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湖北省黄冈市5月历史中考冲关模拟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汉字书法为中国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汉子书法发展到隋唐时期,书法艺术进人新的境界,出现了一批声誉鹊起、大放异彩的书法家。下列书法家中,全属于唐代的是

A. 王羲之、柳公权、苏轼、赵孟頻

B. 欧阳询、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

C.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D. 李斯、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战国时,各国纷纷进行变法。其中,吴起在楚国变法时重用有才能的人,赏罚严明;商鞅变法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这些措施

A. 摧毁了贵族势力

B. 削弱了贵族分封制

C. 打击了贵族特权

D. 促进了经济大发展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唐太宗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的做法,而“独爱之如一”。唐太宗推行此民族政策的主要原因是

A. 边疆民族放弃对中原的骚扰

B. 唐太宗深得各民族爱戴支持

C. 唐太宗励精图治、虚心纳谏

D. 维护唐朝统治和社会稳定的需要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1938年,中共中央机关刊物《解放》周刊连续发表文章,总结七年来党在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的经验教训,其根本经验的第一条便是“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分裂则败,联合则胜’,成为铁一般的定律”。这是中国共产党总结东北抗日斗争经验教训的第一次尝试。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

A. 认清根据地军民敌后抗战的艰巨性与复杂性

B. 总结全面抗战爆发以来我党我军的经验教训

C. 决定放手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D. 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性产生充分认识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在于

A. 我国国有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B.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进行全面接轨

C.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持续进行

D. 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反对教会,批判神学而被捕人狱,最后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在西欧封建时代,经常会有人因思想或学术上的创新而被视为“异端”,受到宗教裁判所的审判。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了

A. 教会成为欧洲最大的土地所有者

B. 知识沦为了神学的奴仆

C. 西欧封建国家内部管理权力分散

D. 西欧封建制度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876年一位俄国地主写道:“解放法令(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当我再看到农民时,我只有敬慕他们。他们同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一个平等的人在同另一个平等的人交谈。”俄国农民的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

A. 完全摆脱了封建地主控制

B. 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C. 从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 彻底废除了沙皇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二成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人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最初是用于空袭英国的武器。”上述材料说明了

A. 科技进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B. 科技水平决定了战争的胜负

C. 军事与民用科技能相互转化

D. 战争的需要推动了科技发展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朝中后期至19世纪中叶以前,苏州是中国唯一拥有全国经济中心地位的城市苏州“首重机业,城东比户皆然”,丝绸、棉布行销全国各省,“其外洋如高丽、印度以及欧美各国,莫不有销路”。鸦片战争之后,“洋布盛行,布市销减”,“蚕棉得丰岁,而皆不偿本”。据统计,道光年间苏州尚有12000余部织机,到1880年织机仅有5800部。苏州的手工业行会众多,许多行会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还对产品划定统一的价格,并实施统一工价,以限制竞争和自由雇佣。棉布、棉纱、茶丝和米的贸易都不再经流苏州,转而经由上海。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变成了大上海的“卫星城”

——摘编自王卫平《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

材料二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1843年后上海成为对外开放的商埠并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后,上海被殖民主义者强迫开辟为通商口岸。外国资本的入侵垄断了上海及东南沿岸的手工业,但同时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了上海的商业、金融、纺织、轻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时,民族工商业也开始成熟起来。上海不仅成为中国的商业金融中心,也控制了国家的工业命脉,成为当时的远东第一大城市。

——摘编自百度文库

(1)据材料一分析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州经济地位的变化趋势及原因。

(2)据材料二分析上海在近代迅速发展的原因。

(3)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苏州、上海城市发展的共同因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科学院要把科技大学办好,选数理化好的高中毕业生入学,不照顾干部子弟。这样做要是犯错误,我首先检讨。这不是复旧!一点外语知识、数理化知识也没有,还攀什么高峰?中峰也不行,低峰还有问题。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比如我们提高工厂自动化水平,要增加科技人员,这就要靠教育。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体力劳动,世界上发达国家不管是什么社会制度都是走这个道路。科技人员是不是劳动者?科学技术叫生产力,科技人员就是劳动者!

——1975年邓小平《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技、教育与生产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H。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

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经济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

——上述材料均摘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教学参考书

材料三

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了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0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

(1)据材料一分析欧洲联合的原因。

(2)据材料二、三分析欧洲联合过程的特点。欧洲的联合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什么趋势?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