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人教部编版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学完“原始的农业与农耕聚落”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半坡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下列活动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 过着群居生活    B. 使用打制石器    C. 种植水稻    D. 制造彩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白虎通》记载:“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可见,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最早进入这一阶段的原始居民有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半坡原始居民

④河姆渡原始居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最强大脑”的主持人出了下图的一个题目,你能猜出他是谁吗?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今大道即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这段话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 人们按照母系血缘确定亲疏关系

B. 部落联盟之间征战频繁

C. 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

D. 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乱悠悠.“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等争霸局面的出现,源自哪一制度的衰落

A. 世袭制

B. 禅让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原始人类经历了从群居到聚族而居,从采集到种植,从狩猎到饲养家畜的演进过程。推动上述演进的主要因素是(  )

A. 建筑技术的进步    B. 人工取火的发明

C. 饲养水平的提高    D. 生产工具的改进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学期末某班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活动,在“历史辨析栏目”中有下列四句话,其中最能反映春秋时期政治特点的句子是

A. 国力强盛,社会安定

B.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C. 王室中兴,王权加强

D. 王室衰落,诸侯争霸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提倡“尚力”“节用”、反对统治者奢侈浪费的是

A. 孟子

B. 墨子

C. 庄子

D. 韩非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 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 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较为成功的最重要原因是

A. 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 符合秦国人民的利益

C. 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D. 商鞅个人的能力水平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既是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争霸战争现实压力的必然结果,下列变法中哪一举措最能体现出当时经济发展的需求

A. 奖励耕战

B. 推行县制

C. 加强刑罚

D. 承认土地私有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奴隶主贵族利益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近年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芈月对秦军大声疾呼:“你们有多少努力,就有多少回报!”战国时期,秦国的军队战斗力特强,有“虎狼之师”之称。据此其主要原因是﹙   ﹚

A. 将领冲锋在前的表率作用    B. 作战武器锋利先进

C. 战场立功将士国家按照军功大小封爵位    D. 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关于如何治理国家,法家主张(   )

A. 实行“仁政”    B. “无为而治”

C. 依法治国    D. 选举贤能的人治理国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逐步实现“均衡教育”。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的是

A. 提出“仁”的学说

B. 提出“为政以德”

C. 创办私学

D.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李王”有什么功绩使蜀中人民年年播种季节都要进行祭祀

A. 创立儒家学说,创办私学

B. 统一中国,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C. 进行汉化改革,加速民族融合

D. 修建都江堰,造就天府之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某班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材料有“百家争鸣”、“商鞅变法”、“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由此推断他研究的主题是(  )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C. 社会大变革 D.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秦朝举行的一次廷议中,廷尉李斯的发言得到秦始皇的支持,李斯说:“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人);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由此可以看出,李斯明确反对

A. 分封制

B. 三省六部制

C. 郡县制

D. 金瓶掣签制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是指( )

A. 王位世袭制    B. 分封制

C. 行省制    D. 中央集权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2016年1月14日在京闭幕,明确今年要“确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强化不能腐、不想腐。回眸历史在秦朝具有监察职责的官职是

A. 丞相

B. 太尉

C. 御史大夫

D. 县令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贾谊《过秦论》中写到:“一夫作难,而七庙隳(hui),身死谁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下列对“一夫作难”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一夫作难”指的是陈胜吴广起义

B. “一夫作难”爆发的根本原因是秦朝的暴政

C. “一夫作难”发生在公元前3世纪初

D. “一夫作难”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包括了秦朝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①废分封,立郡县

②统一车辆形制

③统一文字

④统一货币

⑤统一度量衡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③④⑤

D. ②③⑤

 

详细信息
23. 难度:困难

统一稳定是国家发展的前提和条件。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势最为昌盛最主要是因为

A. “推恩令”解除了皇权的威胁

B. “独尊儒术”统一了思想

C. 刺史制度强化了对地方的管理

D. 大一统举措加强了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提及了中国古代多位杰出君王。其中“汉武”最主要的功绩是(  )

A. 创立中央集权 B. 结束割据,实现国家统一

C. 稳固大一统局面 D. 统治期间出现盛世局面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汉武帝采取的下列措施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

