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西省、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考古发现是研究史前时期历史的主要途径之一。下列考古发现的遗迹、遗址、实物等适合研究中国远古人类生产生活状况的是( )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下列遗址的考古发现中,可为这一论断提供证据的是()

A. 元谋人遗址 B. 北京人遗址 C. 半坡遗址 D. 河姆渡遗址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吾祖峻德,万古流芳;平定荒漠,举世称殇。……造车指南,辨兆万民不易之方向。 这是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前几年访问大陆时拜谒何处的祭文(    

A.黄帝陵      B.炎帝陵      C.始皇陵      D.中山陵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公元前

A. 20世纪前期    B. 20世纪后期

C. 21世纪前期    D. 21世纪后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科举制    D. 行省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人们往往通过研究历史文物来了解历史。下列哪些历史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商朝的历史()

①甲骨文

②司母戊鼎

③秦陵兵马俑

④圆形方孔钱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秦国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主要是因为

A. 商鞅变法

B. 牛耕的进一步推广

C. 铁农具的使用范围扩大

D. 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蔡元培称孟子“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下列选项能印证此观点的是()

A. “有教无类”    B. “以礼治国”    C. “因材施教”    D. “民贵君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它是中国第一帝都。两千多年前,秦人从这里挥师东进,横扫六合,成就了华夏一统的泱泱大国,并由此奠定了中国统一的历史趋势。”材料中的“中国第一帝都”是(   )

A. 洛阳    B. 咸阳    C. 长安    D. 北京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  )

A. 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    B. 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

C. 用泥制陶的事实    D. 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发动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起义地点是()

A.     B. 大泽乡    C. 巨鹿    D. 荥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电视剧《汉武大帝》讲述了汉武帝刘彻54年的统治历程,他的雄才大略使汉朝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汉武帝的功绩是()

A. 创立中央集权 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巩固大一统局面 D. 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中国关于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即建立从太平洋到波罗的海的统一交通基础设施,消除贸易壁垒,并进一步推进各方合作。关于我国古代陆上丝绸之路,说法错误的是()

A. 是在汉代张骞通西域后开通的

B. 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 其线路是从西汉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欧洲

D. 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 汉朝的使者.商人沿路西行

B. 朝鲜派遣大批使节来中国

C. 中国的丝绸织品转运欧洲

D. 西域的奇珍异宝不断输入中原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墨子周游列国时带了三大车竹简,出行不便,后来导致这一现象发生根本变化的发明是(    )

A. 丝织技术

B. 活字印刷术

C. 雕版印刷术

D. 造纸术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司马迁为了写《史记》,寻访过很多名胜古迹。他能见到的古迹有()

A. 赤壁古战场 B. 四川的都江堰 C. 大同的云冈石窟 D. 河南的白马寺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这次战争是()

A. 长平之战    B. 巨鹿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 )

A. 社会动荡不安与民族仇杀混战    B. 政权分裂与社会的倒退

C. 民族大融合与逐步走向统一    D. 少数民族掌握中原政权与国家走向分裂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皇帝总是对胡汉联姻龙颜欣慰,在御座上指派各皇弟应聘各汉族臣僚的女儿之姻缘。他还把自己的鲜卑复音姓氏改称元宏”“皇帝这些做法的历史作用是( )

A. 确立了儒家学说的正统地位    B. 完成了国家大一统

C. 抵御了外来侵略    D. 促进了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了一个三国初期曹植的书房场景,其道具有四样,根据你学过的历史知识判断,其中不应该出现的是()

A. 书桌上有笔、纸张    B. 书桌上有一摞书籍

C. 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    D. 书桌上放有一盘葡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左传》中记载:“昔武王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荀子·儒效》说:“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扫六合:指统一中国),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根据材料一回答,西周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哪些人有可能被分封为诸侯?这一制度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所说的“诸侯尽西来”发生在哪一年?根据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制度来判断,“秦王”有没有再分封诸侯?

(3)西周实行的制度和秦朝实行的制度虽然不同但在当时都起到了巩固统一的作用,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社会影响深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材料二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上)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 

——《凤凰网》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制度是谁首创?(1分)为加强对地方的统治,秦朝推行了什么制度?(1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区?(1分)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机构名称。(1分)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1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2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式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请回答: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西周的建立者是谁?据材料二,归纳西周实行政治制度的作用。(5分)

2)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4分)

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1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时期,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天下六合)

“天下六合铸就大秦瑞气,巨星陨落化为一声叹息。你长袖一挥,胡人不敢南下牧马,士不敢弯弓抱怨。”

(1)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者,请写出他完成“天下六合”的时间及意义。

(2)下图人物在位时期,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大一统帝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请写出他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的措施。这是采纳谁的建议而实行的?

 

(分中蕴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但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最终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3)请分别写出下图中A、B、C三个政权的建立者。

(分久必合)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即使在国家分裂的时期,也同时在孕育着统一的因素,这些因素经过一定时间的积累,必然为国家重新统一创造条件。

(4)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统一的看法。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