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廉江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实验班)上学期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北京人的发现对研究古人类的进化史具有重大的意义。由如图“北京人复原头像”可知,北京人

A. 学会磨制石器

B. 最早知道了使用火

C. 懂得采集果实

D. 保留猿的某些特征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发现早期人类化石和遗物最多的国家。某学习小组准备暑假实地参观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们应该去(    )

A. 陕西蓝田 B. 北京周口店 C. 云南元谋 D. 浙江河姆渡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河姆渡遗址 D. 半坡遗址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考古挖掘发现,半坡遗址有密集的房屋、贮藏用的窖穴和饲养牲畜的圈栏。据此推断半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是

A. 刀耕火种

B. 游牧渔猎

C. 农耕定居

D. 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如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①说明(  )

A. 分封制的作用

B. 诸侯的义务

C. 诸侯的权利

D. 周天子的责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农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粟和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氏族聚落已在中华大地星罗棋布。代表当时生产力最高水平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图是近年来我省考古的重大发现―三亚海棠湾的英墩遗址贝壳堆积。据考证,此遗址距今约有

6000年。同一时期,黄河流域的农耕文化遗址是(  )    

A. 元谋人遗址    B. 周口店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164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其形象是远古众多部落崇拜物的综合体。与龙形象形成密切相关的传说是( )

A. 盘古开天    B. 炎黄传说

C. 禅让传说    D. 大禹治水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他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治理洪水,发展生产,使人民安居乐业,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的部落联盟状态,创造了奴隶制国家,他还划定中国版图为九州,这里的“他”是指(   )

A. 黄帝    B.     C.     D.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面是某同学的笔记片段,其试图探索的历史主题是(   )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王位世袭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A. 夏朝

B. 西周

C. 商朝

D. 东周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史学名著《左传》中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下列哪一历史人物的结局可以作为该论断的有力证据?(  )

A. 黄帝    B.     C.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    )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农器的广泛使用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北京出土的青铜器“克盉(hé)”(见下图)记载:周成王封克做匽(今北京地区)的诸侯,管理羌族、驭族……克进驻匽地,接收土地,平息动乱。此记载印证的分封制的内容是

A. 诸侯得到周天子授予的土地和臣民

B. 诸侯定期觐见周天子

C. 诸侯在战时须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D. 诸侯向周天子缴纳贡品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孔子曾经编写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    )

A. 秦始皇统一中国 B. 周平王东迁洛邑 C. 齐桓公成为霸主 D. 韩赵魏三家分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图是我国1964年发行的4枚邮票。据此判断邮票中的器物属于

 

A. 陶器

B. 瓷器

C. 青铜器

D. 铁器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 鲁国定期朝贡周天子

B. 周天子依附于诸侯

C. 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D. 周王室的地位衰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据考证,该诗为赞美齐桓公帮助卫国人打败狄人(北方游牧民族)而作,印证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与以上信息相关的史实是

A. 牧野之战

B. 春秋争霸

C. 楚汉之争

D. 官渡之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

A. 耜耕    B. 牛耕    C. 耧车    D. 机耕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齐国君王齐桓公,任用丞相叫管仲,‘尊王攘夷’为口号,第一霸主逞威风”。该歌谣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

A. 春秋 B. 战国 C. 西周 D. 商朝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是学习历史的必备能力之一。春秋时期楚庄王“问鼎中原”反映了(   )

A. 废除了贵族特权

B. 确立了新的社会制度

C. 分封制遭到破坏

D. 打破了尊卑贵贱的等级秩序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工具说进步)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这些生产工具分别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的?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食物话变迁)

(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稻种和粟种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住房见发展)

材料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易经》

(5)远古居民实现定居的原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制度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的而建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有关制度的问题:

材料一:“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授舜,则天下得其利而丹朱病;授丹朱,则天下病而丹朱得其利。尧曰: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

——《史记·五帝本纪》

(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是谓小康。”

——《礼记·礼运》

(2)材料二中的“天下为家”的局面开始的标志着是什么?

材料三: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同时诸侯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

(3)材料三体现了哪一制度?从材料看,被分封做诸侯的主要什么人?这一制度施行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四: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4)材料四中春秋时期诸侯取代周王室操纵了国家政治,使得整个国家处于什么样的状态?

(5)据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远古、夏商周时期国家制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