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安徽省桐城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情检测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下列不是为巩固新中国政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开国大典    B. 抗美援朝    C. 土地改革    D. 稳定物价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首《翻身农奴把歌唱》唱出了西藏百万农奴翻身后的喜悦,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  )

A. 1949年新中国成立    B.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C.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D. 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以下对应关系搭配恰当的一组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西藏和平解放——实现了祖国完全统一,实现了民族大团结

C. 抗美援朝——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D. 土地改革完成——我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以下为流行于某一时期的一首童谣:“当兵好,当兵好,当兵能打美国佬。到朝鲜,不吃饭,先跟美帝作一战。机枪打得跨垮跨,敌人死得哗哗哗。你调盐,我调醋,大家都吃美国肉……”对这首童谣解读不正确的是

A. 流行于抗美援朝时期    B. 体现了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C. 流露出对八路军战士的崇拜之情    D. 反映了民众对美帝国主义的愤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新中国实行土地改革的根本原因是(  )

A. 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B. 广大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

C. 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D. 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以下是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四次调整,生产关系所有制的性质不同于其他四项的是(  )

A. 土地改革    B. 农业合作化

C. 人民公社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正确的是(  )

①开始进行土地改革         ②西藏和平解放          

③万隆会议的召开          ④抗美援朝胜利             ⑤三大改造的完成。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②④③⑤    C. ①④②⑤③    D. ①②④⑤③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经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种状况得以改变是在(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一五”计划完成后

C. 土地改革完成后 D. “三大改造”完成后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后制定的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是在(  )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题文)新中国成立以来农业生产的措施中,土地所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

①土地改革 

②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考作文题也能彰显时代精神。1956年全国高考作文题《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这里“幸福的年代”的含义是()

A.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使人民过上好日子    B. 新中国成立使人民丰衣足食

C. 新中国成立改善了人民生活    D. 改革开放使人民走上致富之路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指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中共八大的召开

C. 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提出    D.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56年-1966年是我国“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时期,下列哪一项全面反映了其历史阶段特征?(    )

A. 遭到建国来最严重的挫折和失误    B. 社会主义经济持续和稳定发展

C.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D. 正确与失误、成就和挫折错综交织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61年,党中央提出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工业基础极端薄弱    B. “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的严重破坏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    D. 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扩展到经济领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等先进人物被誉为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身上所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A.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 善于改革,勇于创新    D. 反腐倡廉,崇尚节约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邓小平:“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下列语句中文革提供的教训错误的是(  )

A.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B.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大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国庆六十周年盛大庆典游行队伍中,“坚持邓小平理论”的标语非常醒目。邓小平理论在全党指导地位的确立和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下列哪两次会议上作出的(  )

A. 中共十二大和十四大    B. 中共十二大和十五大

C. 中共十四大和十五大    D. 中共十三大和十四大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当前,实现大陆和台湾关系平稳发展,并进而实现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A.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双方领导人进行互访

C. 两岸进行和平谈判    D. 结束敌对状态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八年级二班的琳达同学在复习历史时,写下了这样一篇总结我国建国后的科技成就的文章,但文中出现了五处错误,请帮他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同日,我国政府发表声明: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使用核武器。我国成为世界上能够制造核武器的三个国家之一,对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和维护世界和平起着重要作用。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长征一号”卫星。“神舟一号”的成功发射实现了中国载人飞天的梦想。

(1)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2)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3)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4)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5)错误:______;改正为:______。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2)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呀,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咽着我的脂膏,母亲呀,我哭泣号啕,呼你不应,母亲呀,快让我躲入你的怀抱!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二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那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材料三  1982年9月,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同中国领导人的会谈中多次强调《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条约仍然有效,不可单方面废除,“维护香港的繁荣和稳定离不开英国”。邓小平针锋相对地指出,在主权问题上,”没有回旋的余地”,“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一中的“黄豹”和材料二中的“妈港”分别指什么? “黄豹”和“妈港”分别是被谁掳去的?

(2)“母亲”是按什么方针接她们回来的?这一方针是由谁提出的?最初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提出的? “黄豹”和“妈港”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回到了“母亲”的怀抱?

(3)材料三表明了在整个谈判的过程中邓小平指出“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的立场,他坚持这一立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共同的心愿,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绩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随着台湾大选闭幕,今天的台湾问题又开始严峻起来,对于解决“台湾问题”你想说些什么?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