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西靖西市2018年春季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这说明

A. 唐诗影响深远    B. 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 唐诗取材广泛    D. 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孙悟空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猪八戒背媳妇”等脍炙人口的故事出自我国古代哪一部小说( )

A. 《三国演义》    B. 《西游记》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观察下图,此图反映了清朝统治者(   )

A. 大兴文字狱    B. 焚书坑儒    C. 提倡言论自由    D. 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和西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这个单元的主题应该是( )

A. 特务统治的强化    B. 思想控制的加强

C. 文化专制的强化    D. 专制集权的加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明中期后,江南纺织业中,出现许多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机户

B. 机户是由清政府扶植发展起来的

C. 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 清代,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手工业部门也增多了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清朝统治时期,重新统一新疆,促进了维吾尔族与中原地区的交流,与以下哪一事件有关

A. 平定准噶尔部叛乱

B.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C. 举行多伦会盟

D. 修建避暑山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西藏位于中国的西南部,自古就是中国的一部分。修建于公元7世纪的布达拉宫矗立在拉萨城红山之巅,作为西藏地标之一,阅尽千年沦桑,见证了西藏的历史进程,也见证着西藏的今天。以下史实中哪些是清朝管理西藏的措施( )

①文成公主入吐蕃 ②顺治帝和康熙帝对西藏佛教首领先后进行了册封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A. 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军机处设立于( )

A. 康熙时期    B. 雍正时期    C. 乾隆时期    D. 顺治时期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中国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的标志是( )

A. 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B. 废丞相设内阁    C. 设军机处    D. 三省六部制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现存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的长城建成于( )

A. 战国时期    B. 秦朝时期    C. 宋朝时期    D. 明朝时期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医药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支奇葩,今天她已走向世界,越来越多的外国同行慕名来中国学习中医。下列关联中,属明朝卓越医药学家及其药物学著作的是( )

A. 华佗《千金方》    B.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C. 李时珍《黄帝内经》    D. 李时珍《本草纲目》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事迹属于郭守敬的是( )

A. 编制《授时历》    B. 创制“十二气历”

C. 发明活字印刷术    D. 创作《梦溪笔谈》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诗词作为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精神财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而且还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下列诗词反映的历史事件排序正确的是

①“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②“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③“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④“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⑤“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⑥“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A. ②①③④⑥⑤    B. ②③①④⑥⑤

C. ②③④①⑥⑤    D. ②①③⑥④⑤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题文)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下列地图(局部)中能反映出“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第一个全国性统一政权”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题文)在美丽的西子湖畔,曾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一座英雄墓前看见两尊铸铁像,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两句诗:“自从宋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你知道这位读书人为了何事发出这种感慨吗

A. 文天祥宁死不屈    B. 王彦抗金    C. 秦桧谋杀岳飞    D. 澶渊之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他是我国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精忠报国”的故事世代流传。他是(  )

A. 文天祥    B. 戚继光    C. 郑成功    D. 岳飞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开元盛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出现于唐玄宗统治前期    B. 史称唐玄宗有贞观遗风

C. 这时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    D. 唐玄宗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房玄龄等人为相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鉴真和玄奘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唐玄宗时期的使者    B. 为完成使命,都历经艰险,前往天竺

C. 对唐朝和邻国的交往和交流都作出了贡献    D. 他们通过唐朝的册封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杜甫“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一诗,描述的盛世景象出现在(  

A. 汉武帝时    B. 光武帝时    C. 唐太宗时    D. 唐玄宗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困难

政治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一个建立、发展到完善、衰亡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

——摘选自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二 主父偃说上曰:“……今诸侯或建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疆而合纵,以逆京师。……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三 唐朝中央机构示意图

 

材料四 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

(1)据材料一,试概括其加强中央集权的一条措施。

(2)据材料二,试概括主父偃建议的原因。

(3)材料三反映唐朝中央实行了什么制度?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清朝为加强皇权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5)综合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变化的什么趋势?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初的40年,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下令只开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

根据所学的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1)材料反映清政府奉行一种怎样的对外政策?

(2)清朝实行这种政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实行这种政策?

(3)你认为这种政策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为什么?

(4)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题文)(题文)材料一  《清明上河图》

材料二 北宋都城内人口稠密居民超过百万是中国最大的都市。城里买卖和居住的地方已经分不清随处可开设商店。小商贩也不限在特定市区之内城厢内外均可沿门叫卖. 。商品可以在白天夜市交易三鼓之后还可交易通晓不绝。城内还有饮食街马行街衣料铺药铺等。

材料三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书》

(1)《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哪个城市的(都城)哪方面的繁荣景象结合材料二归纳这一方面的活动有哪些特点。(可用原文回答)

(2)商业繁荣的前提是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与兴旺举例说明两宋时期农业比以前发展并分析农业发展的原因。

(3)商业的繁荣推动了两宋海外贸易的发展当时中国贸易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为管理海外贸易而专门设立的机构叫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原因。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沁园春雪》

材料二:“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汴河怀古》

请回答:

(1)分别写出材料一中的唐宗宋祖的姓名。“一代天骄”的主要功绩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提到的“河”是指什么?此“河”是谁在位时开通的?写出此河的南北两端的古今名称?此河的地位和作用?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题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沁园春雪》毛泽东

材料二: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唐太宗

材料二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尺带珠丹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写出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的名字。

(2)根据材料二,写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执行了怎样的民族政策?采取了哪些有效的治理方法?他被少数民族尊奉为什么?

(3)材料三中“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是指历史上哪件事?

(4)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番,你能帮文成公主做哪些益于吐蕃的事?

(5)写出元朝时我国形成的一个新民族。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