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综合测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耸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它上面的浮雕再现了中华民族近代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辉历程。下图是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第一组浮雕,它反映的主题是

A. 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武昌起义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对于中国人来是或,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迫使清政府投降,接受了后来蚕食中国大部分主权的长长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的第一个,它铭刻着中国社会在列强炮口的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如图再现了某条约的签字场景,该条约中破坏中国关税的条款是( )

A. 赔款2100万两

B. 开放广州、厦门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C. 割香港岛

D. 英商进口货物交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应该愧对先祖,因为在他手上曾丢失了土地,这里的“土地”是指(    )

A. 钓鱼岛    B. 香港岛    C. 台湾岛    D. 辽东半岛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历史地图以简明的、特定的地图语言再现历史,表示人类历史活动特定的空间和进程,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所学史实的地理位置、范围,掌握历史地理概念。下边这幅战争形势示意图再现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 鸦片战争期间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 左宗棠收复新疆期间

D.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美国《纽约时报》在清朝咸丰年间曾以《清军投降,北京城楼升起英法旗》为题大幅报道近代中国发生的一件大事。这件大事应为(      )

A. 太平天国运动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谁令你威风扫地,谁令这火光四起,恨意冲云际,谁无怒愤不感痛悲,曾滴了多少血汗,才夺了天工建起,用我心力建,期传万世,期传万纪,不想终是这田地,辱了家邦也辱了门楣,大火当中血肉满园,为你死正因要维护你,还望这火的震撼,能令我子孙记起,自会醒悟到,何来外侮,为何受欺。”请你判断歌词与哪一事件相关

A. 虎门销烟

B. 火烧圆明园

C.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D.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侵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童童特别喜欢历史影视剧,下列是童童暑假期间观看过的历史题材的影片。请你判断童童通过哪一影片了解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

A. 《林则徐》    B. 《鸦片战争》    C. 《火烧圆明园》    D. 《甲午风云》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经和中国打了三次仗,一次是“ 全仗”,其余两次是和其他列强合伙来打的“半仗”。“全仗”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浙江慈溪流传着一首民歌:“洋人好比一只鹰,黄毛高鼻绿眼睛,鹏鹰凶恶怕弓打,洋人怕的红头军。”这里“红头军”是指

A. 清军

B. 革命军

C. 义和团

D. 太平军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徙已足蔽辜;迨造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的之银。

—林则徐

材料二  英国军舰封锁珠江口,又北上攻占浙江定海。接着,英国陈兵天津白河口,向清政府提出赔款、割地、通商等无理要求。道光帝惊慌失措,连忙派大臣与英国谈判,后将林则徐革职查办。此后两年中,英国侵略军不断扩大侵略,炮轰广州,先后攻陷厦门、宁波、镇江等地。

材料三  因英国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主掌,任便立法治理。

—《南京条约》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林则徐为什么这样说?为此,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行动?

(2)材料二中所述的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结果如何?

(3)材料三中的“大皇帝”是指哪位皇帝?“给予”的实质是什么?

(4)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5)材料二、三说明了什么问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一一马克思

请完成:

(1)材料中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想。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