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尊王攘夷齐称霸,退避三舍晋天下。楚王问鼎中原后,卧薪尝胆成佳话”诗中提到的“齐”“晋”“楚”等诸侯国的产生来源于

A. 行省制

B. 禅让制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一样),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不能)禁止。”材料观点认为

A. 分封制使周王和诸侯国关系紧密

B. 分封制的实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

C. 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

D. 实行分封制是为了让诸侯相互猜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处应该是( )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生活用品等。下列选项中,能代表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有

①使用磨制石器

②住干栏式房屋

③制造绘有稻穗纹的陶器

④铸造司母戊鼎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

①会制造石器    ②会种植粟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②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

A. 半地穴式房屋    B. 打制石器

C. 稻谷    D. 彩陶盆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164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轩辕广场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公祭典礼,下列有关黄帝的叙述,正确的是(  )

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教人们挖井,发明舟车,为后世的衣食住行奠定了基础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发明了文字,编出了乐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下图所示考古发现,为距今六七千年我国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从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来看,此类工具的出现和使用佐证他们生活在

A. 旧石器时代

B. 新石器时代

C. 青铜时代

D. 铁器时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元谋人、北京人等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要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材料,主要通过(  )

A. 神话传说 B. 史料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对“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状况表述不正确的是(   

A. 过着群居生活

B. 已经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C. 进入原始农耕文明阶段

D. 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人遗址    D. 河姆渡人遗址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可以说明

①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

②北京人可能会用火烧烤食物

③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

④考古发现是我们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面图示中“?”处应该填写的战役名称是

A. 涿鹿之战

B. 阪泉之战

C. 牧野之战

D. 巨鹿之战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务农桑,筑宫室,初定家邦;创文字,造舟车,走出洪荒;……巍巍先祖功德,绵绵万世流芳。”孙中山先生的这篇祭文写的是传说中的

A. 炎帝

B. 黄帝

C. 蚩尤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原是农业产生后,中国北方和南方主要种植的作物分别是

A粟和稻

B.稻和玉米

C.豆和粟

D.麦和稻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龟甲和兽骨上有许多刻画的符号,经研究原来是一种象形、表意的古老文字。这种文字主要使用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战国

D. 秦朝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如图大鼎是1939年3月19日在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的。因其腹部著有“司母戊”三字而被称为“司母戊鼎”、在新开馆的国家博物馆展览中,将其首次定名为“后母戊鼎”下面有关此鼎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②反映了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

③“司母戊”三字应为甲骨文

④是商王权力的象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夏、商、周三个朝代是中华文明的第一个高峰时期,为后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下列文明成就属于这一历史时期的是

①早期国家的产生

②出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甲骨文

③出现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④青铜器种类丰富、工艺精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人物中,具有“部落联盟首领”与“奴隶制国家国王”双重身份的是

A.

B. 黄帝

C.

D. 大禹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面对西周分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目的是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②周王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③受封诸侯要向周王进献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还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④西周通过分封建立了严格的等级制度,加强了对全国的统治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小史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参观得知:利簋(guǐ)底部的铭文印证了《尚书•牧誓》中所记载的“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所以,利簋也被称作“武王征商簋”。从中他可以获得的信息有

①商周青铜器用途广泛

②商周青铜器铸有精美纹饰

③记载了武王伐纣的时间

④西周时期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⑤利簋是研究武王伐纣的重要证据

A. ①②③

B. ①②⑤

C. ②③④

D. ②③⑤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如图所示“中华第一鼎”,因内部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今年3月,中国国家博物馆将它正式更名为“后母戊鼎”。该鼎建造的时代以及它内部的文字应该是

A. 商代,甲骨文

B. 商代,金文

C. 西周,甲骨文

D. 西周,金文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如图这件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 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 说明周王朝实行井田制

C. 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 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

A. 半坡原始居民→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B. 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C. 河姆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D. 北京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面两幅图片,回答问题。

材料二: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基本特征,但是已经能够直立行走,具备了现代人的特点。手是劳动的器官,发展较快,变得灵活轻巧。下肢用来支撑身体和直立行走,发展较慢。随着四肢的分化和手的发展,脑也在缓慢地进化。

材料三:1937年清明节那天,毛泽东派人到黄陵县祭奠黄帝,并献上他写的祭奠黄帝陵文:“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蛾河浩;建此伟业,雄立东方。……”

请回答:

(1)图一中房屋结构名称是?属于哪一居民?图二中房屋结构名称是?属于哪一居民?导致这两种房屋结构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出北京人的体质特征?北京人掌握的技能有那些?

(3)根据材料三请回答,文中的“始祖”指的是谁?“始祖”有哪些贡献?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1)两则材料中所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判断这种制度封什么人为诸侯?

(3)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况出国君或诸侯享受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4)从长远来看,这一制度的推行将会出现怎样的不利局面?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