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湖北省黄石市下陆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期中检测卷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A.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B. 北京学生作为先锋队举行抗议

C.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D. 第一次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主张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A. 康有为    B. 梁启超    C. 陈独秀    D. 孙中山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题文)最能体现五四运动性质的口号是

A.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B.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C.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D. 废除“二十一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生肖都属兔,因此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A. 陈独秀1915年在北京创办了《青年杂志》

B.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

D. 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以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搭配正确的是

A. 中共一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B. 长征胜利——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遵义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西安事变——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规定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瑷珲条约》    D. 《北京条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中英《南京条约》    B. 中俄《瑷珲条约》

C. 中俄《北京条约》    D. 中美《望厦条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太平天国运动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①创立拜上帝教

②奉行平均主义

③重建等级礼制

④提倡效法西方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鹞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红头军”的领袖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华尔    D. 洪秀全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介绍说,l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是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公车上书 D. 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他强调的是( )

A. 学习西方的技术    B. 西方的学校教育

C. 学习西方的制度    D. 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举国鼓舞欢蹈,征求上书,民间疾苦,悉达天听。”这段话描述的戊戌变法是哪项变法法令的实施情况(   

A. 创办京师大学堂    B. 开放言论

C. 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    D. 准许创办报刊和组织强学会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以下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

A. 都极大的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B. 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

C. 都有巨额赔款

D. 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口号提出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自强”与“求富”          

②“民主”与“科学”

③“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④“扶清灭洋”

A. ①④②③    B. ①④③②    C. ①②④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洋务运动期间创办的民用工业中不包括( 

A. 湖北织布局    B. 轮船招商局

C. 江南制造总局    D. 汉阳铁厂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二: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活中国在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材料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为实现材料一中的“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其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德、赛两先生指的是什么?为救治中国的“黑暗”,陈独秀等掀起了什么运动?   

(3)材料三中的口号出自哪一次运动?这场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于中国人民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

——《全球通史》

材料二: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你认为材料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  

(2)材料二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3)对文中所说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有哪些?请结合学过的内容列举出来。  

(4)针对中国19世纪这种“入侵和反入侵”的斗争,你有什么感想和看法?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使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分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依法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判行为时,得以动员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三分之二以上可弹劾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二:第十四条:大总统为国家元首,总揽统治权。第十五条:大总统代表中华民国。第十八条:在总统提出法律案及预算案于立法院。第二十一条:在总统制定官制、官规。大总统任免文武百官。第二十三条:在总统为陆海军大元帅,统率全国陆海军。第三十九条:行政以大总统为首长,置国务卿一人赞襄之。第四十四条:司法以大总统任命之法官组织法院行之。第四十九条:参议院应大总统之咨询,审议重要政务。

——《中华民国约法》   

(1)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规定的立国根本原则和政体是什么?这具有什么进步意义?   

(2)根据材料一,《临时约法》对防止袁世凯专权有何规定?   

(3)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华民国约法》对大总统权限的规定。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民国约法》分别是什么性质的法律文件?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原因。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每一次思想解放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派在观察强大对手(西方列强)的优点时,不归功于对手的强壮如牛,反而归功于对手有一副漂亮的拳击手套。

——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国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摘编自1913年一位乡村知识分子的日记

材料三  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表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四  我们说的做的究竟能不能解决问题,问题解决得是不是正确,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是否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客观现实,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切从实际出发。我们只有这样做了,才有可能正确地或者比较正确地解决问题,而这样地解决问题,究竟是否正确或者完全正确,还需要今后的实践来检验。

——摘编自邓小平1978年6月2日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派对西方列强的认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变乱”是指哪一政治事件?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甲午战争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出现的新变化。结合史实归纳出现这一变化的时代背景。

(4)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对接下来我国社会的发展起了怎样的积极作用?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