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据统计,从1840年开始清朝财政状况急转直下,此后10年间,仅例外支出即达8000万两白银。清朝财政状况出现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天灾、人祸等

B. 工商税减少

C. 大量进口工业品

D. 军费开支、战争赔款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 永久居住权

B. 海关管理权

C. 领事裁判权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主张“外国有禁卖子为奴之例。家贫卖子,只顾眼前之便,不思子孙永为人奴,大辱祖考,故准富者请人雇工,不得买奴,贻笑外邦”。从材料中分析洪仁玕的主张是

A. 发展资本主义雇佣关系

B. 消除社会不平等现象

C. 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D. 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虎门销烟”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幅浮雕,该事件的历史意义在于

A. 使林则徐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

B. 使清政府放弃了长期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

C. 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D. 当众销毁了英、美等国商贩缴出的大量鸦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英国大英博物馆藏有一什来自中国的画卷临摹品,它的原作创作于东晋,体现了“以形写神”的特色。该画卷临摹品曾收藏于圆明园,在1860年的一场战争中被劫掠,后辗转流落至大英博物馆。这场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王兵在参加电视台“超级小英雄”栏目中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王兵选择求助现场观众,假如你是观众中的一员,你会选择       

A. 英国    B. 法国    C. 美国    D. 俄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史载,19世纪40年代,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土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导致材料中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B. 自然灾害的严重

C. 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人口减少    D. 英国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比较《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共同点,这两部文献都

A. 试图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B. 脱离了社会现实,未能实行

C. 反映了农民的理想追求

D. 受到西方宗教文化的影响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如图《扯线木偶》漫画,讽刺了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这一创作根植于

A. 《南京条约》    B. 《瑷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对中国最突出的影响是

A. 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C. 革命任务发生变化

D. 历史时期发生变化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下列对这一政策的理解,准确的是:

A. 清政府向西方列强开放

B. 清政府与西方列强之间相互开放

C. 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互相开放

D. 西方列强在华势力范围向美国开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了近代工业。下列是其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工业是

A. 江南制造总局

B. 福州船政局

C. 大生纱厂

D. 轮船招商局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左宗棠是晚清名臣,与他相关的活动有(  )

①创办福州船政局②开办福州船政学堂③创办江南制造总局④率军收复新疆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清朝在甲午战争失败后,全国激起了变法的声音,终于在1898年进行了一次变法,我们书上讲,由于慈禧的阻挠导致这次变法的失败,那么假如戊戌变法的时候慈禧不进行阻挠的话。戊戍变法可以成功吗?“根据历史知识,以下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妥协

B. 慈禧太后等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C. 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依靠没实权的光绪帝

D. 改革变法的措施推行不当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下列不平等条约内容中最能体现列强“以华制华”意图的是

A. 中英协定关税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D.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从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①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激起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②义和团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帝国主义

③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发动的运动

④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历史结论”是对历史史实的理性认识基础上形成的主观认识,历史结论的正确得出必须建立在对历史史实的正确解读基础上,下列历史结论与历史史实正确对应的是

 

项目

历史史实

历史结论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导致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

B.

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地半封建国家

C.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D.

《辛丑条的》的签订

反映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清政府终于无力抵抗殖民主义血与火的劫掠,未能避免被西方列强宰割的“奇异的悲歌”,其根本原因是(  )

A. 实行闭关政策    B.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 封建王朝的腐朽没落    D. 实行文字狱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中国被日本打败举国同仇敌忾之时,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冒着千夫所指、身败名裂的风险,冷静地提醒人们要看到敌人的长处,进而提出向仇敌学习。他们的意图是

A. 吸取经验进行革命

B. 仿效日本变法强国

C. 维新变法推翻淸朝

D. 学习西方抵御侵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国中无人”“朝中无将”,军事危机,政治危机,信仰危机,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上述评价针对的是太平天国的

A. 封王建制

B. 定都天京

C. 孤军北伐

D. 天京事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这次战争对于大清国来讲,是一个难以接受的耻辱。自此列强对中国最后一丝的敬畏也荡然无存了。”大清的这次惨败让国人痛心疾首,1895年,一位爱国志士写出这样的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上述的“这次战争”(  )

A. 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可能出现在哪一条约签订后?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各国军队在北京城划区驻扎,要求所驻区域的所有中国人家必须悬挂占领国国旗。一时间,中国的心脏插着的是八个国家的旗帜”,这个局面出现在(  )

A. 1900    B. 1860    C. 1895           D1840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困难

归纳整理,回答问题。

①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②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③中国的领土完整开始遭到破坏

④慈禧太后挟持光绪皇帝仓皇逃离北京

⑤俄国乘清政府内外交困之机,攫取了中国东北和西北的大片领土

(1)上面这组资料均与列强在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发动的侵华战争有关。请你按“战争与史实”的对应关系填全下面的空格,只填序号。

(2)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3)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了什么影响?

(4)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最终与清政府签订了什么条约?这一条约给中国社会造成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们想通过努力,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共使,无人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材料二:“他们注重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制造船炮,镇压人民,维护封建统治。”

材料三:“他们要求民权,发展资本主义,认为‘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材料四:“他们提出‘扶清灭洋’口号,鲜明地表达了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意志,但同时对清政府的本质认识不清,对它抱有幻想。”

(1)指出材料二及材料三分别是哪些政治派别的主张?

(2)针对这四种思想,这些政治派别在当时兴起了什么运动?

(3)在上面四个运动中,选出二个运动分别指出其有什么重要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