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人教版2017-2018学年历史八年级下期末考试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下列四句话中,最能贴切地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句是( )

A. 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C. 中国实现了现代化    D. 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作战的军队有(    )

①中国人民志愿军  ②朝鲜人民军队  ③“联合国军”  ④苏联人民志愿军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小说《活着》里写到:“我回来的时候,村里开始搞1950土地改革了,共产党没收了地主的田产,分给了从前的佃户……”材料描述史实的作用是(    )

A. 摧毁了我国的封建帝制    B. 实行农民的所有制

C. 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D.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列事件发生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的是(    )

①土地改革的完成  ②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③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④工业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56年宋庆龄给毛泽东写的信道:“我们不理解提出对工商业的改造。共产党曾向工商业许下长期共存,保障工商业者的诺言。……这样一来,不是变成自食前言了吗?”可见宋庆龄(    )

A. 认可三大改造的实行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提出质疑

C. 完全否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D. 后悔接受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胡兆森回忆:“1954年……举手表决通过了《宪法》,这是我最难忘的大事之一,会场上每个人都非常激动……”胡兆森所回忆的史实发生于()

A.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

B.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期间

C. 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D.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期间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

A.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 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C.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56年-197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出现失误的主要原因是(    )

A. 全党缺乏领导大规模经济建设的经验    B. 人民群众缺乏积极性

C. 各地频繁发生自然灾害    D. 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包围、封锁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习近平总书记说:“学习焦裕禄时我上初中,当时政治课老师读报,读着读着便哽咽了,听着听着我们也流泪了。”总书记接着说,“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焦裕禄精神”主要体现是(    )

A. 勤俭节约    B. 助人为乐    C. 尊老爱幼    D.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奠定思想基础的是(    )

A.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四项基本原则的提出    D. 为刘少奇恢复名誉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做了两件大事,一是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二是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    )

A. 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 三大改造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三大改造和南京解放    D. 开国大典和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十一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维方式,下列属于这一“改变”的是(    )

①发展乡镇企业  ②实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③扩大经营自主权  ④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相比,深圳等经济特区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其“独特”之处在于(    )

A. 推进了对外开放的进程    B. 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示范作用

C. 促进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D. 推动了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92年被人们称为中国30年改革进程标志性的分水岭。这样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

A.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作出国有企业改革的决定

C. 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D. 形成了立体全面的开放格局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下列属于邓小平理论创新内容的是(    )

①“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12年11月,习近平提出: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

A.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体制    D. 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来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A. 社会制度    B. 主权归属    C. 生活方式    D. 经济政策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北京会见了朱立伦主席率领的中国国民党大陆访问团.朱立伦表示,达成两岸的“九二共识”是双方合作交流的基础.“九二共识”指的是(  )

A. 两岸就开展经济、科技文化交流达成共识

B. 两党就双方领导人以适当身份互访达成共识

C. 两岸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

D. 两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响、干扰经济合作”达成共识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任外交部长的陈毅说:“20年长期交恶,真是概乎言之!美国人可以上月球,就是接近不了中国,说明接近中国比登天还难。”对此认识错误的是(    )

A. 交恶的起点是解放战争的胜利    B. 交恶源自意识形态的对立

C. 20世纪70年代中美两国开始了接近    D. 综合国力的增强是中美交恶的根本因素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近年来,,国际社会的反华势力叫嚣“中国威胁”论之声不绝于耳,它从一个侧面表明我国国防力量日益增强的不争事实。这里的“不争事实”根本原因是(    )

A. 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责任    B. 战争年代我军的光荣传统

C. 改革开放后国防科技的发展    D. 为反击外国入侵做准备

 

二、简答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为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在中国现代史的学习中,八年级某班两个小组就中国脊梁展开了一次探究。

甲组同学搜集到以下图片:

(1)图一中“中国的脊梁——毛泽东”的活动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为什么他配得上“中国脊梁”这一称号?

(2)图二中邱少云的事迹发生在哪场战争中?请列举在该场战争中的另一位中国脊梁。

乙组同学搜集到以下材料:

材料一:“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材料二:“谁是中国的奥本·海默?”其实“中国的奥本·海默”就是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作出了卓越贡献的两弹元勋。他是(    )

(3)材料一的话出自哪位中国脊梁?请用一句话说说他的英雄事迹。

(4)请帮乙组同学补充完整材料二,把两弹元勋的名字写入括号内,并说说他带领他的团队研制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于哪年试验爆炸成功?

(5)经过研究,请你说说中国脊梁身上有着怎样的共同品质?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请写出对外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开放格局和开放格局的特点。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经济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请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1年3月1日,山东莱县人民政府给农民发放土地房产所有证。

材料二:农民报名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者踊跃报名入社;工商界申请全行业公私合营。

材料三: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粮食下降26.4%;棉花下降35.2%;生猪存栏数下降43.6%)

材料四:安徽凤阳花鼓唱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文革”时)“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通过什么运动农民获得了土地?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完成有何标志性意义?

(3)导致材料三中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材料四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5)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7年,中国外交迎来了《中美联合公报》发表45周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是中美签署《上海公报》、重新恢复交往45周年。45年前,美国总统访华实现“破冰之旅”,“那一周改变了世界”。中美两国1972年在上海发表的《中美联合公报》,也就是《上海公报》,为中美交往与合作铺下了第一块基石。

材料二:总理以他的聪明才智,经过不懈努力,终于谈成了《上海公报》。……如美国人所评价的:“假若没有他,中国不可能如此顺利地与美国官方和公众建立友好关系”。

材料三: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十月二十五日以压倒多数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一切合法权利,立即驱逐蒋介石集团的提案。美帝国主义长期剥夺我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政策和企图在联合国内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宣告彻底破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有何历史意义?中美能够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重要前提是什么?

(2)根据所学知识,列举出20世纪50年代“总理”的主要外交事迹。

(3)材料三中美国的“阴谋”彻底破产的标志事件是什么?

(4)综上可看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辉煌的外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至少答两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