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徐州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1787年,独立后的美国各州代表召开制宪会议,通过了美国宪法,这部宪法

①通过美国实行分权与制衡原则  

②确定美国为联邦制国家

③宣布美国为民族独立国家      

④是独立战争胜利的总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是法国大革命宣示的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出自(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6世纪,英语主要是英格兰人的语言,到18世纪中后期。英语已扩展到英国的殖民地,二战后,英语被称为语言的“日不落帝国”。此现象主要源于英国进行

A. 圈地运动、

B. 殖民扩张

C. 光荣革命

D. 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今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意义认识正确的有(    )

①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锐利的思想武器②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科学依据③开辟了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局面④为如何改善资本主义提供了依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困难

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 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 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C. 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 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詹姆士·布恩是一位生活在18世纪40~90年代极富经营头脑的英国某织布厂厂主,1785年后,他把工厂搬迁到交通便利的地方。詹姆士·布恩搬迁工厂是因为

A. 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B. 改良蒸汽机的使用

C. 火车、轮船的出现    D. 内燃机的发明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 兴起于重工业领域    B. 同时在欧美国家发生

C. 电力的广泛应用    D.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造成下图变化趋势的因素是(  )

A.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共和制,促进资本主义发展

B. 美国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经济迅猛发展

C. 美国内战废除了奴隶制,有利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D. 英国率先完成电气化,工业发展的势头超过了美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 解放奴隶    B. 维护统一

C. 扩张领土    D. 建立霸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一些知名人士在讨论,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是恺撒、亚历山大、成吉思汗,还是克伦威尔?有人回答: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因为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此言论出自

A. 启蒙思想家

B. 艺术名家

C. 文学大师

D. 科学巨匠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巴尔扎克的作品被称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是欧洲文学史上不朽的丰碑,下列属于他的作品的是

①《高老头》

②《仲夏夜之梦》

③《欧也妮·葛朗台》

④《罗密欧与朱丽叶》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中写到:“(明治维新的领导者)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文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主要指

①武士道精神

②西方技术

③欧美学制

④欧美生活方式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世纪20年代,面对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和人们的不满情绪,列宁认为:“不摧毁旧的社会经济结构——商业、小经济、小企业、资本主义,而是活跃他们,审慎地逐渐地掌握他们。”这表明新经济政策是要

A. 完全恢复到资本主义

B. 有限地发展资本主义

C. 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

D. 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史实  材  料

历  史  推论

正确或错误

(1)林肯代表的美国共和党1860年总统竞选的主题是:“联邦必须而且将会得到保留”。

 

林肯认为当前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废除黑奴制度。

 

(2) 在1885—1890年的短时间内,棉纱厂就从20个增加到30个,纱锭从7万个增至28万个。面纱的产量也增加大约8倍。到1890年,日本已从棉纺织品进口国变成一个面纱出口国。”    

日本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工业比例严重失衡,阻碍了日本的进一步发展。

 

(3)1612年教皇命令红衣主教贝拉明警告伽利略不得再坚持和宣传哥白尼学说。1616年罗马11名顾问组成的委员会向宗教裁判所递交的报告中宣布哥白尼学说为异端。

17世纪教会成为科学发展的阻碍。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颠覆了人类对宇宙和自然的常识性观念,提出了“时间和空间的相对性”“四维空间”“弯曲空间”等全新的概念。

相对论的提出彻底否定了牛顿的经典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5)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复返了。”

火车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对社会关系带来了巨大冲击。

 

(6)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

利用市场手段促进了经济发展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情境运用所学,回答问题。

18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中叶,美国上空翻滚着不安的阴云。《走遍全球》栏目组来到了美国,他们以自己的视角,时刻关注着美国。

(1)情景一:英国过去之所以保护北美殖民地,完全是从本身利益着想,并不是为了爱护美国人民。他指出独立的好处,因为这样不但给美洲带来了自由,而且还能使他们享受经济繁荣,相反地,如果继续与英国保持联系,则有百害而无一利。

                                               ——潘恩《常识》

根据情境,指出潘恩认为北美为何需要独立?潘恩的思想受到欧洲哪一思想解放运动的影响?在潘恩思想的影响下,北美开始争取独立的战争,请写出战争开始的标志?

(2)情景二:“我天生反对奴隶制度,然而我从不认为总统职位赋予我的权力是无限的,是可以使我按照自己的判断和感情采取官方行动的。”“当解决奴隶制的时机到来时,我确信我一定会尽我的职责,哪怕付出我的生命也在所不惜。”

“解放奴隶制的时机”指的是什么?林肯为解决奴隶制颁布了什么法令?从情境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林肯的什么品质?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稠密的人口使伦敦变成了历史上第一个交通拥堵的大城市,堵在伦敦街道上的是公共、私家马车,一位叫查尔斯皮尔森的律师觉察到伦敦市区工人对乡村居住环境的向往,他决定修建一条“运作于地下管道的铁路”,在花费了数年时间获得批准,1863年,第一条地铁通车。

(1)地铁使用的动力机是什么?它的发明是针对什么问题?

材料二:1913年,亨利·福特进一步发展了制造技术……福特的设计是,一个载着零部件的传送带在一个适当的高度上以一定的速度经过工人。每个工人在传送带旁边的固定位置上从事特定的工作,这样,每93分钟即可装配出一个汽车底盘,而从前需要728分钟……在20世纪早期,世界上一半的汽车是由福特汽车公司生产的。随着生产的提高,汽车价格急转直下,成千上万的普通人也能够买得起汽车了。

——摘自杰里·本内特等《新全球史》

(2)材料中亨利福特发展的“制造技术”是什么?哪项发明为“汽车”诞生提供了条件?根据材料概括“福特的设计”带来的影响?福特的成功对你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材料分析

材料一: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年份

项目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摘自《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1)概括1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政策原因以及特点?

材料二:前苏联有个笑话:农夫伊万在河里捉到一条大鱼,高兴的回到家里对老婆说:“看,我们有炸鱼吃了!”老婆说:“没有油啊。”伊万说:“那就煮。”老婆说:“没锅。”伊万说:“那就烤。”老婆说:“没柴。”伊万气坏了,走到河边把鱼扔了回去。那鱼在水里划了一个半圆,上身出水,举起右鳍激动地高呼:“斯大林万岁!”

(2)这个笑话折射了前苏联怎样的社会生活现实?造成的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