七会议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不属于中共一大主要内容的是(     )

A. 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B. 选举陈独秀任中央局书记

C. 制定中国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 确定党的奋斗目标和中心工作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下列对“孵出小鸡来”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南昌起义取得胜利

B.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发动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武装起义

D. 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利于共产党敌后战场的开辟

B. 国外战场的开辟配合了友军的反法西斯战争

C. 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

D. 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战的方式以游击战为主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列论述不符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史实的是(     )

A. 遭到反动军阀和帝国主义的血腥镇压

B. 是第一次发动的工人罢工运动

C. 是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D. 让中共认识到自身力量的不足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浙江嘉兴有一艘革命红船,90多年前她承载了一件影响中国革命的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     )

A. 标志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始 B. 第一次明确提出反帝反封建革命纲领

C.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D.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97年建军节,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70周年,江泽民为一家纪念馆题词“军旗升起的地方”,该地方是(    )

A. 辛亥革命纪念馆 B. 中共一大会址

C. 南昌起义纪念馆 D. 秋收起义纪念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2014年12月1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讲到:南京大屠杀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从下图中,你能获取的有效信息是(    )

A. 大屠杀结束于12月13日 B. 中国死难者达30万人

C. 国共合作实行全面抗战 D. 南京是国民政府的暂时陪都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朱德在回顾遵义会议这一伟大的历史转折时写下诗句:“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诗中“群龙得首”是指遵义会议确立了谁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

A. 陈独秀 B. 毛泽东 C. 周恩来 D. 邓小平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一历史事件促成了( )

A.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全面抗战正式开始

D. 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日战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假如你在课本剧《西安事变》中扮演一位国民党的谈判代表,那么肯定有场与另一位扮演中共代表的演员谈判的场景,那么这位演员扮演的中共代表人物应该是(    )

A. 毛泽东 B. 邓小平 C. 朱德 D. 周恩来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受中日历史问题的影响,我国多地曾发生打砸日系车的现象,秦老师组织学生对这一现象开展课堂讨论,下列学生的观点中,属于正确的情感态度的是 (     )

A. 月月:日本曾经侵略过中国,你还买日本车,砸的好

B. 小俊:作为有良知的中国人,携起手来,共砸日本车

C. 露露:发扬五四精神,支持民族汽车工业发展

D. 虎子:开日本车的人,都是不爱国的人

 

详细信息
21. 难度:困难

李大钊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中盛赞俄国十月革命是“世界新文明的曙光”。这是因为十月革命为中国送来了(     )

A. 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思想 B. 变法维新的思想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 D. 马克思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19年5月2日 ,北京《晨报》发表《外交警报敬告国人》一书,沉痛地说:“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将不国矣”该材料反映的是(    )

A. 《马关条约》的签订 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据日军 《步兵第10团战斗详报》记载,中国台儿庄守军“决死奋战之状历历在目”“士兵依靠堑壕顽强抵抗直到最后”“睹其壮烈者亦为之感叹”。台儿庄战役中国守军的总指挥是(     )

A. 李宗仁 B. 彭德怀 C. 蒋介石 D. 杨虎城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发生在同一时期,却与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形成鲜明对照的战役是(     )

A. 武汉会战 B. 豫湘桂战役 C. 淞沪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中共中央对全国宣告:本党“愿为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彻底实现而奋斗”,“取消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取消苏维埃政府,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其目的是

A. 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发展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实现和平民主建国纲领    D. 保障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史学家论晚清,常绕不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语,而《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一书所记录的这一段,可以说正是这“大变局”的高潮一节,古老中国从漫长的帝制中挣扎出来,摸索着向“共和”奔去。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之初,在其心目中,迟早是要实行独裁统治的。袁死后,掌握北京政府实权的段祺瑞完全继承了他的衣钵,继续推行媚外外交,成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忠实代理人。

——改编自王文泉、刘天路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919年4月底,中国人民眼巴巴企望的巴黎和会并未带来预想中的“公理”,郁积己久的亡国之忧、救国之情骤然化作海啸山鸣的五四运动,青年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成为洪流中的先锋。这是我们第一次打破一切的干涉压制的政治活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洋政府统治时期的内外政策。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这场运动性质和历史地位是什么?

(3)在五四运动的洪流中,中国共产党也应运而生。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思想基础的事件是什么?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何历史意义?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在十二个月的光阴中,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上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

材料二 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十二个月”是指从__________年10月至________年10月。

“十一个省”是指________、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旧省名)、甘肃、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红军被迫进行长征的原因是什么?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伟大的长征精神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