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质量测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某次画展上,展示了下面三幅图片,由此可以推断这次画展的主题是

A、从未中断的文明  B、灿烂的大河文明 

C、卓越的海洋文明  D、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一个印度人在办公室里热情的欢迎某位‘表列种姓’(贱民或不可接触者)做他的下属……在家中却坚决反对未来的女婿是非婆罗门。”这种现象主要说明

A. 非婆罗门地位最高

B. 印度人的女婿都应该是婆罗门

C. 现代印度需要佛教

D. 印度社会的种姓观念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人说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历史上最狭隘也是最充实的。”其“狭隘”之处体现在:真正 享有民主权利的群体只有

A. 成年男性公民    B. 妇女、外邦人    C. 城邦上层贵族    D. 五百人会议成员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2世纪初,伦敦市民每年向王室缴纳300镑税金,以此获得国王对市民自选市长和市政官的许可。材料反映出中世纪欧洲

A. 封君封臣制度逐步形成

B. 国家税收主要来源于城市

C. 城市获得了部分自治权

D. 市民以暴力方式反抗贵族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公元646年,日本掀起了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其中废除世袭贵族统治制度的主要目的是

A.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C. 精简政府办事人员

D. 形成强大武士集团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花剌子米是阿拉伯杰出数学家,他第一个使用包括“0”在内的数码代替阿拉伯原来的字母记数法。这套数码也凭借其著作传入欧洲,后为世界所采用,被称为“阿拉伯数字”,大大促进了计算科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阿拉伯人发明了这套数码

B. 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C. 阿拉伯人创立了伊斯兰教

D. 阿拉伯人传播了光辉灿烂的西方文化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是一场人类相信自己有能力驾驭自然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完善自身的世俗运动”。该运动的背景是

A. 欧洲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 启蒙运动的兴起

C. 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新航路的开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某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文艺复兴不是复古而是创新”为话题进行讨论。下面是四位同学准备的发言卡片,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丙和丁    D. 甲和丙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研究历史过程中,由于立场不同,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也会产生差异。如果站在美洲土著人立场上对哥伦布和发现美洲新大陆进行评价,其观点最有可能是( )

A. 英雄,传播欧洲文明

B. 强盗,带来深重灾难

C. 强盗。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 英雄,促进了文明的融合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面是两条重要的交通路线图,它们开通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促进欧洲大西洋沿岸经济的繁荣

C. 促进了汉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

D. 促进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以英国为例,与其“政治制度的改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资产阶级革命

B. 殖民扩张

C. 文艺复兴运动

D.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材料反映的理念是

A. 宗教自由,“君权神授”

B. 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

C.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由开明的君主执政

D. 工人们享有普选权,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关于美国独立战争过程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莱克星顿的枪声

打响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第一枪

B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宣告美利坚合众国独立

C

《独立宣言》发表

成为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D

萨拉托加战役

标志着美国独立战争取得最后的胜利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工业革命前的工场与工业革命后的工厂的最本质区别是

A. 前者规模较小,后者规模较大

B. 前者出现时间较早,后者出现时间较晚

C. 仅仅是名称不同

D. 前者用手工生产,后者用机器生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2018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马克思的一生与工人运动息息相关。他和恩格斯一起积极参加工人运动,及时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继承前人思想,并加以改造和提高,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这表明马克思主义

A. 是前人思想的总结

B. 是阶级社会各政党的世界现和指导思想

C. 是对早期工人运动经验的总结和推广

D. 是在革命的实践中创立的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图中A、B所指的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中的两件大事,其对应的内容分别是

A.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十月革命胜利

C.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

D. 第一国际十月革命胜利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对华盛顿、玻利瓦尔、章西女王、彭德怀四位历史人物的评价,其中属于相同点的是

A. 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

B. 都维护了国家统一

C. 都抗击了外来侵略

D. 都是开国元勋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根据俄国1877年土地普查资料,全国私有土地7300万俄亩,其中超过四分之三在贵族手中,约3000万俄亩的土地,属于1000个大地主。这表明

