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扬州市2018年中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商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这件事发生在

A. 商朝    B. 西周    C. 春秋时期    D. 战国时期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图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其中,中书省的职责是

A. 监察百官    B. 起草政令    C. 审核政令    D. 执行政令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魏源发愤编著《海国图志》,宣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直接触发他去编著的原因是

A. 鸦片战争的爆发    B.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C. 甲午中日战争的爆发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爆发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某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百度搜索引擎中先后输入了“李鸿章”自强”“求富”江南制造总局”等关键词。由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洋务运动    B. 维新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陈独秀说:“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理论、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文中“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是指

A. 平等、自由    B. 自由、民主    C. 民主、科学    D. 科学、平等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据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张学良问.联蒋抗日行吗?周恩来立刻答道,可以,只要他放弃攘外必先安内,只要他能够同意合作共同抗日,我们就能跟他联合。这历史场景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 南昌起义    B. 遵义会议    C. 西安事变    D. 万隆会议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64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向某试验现场发贺电:“这对美帝国主义核垄断、核讹诈的政策是一个有力的打击,对全世界一切爱好和平的人民是一个极大的鼓舞。”这一贸电是为了祝贺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C. 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D. 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顺利升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图是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的新闻照片。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谦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副部长开心大笑是因为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 中日恢复邦交正常化

C. 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香港回归祖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城市中,于1980年被设置为经济特区的是

A. 上海    B. 广州    C. 福州    D. 深圳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作品,它的作者是

A. 但丁    B. 达·芬奇    C. 达·伽马    D. 莎士比亚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典故表明英国国王的权力受到了约束。这一约束的法律依据是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民法典》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牛顿被后人誉为“现代科学之父”,他最突出的成就是

A. 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    B. 提出了“相对论”

C. 建立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    D. 创立了进化论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学校九(1)班同学的课本剧演出单。据此可知,该剧的主人公是

A. 克伦威尔    B. 华盛顿    C. 拿破仑    D. 林肯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A. 大化改新    B. 1861年农奴制改革    C. 明治维新    D. 十月革命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最终签署了

A. 《马关条约》    B. 《辛丑条约》    C. 《凡尔赛和约》    D. 《九国公约》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法国启蒙运动中,把教士称为“文明的恶棍”,骂教皇是“两足禽兽”的思想家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题文)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41%、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这种状况与下列哪一政策或模式有关?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罗斯福新政    D. 斯大林模式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下图为1925-1945年美国失业率曲线图。造成A段失业率急剧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A. 美国内战    B. 第一次世界大战    C. 经济大危机    D. 美苏“冷战”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

A. 德国突袭波兰    B. 苏德战争的开始

C. 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D. 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世纪50—70 年代,日本经济保持着9.6%的高增长率。这除了日本自身的努力外,还得益于哪一国家的扶持?

A. 美国    B. 苏联    C. 中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扬州城建城之初被称为

A. 江都    B. 维扬    C. 邗城    D. 广陵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刘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成为“万里和亲第一人”。这件事发生在

A. 汉武帝时期    B. 唐太宗时期    C. 元世祖时期    D. 明太祖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身经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被当时的知识分子“奉为山斗”的是

A. 鉴真    B. 史可法    C. 郑板桥    D. 阮元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他是高邮人,是中国当代文坛影响深远的作家、剧作家,著有小说集《晚饭花集》、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等。他是

A. 朱自清    B. 江上青    C. 吴征镒    D. 汪曾棋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2012年5月8日,扬州取得的有突出影响力的成就是

A. 荣获“联合国人居奖”    B. 扬州泰州机场正式通航

C. 润扬长江公路大桥正式通车    D. 宁启铁路扬州火车站建成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题文)品读经典,穿越时空,历代先贤的智慧和情怀会在你的心灵中慢慢沉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摘编自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历经几千年的风雨,中国人的文化风味都留在了一部部厚重的典籍里。

——摘编自《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

材料三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先生的《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三本著作的合称。通过对一系列革命挫折的深刻反思,孙中山先生从思想、经济和政治层面对未来中国进行了系统化的设计,字里行间表达出他博大的革命胸襟和深沉的家国情怀。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带着理想未成的遗憾溘然长逝,弥留之际,口中仍念记着“和平、奋斗……拯救中国”。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结合所学知识,中国人的“书”从竹木简演化为图文并茂的图书,主要得益于哪些重要的发明? 

(2)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材料二书目中①、②两处被隐去的信息。

(3)某位书友建议将(本草纲目)列入《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十本书》,你觉得好不好?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依据材料三,我们阅读《建国方略》时,除了解孙中山先生的思想主张外,还应从他身上学习什么优秀品格?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对优秀的传统文化典籍应该持怎样的态度?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科技创新推动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断扩大的生产需求成了瓦特等人进行蒸汽机改进的动力。1800- 1850年间,性能不断提升的蒸汽机被运用到英国的各种动力机械中。

——摘编自霍伊斯、弗伯斯《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1900 年。电力工业开始成为美国现代体系中的重要部门。1910 年,美国电话增加到700万台,出现了无线电广播,无线电发展到电子管时代。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最早的电影院。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美国通史》

材料三  今天,网络计算机为人们提供了更为广阔和便利的交流空间,人们能够在瞬间弄清楚自己需要的东西在哪里,自己生产的东西哪里有需求。一个地球村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空前密切。

——摘编自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找出推动瓦特等人进行技术创新的原因。持续的技术创新使英国的社会生产进入了什么时代?这一时代,英国的史蒂芬孙在交通工具方面有什么重要发明? 

(2)据材料二,1900年前后美国的工业生产中出现了什么新动力?人类社会又进入了什么新时代?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个发明与创造成就突出的美国科学家。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网络计算机是哪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一个地球村出现了”反映了怎样的经济发展趋势? 

(4)综合本题所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谈谈对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跟着中国共产党走,人民才能得幸福.国家才会更富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人数及党员人数

——选编自新华网

材料二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党的“八大”在这样的历史关口召开,开始了我国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摘编自北师大版《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团结带领人民进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断的伟大实践,使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伟大飞跃以铁一般的事实证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展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一大”是哪年召开的?提出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材料一体现了党的队伍建设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2)据材料二,写出党的“八大”召开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次大会取得的重要成果。

(3)结合所学知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什么指导思想?

(4)材料三中的“伟大飞跃”指的是什么?从这一“飞跃”中,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