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9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下列哪一叙述是学习研究历史最可靠的材料?(   )

A. “女娲造人”的传说    B. 河姆渡考古出土的“稻谷”、“骨耜”、“猪纹陶钵”

C. 电影《荆轲刺秦王》    D. 小说《封神榜》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不同时期的人们对孔子和儒家认可程度的变化曲线图。图中出现甲、乙所示状况分别与什么现象有关?(   )

A. 百家争鸣,焚书坑儒    B. 焚书坑儒,独尊儒术

C. 百家争鸣,独尊儒术    D. 焚书坑儒,八股取士

 

详细信息
3. 难度:困难

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

②隋朝

③西晋

④元朝。

A. ②①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中国古代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如下图所示)。这表明(   )

A. 儒家思想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B. 孔子对古代教育的发展贡献巨大

C. 孔子为政以德的主张被广泛接受

D. 孔子是春秋时影响最大的思想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汉武帝实行“郡国并行制和内外朝制”;孝文帝“采用汉制,习儒家经典”;武则天“设武举、开殿试”;清雍正“以军机处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历代帝王这样做的目的是()

A.为了政治改革的顺利进行

B.为了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C.为了预防官员的贪污腐败

D.为了彰显皇帝的特权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困难

由于参加科举考试需要巨大的投入,一些家族常常聚资支持子弟读书,以求光宗耀祖。到明朝时南方人在科举考试中逐渐占有优势。造成这种南北不平衡的原因是(  )

A. 朝廷有意打压北方读书人

B. 北方人重视务农,对科举考试热情不高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南方人更聪明,更容易考中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大发展。下列属于这一时期现象的是

①出现了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②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③海船上装有指南针,能准确地辨别航向

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⑤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③④⑤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疆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中国古代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A. ②③①④    B. ③④②①    C. ④③②①    D. ③②①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中国的汉字构型独特,字形丰富,数量庞大,为富于个性化的书法艺术创造了条件。根据下面图片提示的相关信息,书法成为一门艺术的原因有

①汉字的演变与成熟

②历代统治者的推崇

③造纸术的发明

④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与“古代对外友好交往”这一主题不符的是

A. 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B.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大唐文化

C. 郑和--七下西洋,促进亚非交流

D. 郑成功--收复台湾,抗击外来侵略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分清史实观点是学习历史的基本能力之一。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有(  )

A. 清政府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B. 清在新疆实行军府制,设伊犁将军和伊犁将军府

C. 新疆建省实现了新疆与其他各省行政制度的划一

D. 《热碧娅﹣﹣赛丁》是维吾尔族文学家阿不都热依木那扎尔的代表作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 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C. 甲午战争——戊戌变法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 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以下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①③②④    D. ③④②①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下图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的时间轴。其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形成于(    )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6. 难度:困难

学习历史要求我们思考原因与结果的关系,以获得合理的历史解释。下列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  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  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

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 两处    B. 三处    C. 四处    D. 五处

 

详细信息
18. 难度:困难

报纸、杂志是人们获取信息,了解社会,进行舆论宣传的重要工具。下列表述有误的是

A. 鸦片战争后,在北京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刊

B.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C. 陈独秀等以《新有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

D. 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题文)新中国成立是一个旧时代终结的标志,下面属于新中国成立意义的是(   )

A. 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反动派赖以发动内战的重要军事力量

C. 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捍卫中华民族的文明成果。

D. 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题文)2016年上映的电影《我的战争》出场的场景:1950年,一批批志愿军战士在祖国的号召下,齐集鸭绿江边,唱着战歌登上军列,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由此可知,该电影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 抗美援朝    B. 二月抗争    C. 西藏和平解放    D. 红卫兵串联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宣传画深深打上时代的印记。下列宣传画共同反映了我国

A. 农业发展道路的探索

B. 工业化的发展过程

C. 改革开放的历程

D. 国有企业改革的经过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下面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 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 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怀抱→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

D. 1977年底恢复高校入学考试→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小说《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做梦也没想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都散伙了。小说中描述的“拢合在一起”和“都散伙了”分别是指

A.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C. 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努力,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的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开始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⑤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A. ④①②⑤③

