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莱芜市(五四学制)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三模块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关税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来源,近代西方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使中国的关税一再降低,导致清朝这一时期几种主要进口货物关税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京条约》签订    B. 《南京条约》签订    C. 《辛丑条约》签订    D. 《瑷珲条约》签订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爆发的直接原因是林则徐虎门销烟

②俄国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③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④列强的侵略势力由沿海向内地发展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腐朽的清政府多次被西方列强“惩罚”。观察下图漫画《“惩罚”中国》,此次中国被“惩罚”导致了

A.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有人用“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来形容洋务运动,下列选项中最能促成“柳成荫”的是(    )

A. 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    B. 创建近代海军,增强海防力量

C. 修建铁路,提高交通运输能力    D. 创办大生纱厂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曾有人指出:“日本一小岛夷耳,能变旧法,乃能灭我琉球(台湾),侵我大国。前车之撤,可以为鉴。”“伏惟皇上……破除旧习,更新大政”。由此可知他主张

A. 学习西方发展科技

B. 变法维新救亡图存

C. 解放思想宣扬民主

D. 发动民众进行革命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费正清写道:“它使中国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尽管结局……”材料中的“它”是指

A. 戊戌变法

B. 新文化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后,译著《平民政治》更名为《共和政治》,《国粹学报》改名为《共和杂志》后畅销不衰。这 主要反映了当时( )

A. 书籍报刊出现更名热潮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宣传共和报刊大量创办 D. 封建主义退出历史舞台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鲁迅的《狂人日记》写道:“我翻开历史一查,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吃人’”下列关于这段文字的解读,最恰当的是(   )。

A. 描绘了一个精神不健康的狂人    B. 作者喜欢看历史书,并且看书比较仔细

C. 估计成书于五四运动以后    D. 作者借狂人之口,抨击了封建儒学的虚伪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19年《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发表:“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这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  )

A. 结束了封建帝制    B. 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    C. 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反抗侵略意志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北京学生1919年的这一呐喊,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A. 自由    B. 博爱    C. 平等    D. 爱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题文)某班模拟了一次“红色旅游”的推介活动。下列主题适用于介绍浙江嘉兴南湖的是

A. 英雄的城市——诞生了八一军魂

B. 红色的小船——见证了党的诞生

C. 革命的摇篮——开创了革命新路

D. 七大的会场——指明了光明前途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 朱德    B. 叶挺    C. 贺龙    D. 刘伯承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16年是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为了弘扬长征精神,广安某校学生编排课本剧《红军不怕远征难》。下列可入选的台词或剧情是(     )

甲:长征,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乙:红军巧渡金沙江,爬雪山,过草地。

丙:李宗仁领导了台儿庄战役。   丁:长征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

A. 甲、乙    B. 甲、丙    C. 乙、丁    D. 丙、丁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红日照遵义,长征排万难。突破重围去抗日,高举红旗上延安。转危为安靠谁人?伟大的共产党,伟大的毛泽东!”这段歌词直接反映的史实不包括(  )

A.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遵义会议召开    C. 长征突破敌军重重包围    D. 红军到达陕北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是一个全新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A.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C. 发动了辛亥革命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军民顽强抗战,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最大规模的战役( )

A. 平型关大捷    B. 平津战役    C. 百团大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致电蒋介石:“鄙人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毛泽东此行的结果是(  )

A. 实现了国内和平    B. 达成“双十协定”    C. 促成国共合作抗日    D. 避免了内战爆发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47年夏,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揭开这一序幕的军事行动是 ( )

A. 百团大战

B. 转战陕北

C. 挺进大别山

D. 解放南京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邓小平说:“这无疑是一次伟大的胜利,这胜利使敌人在长江以南的一支最大组织力量的覆灭”。“伟大的胜利”是指(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下列解放战争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转战陕北

②三大战役

③渡江战役

④挺进大别山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①④③②    D. ①④②③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一战期间,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放松对中国经济掠夺    B. 海外华侨纷纷投资国内企业

C.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D. 近代民族工业地区发展不平衡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学完中国近代史,要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概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侵略与反抗,雄狮渐已醒    B. 封建势力强,人民力量大

C. 打倒美国佬,保国保家乡    D. 落后旧中国,列强来侵略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876年,家住上海的李先生,在当时最著名的中文报纸上,看到了淞沪铁路正式投入运营的报道。该报纸应是(   )

A. 《民报》 B. 《申报》 C. 《每周评论》 D. 《新青年》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中国遭受列强入侵,国家危难。有一位爱国思想家认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这位思想家是(  )

A. 林则徐    B. 詹天佑    C. 魏源    D. 严复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从1881年起,清政府逐步改变了修建铁路会“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的看法,认识到“铁路开通可为军事上之补救”,开始修建铁路。这说明(  )

A. 中国应用工业革命成果速度快    B. 近代交通日益发达便利

C.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    D. 帝国主义侵华势力深入内地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材料一  “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是中国人的一块“界碑”?

材料二

(2)材料二反映的是近代日本发动的一次侵华战争,这次战争的名称是什么?这次战争后中日签订了什么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为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2)材料三中,密电中的“沈阳日军行动”是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密电反映了蒋介石怎样的态度?导致了什么后果?

材料四:卢沟桥畔一时间硝烟弥漫,笼罩在熊熊战火中,中国军民对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进行了顽强抵抗……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团结起来全民族抗战。

(3)材料三中表述的情形与哪一历史事变相关?中国人民14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姿,自强之本。……

——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一例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在哪个近代化探索活动中的要求?

材料三  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提出”民主”和”科学”的口号,他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德、赛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这一运动为哪一科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变化?你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材料一:刚刚成立了六年的中国共产党经受住了这种考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1)材料一“他们又继续战斗了”其中的第一次“战斗”是指哪件事情?简述该事件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地位。

材料二: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的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2)材料二中“正确的革命道路”是什么道路?井冈山会师建立的军队?

材料三  从法国到广州,从鸣枪上海到鸣枪南昌,从广东陆丰到香港油麻地,从遵义到延安,从西安到重庆,从南京梅园新村到上海周公馆,周恩来留下了一串让人说不尽的话题。

(3)周恩来在广州时曾担任过哪一所学校的政治部主任?

(4)周恩来“从西安到重庆”先后两次同蒋介石进行周旋与谈判。其中,经过周恩来的努力,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材料四: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5)“百万雄师过大江”是指哪次战役?诗中“天翻地覆”是指的什么历史事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