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苏州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第一学期上册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这段材料主要体现了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A. 推行禅让制

B. 实行世袭制

C. 颁布“推恩令”

D. 建立刺史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图中,政府在标★号的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

A. 西域都护

B. 安西都护府

C. 伊犁将军

D. 北庭都护府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以“汉武帝大一统”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是

①颁布“推恩令”

②修筑驰道,统一车轨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④北击匈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  )

A. 行政事务    B. 军事管理    C. 监察事务    D. 财政管理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个王朝,虽然存续仅14年,却将汉朝分隔为西汉和东汉,这个王朝是

A. 夏朝

B. 南朝

C. 晋朝

D. 新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A. 刘邦

B. 刘秀

C. 刘备

D. 刘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A. 张骞    B. 班超    C. 鉴真    D. 玄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丝绸之路正确的路线是

A. 长安→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亚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

B. 长安一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南亚、西亚一大秦

C. 洛阳→河西走廊→中亚、南亚、西重→今新疆境内一大秦

D. 洛阳→中亚、南亚、西亚一河西走廊一今新疆境内一大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古罗马,丝绸的价值等同于同等重量的黄金,古罗马人以能穿上中国丝绸为荣。中国的丝绸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下列事件与汉代丝绸之路开辟有关的是

A. 张骞通西域

B. 佛教东来

C. 册封达赖、班禅

D. 修缮故宫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A. 刘备

B. 孙权

C. 诸葛亮

D. 曹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各国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生产,其中蜀国在丞相诸葛亮的治理下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A. 大力兴修水利

B. 发展海外贸易

C. 造船业发达

D. 丝织业兴旺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是

A. 巨鹿之战

B. 淝水之战

C. 官渡之战

D. 赤壁之战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自东汉末年以来,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苦于长期战乱的中原人大量迁移到他们视为畏途的南方……而这里的局势又相对安定,往往能在较长时期内‘无风尘之警’,水利兴修和农田垦辟在持续进行,位处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尤为突出。”材料表明江南地区“情况逐渐发生了变化”的原因有

①中原人大量南迁

②社会比较安定

③统治者的重视

④自然条件优越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图中,序号①②③所代表的政权名称依次是

A. 魏、吴、蜀

B. 魏、蜀、吴

C. 吴、蜀、魏

D. 蜀、吴、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 修筑都江堰

B. 发明印刷术

C. 改进造纸术

D. 编著《天工开物》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人们常常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 称誉有杰出医术的医生。华佗,字元化,被后人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神医”。他的医学创造有

①望闻问切四诊法    ②麻沸散    ③五禽戏    ④按摩疗法

A. ①④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西晋结束了三国分裂局面,其完成全国统一的标志是

A. 西晋灭蜀

B. 西晋灭吴

C. 西晋伐魏

D. 少数民族内迁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曾称誉《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下列关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记述了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的主要史事    B. 由史学家司马光所著

C. 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D. 是我国歷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西晋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南方相继出现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历史上统称南朝。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发展,史称:“文景之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历时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取得了最终的胜利,于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政权曾建都于此的有西汉、吴、西晋、东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汉武帝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东汉名医华佗不仅擅长用针灸、汤药为人治病,而且能实施外科手术,发明“麻沸散”,编出“五禽戏”,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三、填空题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公元前209年爆发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383年爆发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丝绸之路通道把欧亚大陆连成一条“文明地带”,为这条通道开辟奠定基础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东汉明帝时,派兵出击匈奴,并派________出使西域。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________》是西汉武帝时期史学家司马迁编撰的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某班拟举办一场主题为“寻梦丝绸之路”的专题展,展览分为三个展区,现邀请你一起参与,完成展区的布置。

展区一:地理篇

(1)请你将图1中的A和F补充完整,并指出西亚的安息古国在丝绸之路中所起的特殊作用。

展区二:人物篇

(2)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得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为什么?

展区三:文物篇

(3)图2是他们搜集的丝绸之路上出土的文物图片,它们反映了丝绸之路怎样的作用?

展区四:时代篇

2013年9月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予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作重要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他说,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是一项造福沿途各国人民的大事业。

(4)根据展区四的材料,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价值或作用。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改革和创新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

材料一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

——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材料三  北魏在中原建立以后,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即如何处理这一广大地区的民族关系,其中包含如何对待汉族的先进生产方式、汉族的文化问题。是继续保存拓拔氏旧的社会制度和旧有的文化习惯,还是捐弃旧俗,接受先进的文化,在新的历史环境中获得新生,北魏的统治者必须作出抉择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改革的哪项措施激励人们“勇于公战”?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

(3)阅读材料三指出,与材料一所述改革相比,北魏孝文帝改革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有何相同之处?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丝绸和香料从原料产地向西,运输到达中亚、伊朗、阿拉伯和罗马帝国的消费者手里,罗马帝国生产的玻璃器皿、葡萄酒等也在丝绸之路上大量流动。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都通过丝绸之路吸引了远方的信教者。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

    材料三   公元前138年,张骞奉汉武帝之命出使大月氏,途中遭匈奴扣留,到公元前126年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张骞再次奉命出使乌孙等国,公元前115年回到长安。

    明朝前期,社会安定,国力雄厚。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最后一次航行,船队正在穿越印度洋回归祖国时,62岁的郑和病逝在他的宝船上。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郑和下西洋的客观条件。

(4)张骞、郑和都是我国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你更赞赏哪一位?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