A. 派张骞出使西域    B. 设置“十三州部”    C. 颁布“推恩令”    D. 反击匈奴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经典诵读己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三字经》中“光武兴,为东汉,四百年,终于献”中的“兴”指的是。

A. 刘邦的统治局面

B. 刘彻的统治局面

C. 刘秀的统治局面

D. 刘琦的统治局面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他被誉为“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司马迁评价他“凿空西域”。他毕生的坚韧探索,不仅促进了各个民族的交流融合,更深刻地拓展了一个民族看世界的大视野。“他”是

A. 蒙恬

B. 卫青

C. 张骞

D. 霍去病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①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入中国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选项中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是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和独尊儒术,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为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开展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

 

详细信息
31. 难度:困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唐朝诗人胡曾这首诗描述的是(   )

A. 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 淝水之战    D. 澶州之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下列现代城市中,曾经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和东晋、南朝、明初的都城,南北朝时期人口达百万,是当时经济最活跃的城市,并有“六朝古都”美誉的是

A. 洛阳

B. 西安

C. 南京

D. 杭州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魏晋南北朝时期,黄河流域出现了“胡人汉服”“汉人胡食”的多元文化融合景象。对出现这一景象影响最大的事件是

A. 昭君出塞

B. 北魏孝文帝改革

C. 商鞅变法

D. 牧野之战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办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的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的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A.

B.

C.

D.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三国演义》开篇第一句话就是“所谓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政权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的是

①曹魏

②西晋

③前秦

④北魏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商鞅和北魏孝文帝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们变法和改革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民族融合

B. 学习了汉族先进的文化

C. 为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D. 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读书可以让阳光驻进我们的心灵,在诗中不仅有眼前,更有诗和远方。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书目并选出与叙述秦始皇和中央集权制等有关一部的是

A. 《论语》

B. 《史记》

C. 《齐民要术》

D. 《汉书》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在传承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又吸收外来的佛教艺术,使我国的文化出现了中外交汇的特点,下列历史文物中能够体现中外文化交汇特点的是﹙   ﹚

A. 半坡彩陶盆    B. 司母戊鼎    C. 战国铁器    D. 南北朝石窟艺术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每年的中央《政府工作报告》都会有关于重视农业的相关内容。在北朝时有位农学家写了一部农学著作,总结了我国北方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农作物必须因地种植,不误农时。这部著作是

A. 《伤寒杂病论》

B. 《水经注》

C. 《齐民要术》

D. 《九章算术》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是以我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因为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

A. 近五百年

B. 近七百年

C. 近一千年

D. 近两千年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困难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见下图

材料二:见下图

请回答:

(1)请说出材料一中图一是传说时代的哪位英雄人物?该人物被炎黄子孙尊奉为什么?

(2)分析材料一中图二材料,材料中的“子”指的是谁? 说出他的治国主张? 材料一中图三人物提倡“无为而治”,警告统治者不要为所欲为。请问他是谁?

(3)依据材料二图一,请说出与丝绸之路开辟有直接关系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

(4)依据材料二图二,请概括丝绸之路开辟有什么重要的历史作用?

(5)今天生活中有许多地方体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思想,请举一例说明。

 

详细信息
42. 难度:中等

民族融合是指几个或多个民族在共同的经济基础和思想基础上相互影响、相互促进,民族之间差别逐渐缩小,甚至形成一个从来没有的新民族。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多种,探究下列民族融合的方式,回答相关问题。

(1)材料一中提到的“诸侯国”和西周的哪一政治制度有关?依据材料一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促进了民族融合的方式是什么?

(2)材料二指的是西汉时期的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徙是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迁徙在我国历史上有什么重要意义?

(4)材料四中北魏政府的改革促进了民族的融合。请问北魏政府改革的领导人是谁?他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5)综合以上问题的探究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概括出促进民族融合的方式有哪些?(举出两例即可)

 

详细信息
43. 难度:中等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对于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请回答: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基于以上认识,秦始皇实行了什么制度来管理国家?这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二: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目的是让他们镇守四海,拱卫天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引自教材

请回答:

(3)材料二反映了西汉时期国家出现了什么问题?

