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福建省建瓯市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近代福建名人辈出,其中领导虎门销烟的是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严复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遗迹承载历史记忆。图中可见证的历史事件是

A. 英军攻陷浙江定海

B. 英法联军入侵北京

C. 日军进攻山东威海卫

D.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比其它列强在中国获得的更多“利益”是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永安建制 C. 定都天京 D. 天京事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洋务派为实现“求富”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开办民用企业

C. 兴办新式学堂

D. 派遣留学生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的革命团体是

A. 兴中会    B. 光复会    C. 华兴会    D. 同盟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马关条约》内容中,体现列强经济侵略方式变化的是

A. 割地

B. 赔款

C. 开放商埠

D. 开设工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A. 起因是《辛丑条约》的签订    B. 得到了慈禧的大力支持

C.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改变了中国的专制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决定创办的学校是

A. 京师同文馆

B. 福州船政学堂

C. 北洋西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义和团运动兴起的过程中,曾提出的口号是

A. 师夷长技

B. 变法图强

C. 扶清灭洋

D. 民主科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下列最能说明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A. 赔款4.5亿两白银    B. 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 拆毁大沽炮台    D. 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16年举行登基大典,复辟帝制的是

A. 袁世凯    B. 段祺瑞    C. 冯国璋    D. 唐继尧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一文中写道“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活则自由亡。“文中提倡的是

A. 民主

B. 科学

C. 新道德

D. 新文学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一战期间,我国民族工业得到发展的主要外因是

A. 辛亥革命冲击了封建制度

B. 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

C.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 北洋军阀的割据纷争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哪一口号最能反映五四运动的性质?(     )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C. “废除二十一条”    D.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是因为召开了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中共三大    D. 国民党一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歌曲体现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下图歌曲所反映的重大事件是

A. 公车上书    B. 辛亥革命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这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开始的地方。“这里”是

A. 武昌    B. 郑州    C. 南昌    D. 广州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事件与其内容或意义搭配错误的是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伟大传奇”指的是

A. 二次革命

B. 国民革命

C. 南昌起义

D. 红军长征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图呈现的是某一历史纪念馆标志性建筑。该馆位于

A. 沈阳

B. 上海

C. 南京

D. 北京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

A.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中共七大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全票通过,将12月13日设立为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与该公祭日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旅顺大屠杀    B. 九一八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南京大屠杀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是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长沙会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列表格内容描述的战役是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与指挥中枢是

A. 南昌

B. 延安

C. 西安

D. 瑞金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的普遍愿望是

A.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 打土豪,分田地

C. 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 要和平,争民主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在“南昌起义”、“重庆谈判“事件中都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周恩来

D. 毛泽东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

A. 《大公报》

B. 《新闻报》

C. 《申报》

D. 《解放日报》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是1840年至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的一场战争,也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6月,英国军舰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

(1)战后签订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是?

(2)小历同学认为,1840年英国发动对中国的战争是在维护商业贸易,是一场“通商战争”。小历的观点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老师的指导下,历史小组围绕“中国近代化的起步”这一学习主题,通过探索、整理析资料,进行探究活动,请你一起来参加。

(1)请将下面同学们搜集到的部分历史资料的字母代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A.安庆内军械所B.同盟会C.张之洞D.谭嗣同E.京师同文馆F.康有为G.《新青年》H.胡适I.《民报》

①属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__

②属于戊戌变法时期的是_________

③属于辛亥革命时期的是_________

④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的是_______

(2)填充图示:通过对资料的分析探究,同学们绘制了四次运动的思想主张变化的示意图,请你帮助他们来完成未填部分的内容。

“师夷长技“_________“三民主义“_________”

(3)根据以上分析,从这些思想主张的发展变化中,你可以看到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具有什么特点?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

(2)直到阶级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时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译稿)

材料二  1928年2月毛泽东率领部队在罗霄山脉中段开展游击战争,建立共产党组织和工农兵政府。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初具规模,湘赣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

材料三中共中央同共产国际之间的秘密电台在长征战斗中毁坏,原有的联系中断。它的直接结果是中国共产党可以而且只能完全独立自主地根据面对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主张,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这次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不仅承担了抗日战争后期中国战场对日作战的主要任务,也成为中国抗日进入反攻阶段、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夺取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前线战场。

——摘编自步平《中国共产党是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旗帜》

请回答:

(1)材料一所反映的内容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

(2)材料二中“以宁冈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指的是哪一革命根据地?由此,中国共产党开辟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

(3)材料三中的“会议”是指哪次会议?根据材料指出此次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年走向成熟的理由。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材料论述题

1911年(宣统三年)农历八月十九日,即阳历10月10日,晚九时,义师遂起,先占军械库,后扑总督衙门。众推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辛亥十一月十三日,为阳历1912年1月1日。十七省代表,举孙文为临时大总统。于是通电全国,改用阳历;即以是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月元日。民国元年(1912),隆裕太后乃以决定大计之权授之袁世凯。于是由袁世凯与民国议定优待满、蒙、回、藏暨清室条件,而清帝于二月十二日退位。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近代史》

回答:

(1)材料反映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围绕主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