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内蒙古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是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如果要考察“来自元谋”且能“直立行走”的远古人类,应该去( 

A.陕西省               B.云南省

C.浙江省               D.北京市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邮票反映的是河姆渡遗址发掘出的文物,它见证了我国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有( )

①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②他们主要使用青铜农具 

③他们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     ④他们已学会了制作舟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2016年4月4日,轩辕黄帝公祭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万余名中华儿女参加了活动。隆重祭祀黄帝,是因为他(    )。

A. 在战争中曾经打败炎帝

B. 发明了文字

C. 与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

D. 编制了乐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他以治水造福于民而名扬天下,又以创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而名垂青史。“他”是(    )。

A. 黄帝    B.     C.     D.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周朝

D. 秦朝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 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我国古代人民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

A. 夏朝    B. 商周时期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列各诸侯国中,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A. 楚国    B. 秦国    C. 赵国    D. 晋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对秦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政治得到改善    B.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C. 军队战斗力增强    D. 为后来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它的主要功能是( )

A. 交通运输 B. 防洪灌溉

C. 南粮北运 D. 蓄水抗旱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 夏朝

B. 秦国

C. 秦朝

D. 汉朝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这则纪功石刻记录了秦始皇的统一伟业。秦朝统一后,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A. 圆形方孔钱

B. 交子

C. 蚁鼻钱

D. 刀币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图示法有助于我们对历史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下面“疆域四至”示意图是下列哪个朝代的。

A. 夏朝

B. 西周

C. 秦朝

D. 汉朝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率领起义军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的是。

A. 项羽

B. 刘邦

C. 陈胜

D. 吴广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最早把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的皇帝是(    )。

A. 周武王    B. 秦始皇    C. 汉武帝    D. 汉高祖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采取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等措施,使东汉初期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光武中兴”盛世局面的是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光武帝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近十几年来,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汉代开辟了(  )

A. 丝绸之路    B. 海上丝绸之路

C. 通往西域的道路    D. 通往漠北的道路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2015年,我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这是我国医学界第一次获此殊荣。实际上我国医学源远流长,1800多年前就有一位名医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是(    )。

A. 张仲景    B. 华佗    C. 李时珍    D. 扁鹊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4世纪后期统一了黄河流域,内迁的氐族苻氏建立的政权是(    )。

A. 前赵    B. 后赵    C. 后秦    D. 前秦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

A. 官渡之战发生在三国时期

B. 两晋是先有东晋后有西晋

C. “八王之乱”导致北朝从此衰落

D. 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王朝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周杰伦唱到:“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兰亭序》在我国古代史上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它的作者是(    )。

A. 王羲之    B. 祖冲之    C. 贾思勰    D. 锺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他生活在春秋晚期,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活动40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他提倡“仁者爱人”,主张“为政以德”,反对苛政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他生活在战国末期,反对空谈主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1)材料一中的“他”创立了什么学派?根据材料一归纳“他”的历史地位。

(2)举出一条与材料一中的“他”有关的教育方面的成就或主张。

(3)材料二中的“他”指的是谁?他提出的“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主张最早被哪位帝王采纳?

(4)材料一、二中的“他”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主张有什么不同?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我国历史悠久,疆域辽阔。如何管理国家,特别是如何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是历代帝王都很重视的一个问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秦统一后,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

材料三  汉高祖把子弟分封到外地做诸侯王,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诸侯王逐渐在封国内各自为政,不听天子诏令,出入公然使用天子礼仪车驾,时刻图谋举兵夺取皇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

材料四  武帝施主父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

(1)从材料一中看出,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以来,天下战争不断的根源在于西周实行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朝实行的地方政治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的实行有什么意义?

(3)材料三反映出西汉初期面临什么问题?

(4)材料四中的“主父”指的是谁?为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他向“武帝”提出了什么建议?

(5)材料四中的“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还建立了什么制度?

(6)概括指出材料二和材料四所反映的制度和措施的共同作用。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南地广或火耕水耨(烧荒和耕种水稻)。民食鱼稻,以渔猎山伐(采集)为业。……饮食还给(食物供给有保障),不忧冻饿,亦亡千金之家(没有非常富有的人家)。

——《汉书·地理志下》

材料二  江南……地广野丰(物产丰富),民勤本业,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几个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材料三  三国两晋时期,北方内迁到黄河领域的各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政权,他们彼此征战。为躲避战乱,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的浪潮。东晋南朝时,政府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稻田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除了主要种植水稻外,还普遍实行麦稻兼种……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教材

(1)材料一和材料二的内容,分别反映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什么状况?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反映的南方经济发展体现在哪些方面?

(3)材料三中“大批北方民众纷纷渡江南下,形成第三次南迁浪潮”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江南地区经济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至少答出两点)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分析下列情境,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北魏初年,有个姓拓跋的人穿鲜卑的衣服,说鲜卑话,曾担任“白鹭官”,没有俸禄,但在战争中掠夺到的财物可以归己。

若干年后,他的后人已改为“元”姓,担任的官职是太尉,有规定的俸禄可以领取,穿汉人的衣服,说汉话,还与朝中的一个汉人官员结成了亲家。

(1)上述情境中,与“白鹭官”相比,其后人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哪些变化?

(2)导致“白鹭官”后人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源于历史上的哪次重大改革?

(3)通过分析情境中“白鹭官”后人的变化,说说这次改革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

 

 

四、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制作表格。

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

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次年,孙权称吴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根据上述材料,制作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表格。表格内容包括:政权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