(4)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这一建议是哪位大臣提出的?

(5)汉武帝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详细信息
44. 难度:中等

考察中外历史,我们会发现,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也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与历史发展相始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改革是一些国家富国强兵的改革,在政治上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让他们获得了主动权?这个国家哪位霸主实现了称霸的目的?

(2)材料二反映了商鞅怎样的政治主张?商鞅的这一主张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

(3)材料三反映的改革是哪一少数民族学习汉族先进文化的改革?该材料是学习汉族先进文化措施中的哪一项?此外,还有哪些措施?

(4)综合三则材料,请你谈谈上述改革和改革家给你什么启示?

 

三、判断题
详细信息
45. 难度:中等

社会经济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安危与百姓的幸福,但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也很多。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田地)荒,谷不殖(生长)

——《盐铁论·水旱》

(1)请选择:材料一中空格处所指应该是        (填字母)。

材料二法家在确立个体农民土地财产私有制的基础上,以赏罚作为督劝人们生产的手段,……达到富国的目的

——章开沅《中国经济史》

(2)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商鞅为达“富国”的目的,采取了哪些措施?

材料三汉末到五胡乱华,北方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或走或死。各种胡人填补了汉人地区减少的人口,同时也因为他们更多的汉人流亡南方

——许倬云《万古江河》

(3)根据材料三,汉末起人口流亡南方的原因是什么?给南方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请阅读下列材料:

一代圣贤孔子曾经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二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焚的危害,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相同的,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详细信息
47.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世界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O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老百姓都为筑长城的事咒骂皇帝。

材料二西晋时,内迁的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农业生产技术(如下图)

材料三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的“皇帝”指的是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少数民族内迁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次改革?这次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4)结合三则材料,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详细信息
48. 难度:简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王朝更替,种族迁徙,民族交融,江南地区也得到开发。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为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理清历史发展的脉络。在下图中①和②处分别是什么政权(或王朝)?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是什么?

材料一《汉书》记载:“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民食(食:吃)鱼稻,以渔猎山伐为业。……饮食还给,不忧(忧:担心)冻饿,亦亡(亡:无)千金之家。”(原文大意:江南地域辽阔,有的地区用烧荒和原始的水稻耕作技术从事农业生产。老百姓把鱼和米作为主食,靠打渔狩猎和采集为谋生手段。……由于食物的供给有保障,人们不担心挨冻受饿,但这里也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宋书》记载:“江南之(之:作)为国盛(盛:繁荣昌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农业),一岁或稔(稔:大丰收),则数郡忘(忘:无)饥。”(原文大意:江南是全国最繁荣昌盛的地方。……土地辽阔,物产丰富,百姓勤劳,努力耕种。如果一年大丰收,就可以解决好几个郡的粮食。)

(2)阅读材料一比较《宋书》与《汉书》记载的江南经济有哪些不同?想一想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

      北魏着汉服的文官俑                  鲜卑姓改为汉姓

(3)材料二的图和表格反映的是哪一场改革?这场改革有什么积极作用?

(4)表格归纳法有助于人们通过对探究主题的系统把握和对相互关联知识的鲜明对比来强化记忆,按照相关提示,完成下表。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东晋

王羲之

“天下第一行书”

南北朝

圆周率

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的人

北魏

《齐民要术》

 

 

 

详细信息
49. 难度:困难

历史地图是我们学习历史、分析历史、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根据下列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局面的建立者是谁?为巩固辽阔疆域,秦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

(2)读图二,西汉政府在E处设置了什么机构?这一机构的设立有何重要的历史意义?

(3)结合图二和所学回答,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西汉采取了哪些措施?

(4)读图三,D处的战争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基础,说出该战争名称。

(5)根据以上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总结概括说出秦汉时期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代特征。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屯田数载救黎民,官渡一战挫傲军。”

(1)这句话反映的历史人物是谁?根据材料说出他完成局部统一的措施。

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枕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吐吠相望,连宇高花,叶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

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任城王传》)

(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他还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