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四川省遂宁市2017-2018学年七年级人教部编版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研究历史第一手史料是最可信的,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原始居民都是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史料,应该是

A. 神话传说

B. 历史记载

C. 学者推断

D. 考古发掘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1987年,北京周口店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有灰烬、烧石和烧骨等,这反映出( )

A. 北京人的体态特征    B. 北京人进入新石器时代

C. 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D. 北京人能够直立行走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据考古发现,下列使用打制石器的远古居民是

①元谋人

②北京人

③半坡居民

④河姆渡居民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班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将收集的下列图片构成一组。它们所反映的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属于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          D.半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 神话传说    B.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农耕文明    D.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留学日本时曾写过“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诗句,表达了要用自己的鲜血来保卫中华民族。那么,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 黄帝和蚩尤

B. 黄帝和炎帝

C. 尧和舜

D. 舜和禹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为我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的片断摘录。图中①②③代表的朝代分别是

A. 商朝、秦朝、三国

B. 秦朝、隋朝、唐朝

C. 商朝、秦朝、隋朝

D. 隋朝、宋朝、明朝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观察下列图示,请你判断①和②处所应填写的内容是

A. 分封制、桀

B. 宗法制、纣

C. 推选制、启

D. 禅让制、启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的重要时期,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 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昏庸

C. 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 诸侯内乱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 夏朝

B. 秦朝

C. 周朝

D. 商朝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是清代的金石学家王懿荣第一个发现“龙骨”上刻有明显的“符号”,并断定为商代,使蒙尘三千多年的“符号”免于湮没。由此判断,这种“符号”应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祭品),为畎(quǎn)亩之勤(劳力)。”这说明春秋时期出现了一种新的耕作方式

A. 用耒耜翻地

B. 用牛来耕地

C. 用石刀砍伐

D. 用青铜农具耕地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A. 楚秦

B. 齐燕

C. 秦齐

D. 秦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已成常态化,春秋时期有著名的城濮之战,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这些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特点

A. 诸侯兼并争霸

B. 奴隶制的瓦解

C. 生产力发展

D. 封建制度确立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华阳国志》有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那么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主要原因是

A.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都江堰的修建

C.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秦朝统一的完成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学了“百家争鸣”知识后,七年级1班的同学们在讨论本班任课教师的管理风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语文杜老师善于因材施教,以德治班,颇有儒家真谛

②数学罗老师深入了解学生,要求大家互爱互利,颇有道家风范

③政治杨老师讲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典型墨家风格

④历史李老师严格执行班规,照章办事,深受法家影响。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73 年,在今威海市苘山镇发现了一个秦代铁权(见下图),上有铭文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百姓)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指隗状) 、绾(指王绾) ,法度量则不壹(指一致) ,嫌疑者皆明壹之。 从这篇铭文中可以得到的正确信息是( )

统一了六国     统一了度量衡   用楷书书写    确立了皇帝称号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该诗“将相本无种”引用的历史典故与下列秦末农民战争中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 刘邦项羽起义

B. 巨鹿之战

C. 陈胜吴广起义

D. 楚汉之争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一位秦简记载:“五人行盗,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

A. 秦朝的赋税很沉重

B. 秦朝的刑法很残酷

C. 秦朝的偷盗很猖獗

D. 秦朝的徭役很繁重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校7年级1班要举行“中国古代历史人物图片”展,要求配上历史人物的相关介绍。下列历史人物标号与相关介绍相符合的是

①汉高祖建立西汉,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②汉文帝是历史上节俭的典范

③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又是暴君

④曹操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在赤壁之战中大胜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如果下图中的抛物线代表着西汉王朝的兴衰,“①”处应该是哪位皇帝在位时

A. 汉高祖

B. 汉文帝

C. 汉景帝

D. 汉武帝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电视剧《汉武大帝》向观众全景式地展示了汉武帝刘彻纵横跌宕的一生和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以下场景不可能在该剧中出现的是

