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人类学家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北京人透址上经过考古发现:“……近10万件各类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以上材料表明北京人(  )

①制造石器

②会建造房层

③会使用火

④是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面为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复原图)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相传炎帝教民耕种,制作工具,种植五谷,制作陶器等:传说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发明弓箭和指南车,命仓颉创造文字,让伶伦制作音律,让隶首发明算盘,这些传说(  )

A. 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B. 证明炎黄二帝都是天上神仙

C. 都是瞎说胡说根本就不存在

D. 说明我国当时科技领先世界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面是夏商周朝代示意图,中间的空白处应该填(  )

A. 前周 B. 后周 C. 东周 D. 西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面都是带有文字的文物,这些文物有一个共同的作用,就是(  )

A. 都体现出青铜制造的高超工艺

B. 都完整体现了汉字的演变过程

C. 都推动了我国造纸技术的发展

D. 都有助于研究当时的那段历史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按照西周时的规定,周天子可以享用九鼎。诸候只可用七鼎。但在春秋时期,郑庄公却享用九鼎,以后一些诸侯竞相仿效,这种情况反映了(  )

A. 禅让制逐渐瓦解 B. 世袭制逐渐瓦解

C. 分封制逐渐瓦解 D. 郡县制逐渐瓦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多个诸候国,到了春秋初年,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候国了,最终如下图所示,这表明,在争霸与兼并的过程中(  )

A. 国家逐渐走向统一 B. 民族交融逐渐加强

C. 社会经济高速发展 D. 百家争鸣文化繁荣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相传老子问孔子:“你说牙齿与舌头哪个坚硬?”孔子答:“当然是牙齿,”老子张开嘴:“看看我的牙!”孔子见老子的嘴里牙齿全掉光了,点点头,然后老子又道:“你看看我的舌头!”舌头完整而灵活,这个小故事反映了(  )

A. 统治者只有对人民实行德政,社会才会稳定

B. 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 人们要互爱互利,反对各国间相互攻伐兼并

D.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有一天,始皇外出,看见丞相车骑随从众多,认为这不是好事。宫中有人将此事告诉丞相,丞相随即减少车骑数量,始皇大怒,说:你们有人泄露我说的话!但没人敢承认。于是,始皇下诏,捕当时在场者,并全部杀掉。这则小故事说明了(  )

A. 秦始皇多疑残暴杀无辜

B. 相权严重威助到了皇权

C. 秦始皇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D. 宫中有人要暗杀秦始皇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农民起义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 攻占咸阳,推翻了秦朝残暴统治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

C. 刘邦和项羽进行了四年楚汉战争

D. 利用宗教组织太平道发动的起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史记》记载:“汉朝开国以来七十多年,国家安定,只要没有洪涝和干旱灾祸,百姓就人人饱暖,家家富裕。”“京城的钱财多达以万贯计,穿钱的绳索都腐朽了,根本无法计算到底有多少钱。太仓的谷物一年积压一年地堆放,满得散落到了仓外,都到了腐烂不能食用的地步,”汉初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  )

A. 秦始皇的横征暴敛

B. 陈胜吴广农民起义的打击

C. 体养生息政策的实行

D. “光武中兴”局面的出现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史记•平淮书》记述(已翻译),“富商大贵,把持矿山治铁,私自铸造钱币,利用海水煮盐贩卖,积累了数以万计的财产,操纵市场,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却不关心国事,不体恤贫苦百姓,”于是汉武帝(  )

①实行推恩令

②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如下表列出了东汉后期10个皇帝的年龄及寿命,这种情况最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  )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平均

即位年龄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9.5

寿命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24

 

 

A. 政局不稳    B. 农民起义    C. 国家灭亡    D. 文化繁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起到的主要作用是(  )

A. 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B. 使大汉帝国成为世界霸主

C. 巩固了大一统王朝的统治

D. 促进了中外贸易文化交流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的科技文化领先世界,下面对此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世界各国的医学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B. 世界各国的造纸术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C. 世界各国的史学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D. 世界各国的宗教都是从中国辗转流传过去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

A. 赤壁之战    B. 官渡之战    C. 长平之战    D. 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两晋南北朝时期,实现了国家短暂统一的是(  )

A. 西晋    B. 东晋    C. 南朝    D. 北朝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宋书•州郡志》所载,自(西晋)永嘉初至(南朝)刘宋末,南渡(迁)人口约90万,约占北方总人数的1/8还要多。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北方人口锐减    B. 政权分立

C. 经济重心南移    D. 江南得到开发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列砖画山上于甘市嘉格关魏晋古墓.生动反映了当时汉人胡食的生活习俗。这组砖面可以用来直接研究图法制作系惯与烙饼

A. 江南开发

B. 民族交融

C. 政权并立

D. 经济重心南移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对如下图所示的历史阶段特点的叙述,有一项是不正确的,请指出来(  )

A. 政权分立北方动荡 B. 民族之间交融加强

C. 利技文化停滞不前 D. 北人南迁南方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时期,秦汉帝国也是当时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这一切,缘于统治者的因时制宜(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政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实现统一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各国的统给,秦朝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制度(如下图)。

(1)依据材料一中行政示意图指出,秦朝的最高统治者称为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別掌管什么事务?

(2)依据材料一中行政示意图指出,秦朝在地方实行什么制度?根据示意图或者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朝整个的行政制度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材料二 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

管辖人口

管辖的郡

中央人口

封国人口

中央辖郡

封国辖郡

450万

850万

15个

39个

 

 

(3)表格反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材料三请仔细观察下面两幅图

(4)请你根据这两幅图,说说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指出《汉代讲经图》中的“经”主要是什么内容?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历史上的变法改革,不管变法者结局如何,总是以推动历史发展的居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史记•商君列传》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僇力本业,耕织受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其徭役)。事末利及怠惰致贫者,举以为孥(奴隶)。宗室非有军功者,不得为属籍……而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平斗桶,权衡,丈尺。

﹣﹣《史记•商君列传》

下面对变法的两种不同评价,也都出自《史记•商君列传》:

“《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欢喜、高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家丰衣足食。“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恨者。”

(1)结合材料一或者所学知识指出,秦国百姓因为变法的哪一条措施而高兴?秦室贵戚因为哪一条措施而怨恨?

(2)你对商鞅变法有何基本评价?

材料二

鲜卑族

改为汉姓

拓跋

拔拔

长孙

达溪

乙旃

叔孙

丘穆棱

步六孤

独孤

勿忸于

 

 

(3)依据材料二,孝文帝改鲜卑姓为汉姓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孝文帝改革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简单翻译),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这里的人以稻、鱼为简单食物,实行刀耕火种、仅仅清除水中杂草的原始耕作方式……人们没有什么积蓄,大都很贫困。

﹣﹣(西汉)司马迁《史记•赁殖列传》

材料二 江南“这里真是太繁荣昌盛了,土地广茂,田野肥沃,老百姓勤劳而且本份,专心劳作。一年的丰收,能够让很多郡县都不愁吃喝。……渔业,盐业和矿业即很发达,能够供应各地需求;丝绸布匹之多,能够满足天下百姓都有衣服穿。

﹣﹣(南朝•粱)沈约《宋书》

(1)对比一下,《史记》和《宋书》中对江南地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江南地区出现《宋书》描述的现象的因素有哪些?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