B. ③①④②⑤

C. ③④①②⑤

D. ④③②①⑤

 

详细信息
25. 难度:困难

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下列政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有(    )

①1950年土地改革 

②农业合作化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5年4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60年前,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团长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位团长是(   )

A. 毛泽东    B. 周恩来    C. 邓小平    D. 江泽民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2001年江泽民主席亲自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颁发给科学家袁隆平,以表彰他的突出贡献。袁隆平的突出贡献是(   )

A. 参与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    B. 参与发射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 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    D. 参与研究我国第一艘核潜艇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下表中的数据来自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档案室里的一份档案,分析这组数据,你认为小岗村农民收入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新中国成立    B. “包产到户”的推行

C. 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D. 袁隆平杂交水稻的推广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97年7月1日,董建华致辞说:“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将竭尽全力,维持香港一贯的生活方式,维持香港的自由经济体系……确保国际大都会的活力。”此时中国(  )

A.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B. 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C. 中英谈判解决了香港问题    D. 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2016520日台湾新任领导人蔡英文就职当天,国台办评论称:蔡英文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这说明(  )

A. 祖国统一大业任重道远

B. 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C. 两岸的隔绝状态仍将持续

D. “九二共识”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20世纪90年代以来, 党和政府以九年义务教育作为奠基工程实施的发展战略是

A. 科教兴国    B. 素质教育    C. 三个面向    D. 希望工程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如图是某地古代建筑照片。该建筑的“真实版“见于

A. 古代两河流城文明

B. 古代埃及文明

C. 古代印度文明

D. 古代希腊文明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世界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中关于公平、正义曾有过这样的表述:“发扬正义于世,灭除不法邪恶之人,使强不凌弱。”这部法典是 (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罗马法》

C. 《拿破仑法典》    D. 1787年宪法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史学家布克哈特评价一场运动时说:“由信仰、幻想和幼稚偏见织成的神学面纱最先在意大利烟消云散了。”他评价的是(   )

A. 新航路的开辟    B. 宗教改革    C. 文艺复兴    D. 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直到1500年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世界上最早率船队通过这座“桥梁”到达美洲的是(   )

A. 迪亚士    B. 达•伽马    C. 哥伦布    D. 郑和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2017年山东聊城卷)下图反映了近代某一国家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状况。这一革命使该国

A. 成为了亚洲强国

B. 取得了民族独立

C. 走上了殖民道路

D.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下表是有关“资产阶级统治的巩固扩大和国际工人运动”的内容,史实与结论一致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38. 难度:中等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是资本主义国家的三部重要文献,下列有关它们的评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都是为反对本国封建统治而颁布    B. 分别是英、法、美三国的历史文献

C. 都使本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D. 都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思想

 

详细信息
39. 难度:困难

“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三角贸易    B. 独立战争

C. 南北战争    D. 农奴制改革

 

详细信息
40. 难度:中等

近日,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火爆荧幕。片中导演肯定女性的才能,呼吁男女平等。早在160 年前,印度的巾帼英雄章西女王“不让须眉”,参与领导了(   )

A. 拉美独立运动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北美独立战争    D. 太平天国运动

 

详细信息
41. 难度:中等

从1770年到1840年,英国工人的日生产率提高了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的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上述材料反映了工业革命

A. 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B. 提高了工人生活质量

C. 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

D. 引起了社会结构变化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有人赞叹一项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不见面)而可亲声咳。”该发明的发明者是

A. 瓦特

B. 贝尔

C. 马可尼

D. 爱迪生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2017年5月,国产大飞机C919试飞成功,举国欢庆,举世瞩目。最早发明飞机这一交通工具的国家是(   )

A. 英国    B. 美国    C. 法国    D. 德国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有人说,是华盛顿创立了美国,林肯拯救了美国。其中“林肯拯救了美国”是指(    )

A. 打败英国殖民者,赢得民族独立    B. 制定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

C. 废除黑人奴隶制,维护国家统一    D. 组建大陆军,起草《独立宣言》

 

详细信息
45. 难度:困难

19世纪末,某一同盟条约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进攻,德、奥两国应全力援助,如德国遭受法国侵略,意大利也担负同样的义务。”该同盟是(   )