A. 采用董仲舒的建议,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决策

B. 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封国势力

C. 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

D. 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接受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东汉中期以后,中央政权的典型特征是

A. 地方豪强独霸一方

B. 朝中大将篡夺皇位

C.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D. 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涌现出众多能人,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下列有关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南朝祖冲之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千年

B. 顾恺之是东汉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C. 书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兰亭集序》

D. 东汉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写成了《伤寒杂病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历经汉、魏、唐、宋、元、明、清,是中国时代跨度最长、建筑种类最多、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代建筑群。对下列建筑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按图片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 佛、儒、道

B. 儒、道、佛

C. 佛、道、儒

D. 道、佛、儒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纵观中国古代史,是统一与分裂交替的历史,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中国北方出现的统一局面有

①官渡之战后,曹操基本统一北方

②前秦曾一度统一黄河流域

③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④淝水之战后,东晋统一了北方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在我国古代,很多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源于战役。下列成语典故或历史故事与战役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A. 卧薪尝胆——官渡之战

B. 草船借箭——赤壁之战

C. 破釜沉舟——巨鹿之战

D. 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南京古代被称为建业或者建康,下列朝代都曾以南京为都城的是

①东晋

②西晋

③东吴

④南朝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西晋末年出现了我国古代第一次人口大迁徙,图中两种人口迁移分别产生的影响是

A. 北方战乱,江南开发

B. 北方民族融合,南方混乱

C. 北方民族融合,江南得到开发

D. 南北方同时战乱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发展特征概括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 B. 科学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

C. 南方经济有了较快发展 D. 民族融合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自古至今,多少仁人志士,为推动社会的进步,发起一系列的变法革新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桓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苏洵《管仲论》

(1)材料一中的桓公能霸诸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至于始皇,遂并天下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旧贵族由于既得利益受到损害,与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他被诬陷谋反,惨遭车裂。他虽然不幸,但新法仍继续推行,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史记·商君列传》

(2)据材料二找出商鞅变法的举措。(至少两点,不得摘抄原文)

(3)秦国的平民当贵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4)这次变法使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材料三中的哪句话能说明?(摘抄材料原文)

材料四:魏孝文帝的文化习俗改革是从婚俗改革开始的,……拓跋贵族与汉族高门建立了广泛的姻亲关系。……还特别规定十姓百世不通婚。

——史仲文《中国全史》

(5)材料四反映的是孝文帝改革的哪项措施?(不得照抄原文)

(6)学史明智,上述几国的强国之路对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有何启示?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创造出了许多先进的文化。七年级某班“魅力历史”社团对“灿烂的中华文明”进行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制度创新)

材料一:“六王毕,四海一

——杜牧《阿房宫赋》

(1)材料一中的“六王”,其出现与历史上哪一制度有关?

材料二:见下图

(2)图示是秦朝在政治制度的一大创新,这是什么制度?

材料三: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3)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秦朝的政治制度突出特点是什么?

(思想勃兴)

材料四: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4)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五:……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5)根据材料五,请问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

(文化瑰宝)

材料六:(司马迁)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

——清代史学家赵翼在《廿十史札记》

材料七:据《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

(6)材料六说的是司马迁的哪部史著?

(7)据材料七,司马迁身上体现出了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平交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及至始皇……振长策而御宇……及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笆,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贾谊《过秦论》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为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扰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二:“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大月氏)道必更匈奴中,乃募能使者……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

——《汉书·张骞传》

(2)据材料二分析,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史实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见下图

(3)上图所示的东西方商路是古丝绸之路,其中A地是哪里?

材料四:……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精神薪火相传

——习近平弘《扬丝路精神深化中阿合作》

(4)据材料四说出丝路精神的内涵。

材料五:“胡”是西晋时期对北方少数民族的统称

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汉人胡食西晋时期被      汉人使用的方凳、胡床

(5)材料五中的图片所体现出的实质是什么?

(6)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从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变化。

(7)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