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2017届九年级6月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在下列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困难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到梁山宫,见丞相车骑甚众,显示出不高兴。后来身边人告诉了丞相,丞相为之收敛。秦始皇猜测有人泄漏了他的话,便把当时在场的人都杀了。秦始皇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显示出自己的暴戾,打击丞相

B. 让所有的人都害怕自己

C. 维护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

D. 为即将进行的政治改革营造声势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史官记载,还到各处实地探访考察,搜集遗闻,辨别真伪,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由此可见司马迁(  )

A. 侧重史书记载    B. 注重史料考证

C.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    D. 秉承朝廷旨意著史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北宋时,有人在黏土制成的一个个小方块上刻单字,再用火烧成陶字。排版时,把陶字放在一个铁框里,排满为一版;印刷时可以同时排版,效率很高。印完一版以后,陶字拆下还可以再用。”对上述材料中提及的技术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该技术最早发明于隋朝

B. 该技术是北宋时发明的活字印刷术

C. 北宋发明该技术比欧洲早400年

D. 该技术的发明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长江流域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以来社会的发展与变迁。下列史实与城市匹配正确的是

A. 重庆——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

B. 武汉——近代军事工业的最早创办地

C. 南京——资产阶级文化运动的兴起地

D. 上海——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地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有某一历史事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为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思想条件。你认为该历史事件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近平用“五个创造性地”总结毛泽东在党的历史上所作的重要贡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这里的“创造性的革命道路”是指(    )

A. 城市领导农村的革命道路    B.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C.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下图中“历史在这里拐弯”是指从此

A. 第一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

B.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了全国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空前的胜利……在今天以前,是我们屈辱悲苦的黑暗时代,自今天起,将是我们富强康乐自由平等的光明时代。……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今日得以昭雪。”文中“空前的胜利”、“中国五十年”及“东北十四年的大耻”分别是指

A. 新中国成立、《辛丑条约》、九·一八事变

B. 抗战胜利、《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C. 新中国成立、《马关条约》、九·一八事变

D. 南京解放、《马关条约》、卢沟桥事变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下面是某同学进行历史探究学习时设计的年代尺,你能推断他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

D. 中共与新民主主义革命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某同学同学搜集到下面两幅历史图片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 三大改造

B. 抗美援朝

C. 解放西藏

D. 大炼钢铁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题文)《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在《六亿人民心花开》一文中写道:“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席位.”“人民有了各项权利,这是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次.”这些“代表们”参加的是(  )

A. 第一届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中共七大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外交创始人,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外交风范在世界外交史上留下了卓越风采,他从事的诸多外交活动成为国际交往的典范。下列属于周恩来外交成就的是

①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③参与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④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而且他们的子孙后代也是一脉相传。他们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

A. 分封制度

B. 种姓制度

C. 等级制度

D. 采邑制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现代西方史学》一书中写道“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不仅要用火与剑为自己开拓道路,同时也要用笔与舌为自己合理性辩护”。以下搭配最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A. 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

B. 文艺复兴——法国大革命

C. 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

D. 新航路开辟——明治维新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一书中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源可以在国会和斯图亚特王朝之间的冲突中找到。”其“根源”指的是

A. 苏格兰人民爆发反抗国王的起义

B. 国王召集议会要求增加政府税收

C. 议会议员猛烈抨击国王独断专权

D. 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习近平在天津考察时曾指出:“民生没有终点,只有新起点。”19世纪60年代,俄国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是(  )

A.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B. 努力发展近代工业

C.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D. 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它改变了中国战争的环境,也改变了外来援助的结构,英美对日宣战和中国对轴心国的宣战,使亚洲的战争成为一场世界规模的反法西斯斗争的组成部分。可见,“它”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百团大战

C. 珍珠港事件    D. 斯大林格勒战役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下图是日本国力发展图,对此解读错误的一项是

A. ①时期日本开始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此后国力逐渐上升

B. ②时期的经济危机使日本走上了法西斯道路

C. ③时期国力上升是因为二战时期日本对外侵略

D. ④时期日本实施“贸易立国”等政策,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条约规定:“决心实行一项包括最终构建共同防务政策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这种政策可能在一定时间后导致共同防御,从而增强欧洲的同一性和独立性,以便促进欧洲和世界的和平、安全及进步…”由此可以推断与该条约有关的组织是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世界贸易组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摘自《史记》商鞅语

材料二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唐·李白(古风)组诗第三

材料三  世界主要大国位置图,如下图所示

材料四  19世纪中期,明治政府决心进行改革,C国(见上图)专门派人远赴欧美。经过考察学习后,明治政府积极向西方学习,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兴办工业企业。

材料五  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到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群情激动,他们给光绪皇帝上了一封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有何关系?

(2)材料三中的欧洲A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了民主共和的资本主义道路,该国是哪个国家?结合材料三、四指出B、C两国又分别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3)材料五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个条约?此“条约签定”和材料四中国家发动的哪一场战争有关?

(4)材料五中的“他们”指的是哪个派别?这个派别的诉求最后结果怎样?

(5)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粮食既是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也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注重完善粮食应急储备体系,确保粮食市场供应。最大限度地减少紧急状态时期的粮食安全风险,是政府的职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苏俄农业总产值在1925年至1926年度约为97.46亿战前卢布,而1913年到1914年度为102.25亿战前卢布。1925年谷物生产达到45亿普特,超过了战前的平均收获量,战前最后10年全国的平均收获量约为40亿普特……

——《苏维埃经济的发展》

(1)1925年谷物产量提高主要得益于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它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对当时苏俄的社会发展有何重要影响?

材料二  1933年5月12日,美国国会通过了第一部《农业调整法》。该法案采取的主要策略是“限额耕种”,农户自愿与政府签订市场协议,凡是根据政府“按户分配耕地面积计划”,“自愿”减少耕地、限制产量的农户都可以得到政府的津贴

——《历史教学》中学版2011年第7期

(2)据材料二指出美国罗斯福新政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农产品价格?有何特点?

材料三  三年“自然灾害”的档案资料显示:1959年全国17个省级地区,有522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有95.8万人;1960年,全国28个省级地区,有1155万人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72万人;1961年,全国各省市有1327万人因饥俄及非正常死亡,其中城市211.7万人;……

——香港《争鸣》杂志

(3)材料三表明1959年至1961年因饥饿及非正常死亡的人数不断上升,除了三年“自然灾害”外,还与当时的什么事件有关?有何教训?

材料四  1954年,政务院发布了《关于实行粮食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的命令》,自1955年开始我国粮食部首次发行全国粮票,国家对粮食及粮食制品定人定量、计划供应。20世纪90年代初,使用了近40年的粮票终于结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这不仅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更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粮票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的主要原因是中国政府在农村推行的什么措施?材料中“一个时代的结束”是指什么时代?

(5)综上所述,请你谈谈粮食问题的解决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格局(国际政治格局),是国际关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通过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美苏两极格局。

材料二  有人评论当今国际局势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角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

材料三 

(1)材料一“巴黎和会”签署的《凡尔赛和约》中最能体现巴黎和会分赃性质的内容是什么?“华盛顿会议”签署的《九国公约》,为列强共同掠夺哪一个国家提供了条件?

(2)材料一“美苏两极格局”是“冷战”政策实施的产物,这一政策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这一格局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召开的哪一次重要国际会议有关?

(3)结合材料二概括美苏两极格局结束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面对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谈一谈我国应该怎样做?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