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8-2019学年八年级(实验班)12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港珠澳大桥于2018年10月24日上午9点正式开通,大桥连接香港、澳门、珠海,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称为“新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可是170多年前香港岛在鸦片战争中被割占,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

A. 中英战争    B. 鸦片战争    C. 通商战争    D. 夷匪犯境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资政新篇》问世后,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能静居士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观此一书,则贼中不为无人。”赵烈文如此评价主要是因《资政新篇》(  )

A. 有利于实现农民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    B. 可作清政府全面改革内政的借鉴

C. 体现了与洋务派一致的改革追求    D. 主张向西方学习符合时代进步的潮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清朝恭亲王奕䜣在《筹办夷务始末》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在此,奕䜣认为实现“自强”的关键是(  )

A. 建立强大近代海军    B. 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

C. 进行制度变革尝试    D. 践行了“实业救国”政策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18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宣布:“经过为期两个多月的水下考古调查,以确凿证据证实大连庄河海域一艘沉船是124年前沉没的经远舰,同时出水文物500余件。”这是继“致远舰”之后,我国海战遗迹水下考古工作获得的又一重大成果。造成致远舰和经远舰沉没的战役是

A. 丰岛海战

B. 平壤战役

C. 黄海海战

D. 威海卫战役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变法通议》是梁启超阐述维新变法理论的主要著作。书中说“变法之本,在育人才,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

A.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B. 训练新式陆海军

C. 开办新式学堂(如京师大学堂),培养人才    D.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

A. “灭洋”与“扶清”    B. 反帝与反封建    C. 爱国与保守    D. 正义与非正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这次革命,“它的最大影响当属推翻君主政体,建立民主共和政治。它的意义不同于中国历史上常见的改朝换代,也不仅仅限于赶跑了一个皇帝,而是从根本上动摇了大多数中国人的信仰……”材料中的“这次革命”(  )

A.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    B. 遭到了清政府的镇压,最终失败

C. 高举自强、求富的大旗    D.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据1913年2月23日《独立周报》第七期记载:辛亥革命后,一些有志于民主推广的人常到田间“与农夫田父谈于树林之下,语以代议制之善,及国会选举之不宜草率投票,则皆瞠目而不解。叩其故,则曰:吾人困土匪军队之不暇,何暇及其他。”材料反映了民国初年(  )

A. 民主人士已经广泛深入民众    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农民了解代议制,只是无暇顾及    D. 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它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中国人的思想也由此而获得了一次巨大的解放。人们发现,既然两千多年来都被视为奉天承运的“天之子”不过是压在人们心灵上的土偶……从此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深入人心。下列于此思想有关的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解散国会

②护国战争

③二次革命

④宋教仁遇刺

⑤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A. ①②③④⑤    B. ⑤④①③②    C. ⑤①③④②    D. ⑤④③①②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学者提出“新文化运动至少在其发展初期,只是上一阶段谭嗣同、严复、梁启超的历史工作的继续。”可见该学者认为他们都在(  )

A. 倡导共和    B. 改良文学    C. 打倒孔教    D. 开启民智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有人对新文化运动作出如下评论:“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崇拜帝国主义文化”主要是指(  )

A. 自强和求富    B. 变法图存

C. 宣传民主和科学    D. 实行三民主义

 

详细信息
13. 难度:困难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如此推理,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 政治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 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

C.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政治革命

D. 新文化运动——政治革命——洋务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196月《新闻报》载:此次沪(上海)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继由商人罢市,近日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初因青岛外交……后即以释放京师被捕学生,并罢斥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人为要求条件。这表明( )

五四运动扩展到上海          学生是运动的先锋

工人已经举行浩大罢工        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获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曰,而曹、章、陆去。”这段文字说明(  )

A. 青年学生成为运动的主力军    B. 起领导作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

C. 工人阶级在政治舞台上开始显示伟大力量    D. 商人在运动中没有起任何作用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青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上的一条游艇中继续讨论。”费正清所说的会议(  )

