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青岛市2018-2019学年七年级人教版(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歌曲《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少梦。由此可见,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我国境内目前已经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

A. 半坡居民

B. 河姆渡人

C. 北京人

D. 元谋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我国境内远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元谋人已经知道使用火

B. 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 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

D. 北京人已会建造房屋,种植粮食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为了方便饮水,下列古代居民已使用木结构水井的是

A. 半坡居民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元谋人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黄河和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它们孕育了一代代辛勤聪颖的中国人。约6000多年前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原始居民和距今(2019年)7000年左右生活在长江流域的原始居民分别是

A. 元谋人半坡居民

B. 北京人河姆渡人

C. 半坡居民河姆渡人

D. 元谋人河姆渡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青铜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原始社会后期出现青铜器

②商朝以后,青铜器主要用于战争

③四羊方尊是世界已知的最大青铜器

④铸造青铜器采用“泥范铸造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学派的主张最接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提倡法治、主张改革。秦王嬴政读了他的著作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的是

A. 老子

B. 孟子

C. 庄子

D. 墨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小明同学在课本剧《百家争鸣》中扮演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下列属于他的台词的是

A. 为政以德,有教无类

B.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 顺其自然,以柔克刚

D. 严刑酷法,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史记·秦本纪》记载:初置丞相,樗(chu)里疾、甘茂为左右丞相。秦始皇时丞相的主要职责是分管

A. 刑狱    B. 军事    C. 行政    D. 监察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秦朝咸阳的一位粮食商人,要购进一批小米。结账时,这位咸阳商人应该用下列哪种货币支付货款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课本剧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方式,但不应背离深重的严谨性。下面是某班同学编演的秦朝历史剧的相关信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

A. 一位商人携带五铢钱前往南海郡做生意

B. 读书人可以进私学并阅读列国史记

C. 各地官员均用大篆写告示

D. 农民缴税时用相同容量的“斗”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这副对联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A. 项羽和勾践

B. 陈胜和吴广

C. 刘邦和项羽

D. 楚庄王和晋文公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促使原始居民过定居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的变化

B. 氏族公社的形成

C. 原始农业的发展

D. 学会建造房屋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下列传说中与炎帝有关的是

①制作生产工具,教民耕种

②制作乐器琴瑟

③创制历法

④发明陶器

⑤教人们通商交换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①北京人

②元谋人

③山顶洞人

④河姆渡居民

⑤半坡居民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④⑤    C. ①②    D. 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史实是被考古资料证实了的已经发生的历史,下列属于史实的是

A. 女蜗补天

B. 涿鹿之战

C. 大禹治水

D. 河姆渡原始居民会种植水稻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财物好办丧事。此事说明

A. 周天子在经济上依附于强大诸侯国

B. 周天子已不能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 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左右周天子

D. 诸侯国对周天子已不存在纳贡的义务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春秋时期最显著地政治特点是

A. 征战激烈,加剧分裂趋势

B. 霸主尊王、攘夷,扶助弱小

C.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D. 周王室中兴,推广分封制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在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

A. 多生产粮食布帛

B. 去经商发财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C. 当兵建立军功

D. 大力垦荒从而得到政府的奖赏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战国七雄中位于最北方和最南方的两个国家分别是

A. 秦、齐

B. 赵、楚

C. 燕、楚

D. 秦、魏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人们为了说明一个深奥的道理,常用讲故事的方式。仔细回忆一下“无为而治”这一成语故事,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思想主张

A. 儒家

B. 道家

C. 墨家

D. 法家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帝国的终结》是易中天迄今为止最看重的一部著作,该著作深刻探究了中国帝国制度形成和灭亡的原因。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 统一度量衡、货币

B. 焚书坑儒

C. 统一文字

D. 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困难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是诗仙李白歌颂秦始皇的诗句,这首诗肯定了秦始皇哪方面的功绩?

A. 统一文字

B. 统一中国

C. 修筑长城

D. 设郡置县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与反抗秦朝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有关,这两位领袖是

A. 陈胜、吴广

B.

C. 李斯

D. 刘邦、项羽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A. 推行分封制

B. 设立郡县制

C. 废除郡县制

D. 废除行省制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汉初的统治者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发展经济

B. 巩固统治

C. 鼓励生产

D. 与民休息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汉高祖说:“过去在马上统一天下,现在怎么还在马上治理天下呢?”这句话的意思是

A. 秦朝的统治已经被推翻

B. 必须解除大将的兵权

C. 大力分封同姓做诸侯

D. 尽快停止战争,恢复发展生产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中国某典籍,全句是“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你认为该典籍是( )

A. 《韩非子》    B. 《孙子兵法》    C. 《道德经》    D. 《论语》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富强。这段材料不能说明(   )

A.秦孝公重用商鞅             B.商鞅变法加快了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期,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握。

(1)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诸侯已经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这与周初分封诸侯的初衷背道而驰。那么,周初分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呢?

(2)材料中的“周平王东迁”之后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3)后来,晋国分裂成了哪三个国家?

(4)秦始皇结束了这一分裂局面,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什么?统一于何时?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的思想主张有:“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为政以德”、“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材料二: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的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材料三:“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材料四: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1)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2)战国时的孟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他又进一步提出了什么主张?

(3)材料二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教育思想?

(4)材料三反映的是与孔子同一时期哪一思想家的主张?

(5)根据材料四,指出孔子教育思想中的不足之处。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

材料二:

材料三:一法度衡十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秦始皇本纪》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指谁?“六合”是指秦先后灭掉的哪六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在地方上采取什么措施?这项措施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中包含了秦始皇大一统的哪些措施?

(4)学以致用。

在河南郑州黄河岸边的炎黄广场,有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塑像高106米,单眼长3米多,鼻高8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广额淳朴,智慧慈爱;下面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

同学们,今天我们建造炎帝和黄帝的巨型塑像有什么意义呢?请以此为题,写一篇不少于150的小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联系现实,文笔流畅,条例清晰。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