A. 三国协约    B. 轴心国集团    C. 三国同盟    D. 反法西斯同盟

 

详细信息
46. 难度:简单

《大国崛起》解说词:“1917年11月7日,震撼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以此为起点,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开始了一次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这里的“伟大实践”是指(  )

A. 推翻了沙皇俄国专制统治

B. 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C. 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 实现了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47. 难度:中等

一战后,打击了日本独占中国的计划,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局面的条约是(   )

A. 《凡尔赛和约》    B. 《九国公约》    C. 《四国条约》    D. 《五国海军条约》

 

详细信息
48. 难度:中等

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在美国爆发。下列不是经济大危机特点的是(   )

A. 涉及范围广    B. 持续时间长    C. 股票销售量大    D. 破坏性大

 

详细信息
49.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47年美国人画的一幅漫画。“?”处对应的正确选项是(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两极格局    D.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详细信息
50. 难度:中等

1972年,日本外相大平正芳说:“日本跟着美国脚步走的时代已经过去了。”1983年,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宣称:“要在世界政治中加强日本的发言权,不仅增加日本作为经济大国的力量,而且要增加日本作为政治大国的分量。”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 日本寻求摆脱美国控制    B. 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C. 日本已经是经济大国    D. 日美关系彻底破裂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51. 难度:简单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识读下列古代四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以上疆域图所属的朝代。

(2)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有什么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

(3)由图一、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分别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4)根据图四,补充完整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范围。

西跨            ,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              

(5)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

 

详细信息
52. 难度:简单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运动都有纲领性的口号或主张,它们体现着时代的印记。请根据下面内容探究有关问题。

口号或主张:①师夷长技②三民主义③民主、科学④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⑤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1)①、②、③的纲领分别指导了哪三次运动?请你选择其中一次运动的结局和影响作一简要评价。

(2)“外争国权,内除国贼”是中国近代一次重大运动中的口号。说出这一运动的性质及其对中国革命进程的影响。

(3)1936年12月,“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得到了国共两党认可,这在当时产生的意义是什么?

(4)请你为以上五个纲领性口号或主张拟定一个主题。

 

详细信息
53. 难度:中等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族兴之路”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主法治建设)

(1)设汁表格归纳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请把下表补充完整。

(农业现代化)

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2)根据图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你从图6能获取什么信息?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

(走向世界舞台)

战后……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

——吴建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

(3)根据材料分析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原因是什么?

(4)纵观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54.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民主化、工业化成为人类文明演进的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君主政体)是羼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托马斯·潘恩《常识》

(1)潘恩所说的“关门下锁”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新的共和政体因素”集中体现在哪一历史文献中?“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

材料二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则主要是受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2)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影响力的发明有哪些?阐述法国大革命“政治和意识形态”的是哪一文献?哪一位“资产阶级的皇帝”用刺刀把革命思想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

材料三  在19世纪,奥斯曼、俄罗斯、中国和日本社会都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双重严重挑战……所有这些国家都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改革计划,从欧美模式中汲取灵感以解决统治危机。奥斯曼、俄罗斯和中国保守的统治者大体上支持工业化和军事改革,却扼杀了可能威胁他们社会地位的政治和社会改革。而在日本,改革者实施了更彻底的改革计划。

——《新全球史》

(3)19世纪,中国和日本共同面临的外部挑战是什么?俄、中、日为摆脱危机而启动的改革有哪些?

(4)作者认为日本的改革“更彻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观点的依据。

 

详细信息
55. 难度:困难

当今世界,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回眸历史,虽有冲突,但和平与发展始终是人类的不懈追求。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图一。

(1)材料一中反映的两次会议使帝国主义列强在一战后形成了什么体系?这一体系能否长久存在下去?为什么?

材料二  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2)据材料二,请写出二战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在华盛顿共同签署的文件名称是什么?

材料三  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和争霸的两极格局崩溃,国际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3)据材料三,两极格局终结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如何?

(4)各国要在世界格局变化中占据有利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材料四  “中国代表团是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全世界愿意和平的国家和人民期待着我们的会议能为扩大和平区域和建立集体和平有所贡献。”(见图二)。

(5)据材料四,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

(6)当今世界仍不太平,对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你有什么合理化的建议?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