A. 农民仍然在经济上依附于地主

B. 沙皇专制没有根本改变

C. 地主仍然控制农民的人身自由

D. 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根据该法令的条款,所有农奴都被宣布为是自由的……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更重大。”相较于美国解放黑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更大意义表现为

A. 解放奴隶数量更多也更彻底

B. 采用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

C. 改变了整个国家的社会性质

D.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861的美国公布《反联邦脱离法》,林肯曾就此比喻道: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脚截掉,但决不会为了保全手脚而断送生命。他所说的保全生命是指( )

A. 解放奴隶    B. 维护统一

C. 扩张领土    D. 建立霸权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乔弗里·瓦德曾说:美国内战是新旧政治和经济秩序的分水岭,是大工业、大企业和大政府时代的开始。他认为美国内战

A. 使美国脱离英国殖民统治而独立

B. 承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C. 是美国资本主义的一次自我调节

D. 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下面的统计表最适合用来说明日本明治政府

A. “废藩置县”的成果

B. “殖产兴业”的成效

C. “文明开化”的影响

D. 对外侵略扩张的结果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许多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来自中国。而在20世纪初年,大量与西学相关的“日本新词”,如劳动、方针、政策、理论等迅速传入中国。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戊戌变法

B. 辛亥革命

C. 明治维新

D. 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1908年,美国人亨利·福特开始在汽车生产中引入流水线,把装配一辆汽车所需的时间由12个小时降低为一个小时,使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产量很快占到了全世界汽车产量的一半。据此,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 科学理论推动技术进步

B. 新技术提升企业竞争力

C. 垄断组织促进生产发展

D. 新技术保证了产品质量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某同学从图书馆借了如下两本书。下面对这两本书共同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观念

B. 都开创了资本主义民主法治的先河

C. 都宣扬了自由、民主、共和的观念

D. 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代替的规律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法治发展见证文明进程。法与时移,法治建设随着时代进步不断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修订法典)

材料一  在引言部分,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颂扬其功绩,说他制定法典是为了在全国发扬正义与公道……法典明确规定,凡拐骗、藏匿他人或宫廷奴隶者处死刑;理发师未经奴隶主许可而剃掉奴隶发式标记,应处砍手之刑……奴隶打自由人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将遭受割耳之刑。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追求法治)

材料二  17世纪英国“国王”与“议会”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  “美国法治建设”结构示意图(局部)

材料四  伏尔泰曾说,在法国旅行需要经常更换法律,就像经常更换马匹一样。法国直到1804年以后才成为一个法律上的整体……

(法与时移)

材料五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其中把“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一字之改,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

 

——2018年《中国纪检监察报》

(1)材料一中的“法典”出自古代哪一王国?材料中汉谟拉比宣称自己制定法典的目的是什么?他制定法典的真实目的(实质)又是什么?

(2)对比材料二中的图1和图2,17世纪英国国王和议会的关系是怎样演变的?这种演变是通过哪部法律文献得以实现的?

(3)材料三是初三某同学构建的有关“美国法治建设”的结构示意图(局部)。请写出这部法律文献的名称以及该法律文献确立的原则。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与“1804年”相关的法律文献的历史地位。

(5)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6)从以上各国的法治建设历程中,你得到哪些认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主要国家城市化速度模拟图(1300-1800年)

材料二  从手工工场制到工厂制的过程,使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各主要工业部门劳动生产率成几倍、十倍的增长。资产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如英国的曼彻斯特在1780年建立起第一个大型机械化的棉纺织厂,不久便成为一个主要的纺织中心,人口由1750年的18000人增加到1851年人口普查时的30万人,……大大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何成刚《史料教学中的方法与策略》

材料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许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出自科学家与工程师之手,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推动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生产力,在这里成为实实在在的论断。

——梅朝荣《人类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化急剧加速的是哪个国家?促成该国城市化急剧加速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时期的煤、石油产量呈现怎样相同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带来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概括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和特点。

(5)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