A. 决定发动广州黄花岗秋收起义    B. 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局书记

C. 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    D.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中国共产党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根据中国的国情,调整实现民族独立的革命路线。面对中共一大一些不切实际的路线和方针,中共二大提出了党在民主时期的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这说明(  )

A. 中国共产党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 其为实现国共两党合作扫清障碍

C. 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加深    D. 党在斗争中成熟了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近代某政党曾发表宣言:“本党为实现中国人民之唯一的需要——统一政府之建设——为巩固国民革命根据地,不能不出师以则除卖国军阀之势力,不能不出师……本党为民请命,为国除奸,成败利钝,在所不顾,任何牺牲在所不惜。”该宣言发表于(  )

A. 北伐战争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护国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有历史学家在探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某一政治现象时指出:“从城市向农村的退却又是一种历史的进军。”下列属于这一“退却”的是(  )

A. 五四运动    B.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 百团大战    D.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周恩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者之一。最能印证这一史实的事件是(  )

A. 任职黄埔军校    B. 领导南昌起义    C. 解决西安事变    D. 任红军总政委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之所以被誉为“真正起点”,是因为在“这里”(  )

A. 毛泽东思想确立    B. 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 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红军的西北长征,无疑是一场战略微退,但不能说是溃退,因为红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其核心力量仍完整无损,其军心士气和政治意志的坚强显然一如住静。共产党人认为、而且显然也这么相信他们是在向抗日前线进军…”埃德加•斯诺这段描述反映了红军(  )

A. 艰苦奋斗的精神    B. 紧密团结的精神    C. 坚定的理想信念    D. 独立自主的精神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地缘变化:长征不为人知的意义》中写道:“经过长征之后,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此材料认为长征(  )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    B. 有利于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C. 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D. 留下了坚韧不拔的长征精神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周恩来后来称张学良为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抓住了中国共产党的老对手蒋介石

B. 最终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和内战的基本结束

C. 邀请中国共产党参加谈判

D. 避免了新的内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17年1月,教育部发《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要求各级各类教材要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凡有“八年抗战”字样,改为“十四年抗战”。这一改法(  )

①代表和体现国家观点,反映史观的改变 

②更能够体现东北军民对抗战的巨大付出

③有助于人们更全面理解抗战的整个历史 

④不是“更改历史”,而是“重新书写历史”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八年级某班同学开展活动回顾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请你也参加进来吧。

任务一 填表忆史

(1)根据下表中的提示语,将相关的历史事件写在表格内:

 

任务二 读文析史

为了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从诞生的那天起,就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从星星之火到长征壮歌,从北伐风云到合作破裂……经过艰难探索,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

(2)“从南湖红船到军旗升起的地方”,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军旗升起的地方”给革命历程带来怎样的希望?  

(3)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的一条“中国式”的革命道路指的是什么?请用具体史实说明这一新道路的开创过程。

任务三  感悟历史

(4)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华民族不断前进,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感悟?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不图讨伐令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为箕豆之煎,况汉卿(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

——12月17日《桂林日报》

材料二:这次事变是为了要抗日救国而产生,……若处置得当是中国革命的转折点。

材料三:西安事变中与蒋介石谈判,周恩来仍照以前的习惯,称蒋介石为“校长”,寒暄道:“我们有十年没见面了,你显得比从前苍老些。”蒋介石点了点头,说道:“恩来,你是我的部下,你应该听我的话。”周恩来顺着蒋介石的话,转向了正题:“只要校长能够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不但我个人可以听你的话,就连我们红军也可以听你的指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提到的“陕变事起”指的是什么事件? “强邻压境”中的“强邻”指哪个国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处置得当”,中共采取了什么对策?它的正确解决有什么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导致周恩来和蒋介石“有十年没见面了”的原因是什么?

(4)红军从“打倒蒋介石”到“也可以听你的指挥”,说出你对这点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