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安国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五校联考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新中国的成立

A. 壮大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B. 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

C. 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D. 结束了被侵略被的奴役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澳大利亚学者费约翰将20世纪中国发生的三次历史性巨变过程概括为三个词:“醒起来,站起来,飞起来”。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革命的展开

B.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C. 新中国的成立

D.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小芳同学在笔记中写道:“粉碎了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标志着祖国大陆基本统一,实现了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据此判断,她学习的内容是

A. 西藏和平解放

B. 香港回归

C. 澳门的回归

D. 抗美援朝战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在那个千钧一发的时刻/你的胸膛是一道胜利的高墙/敌人的罪恶枪口被堵住了/你生命的火花像长虹一样闪耀。”这首诗赞美的英雄人物是

A. 雷锋

B. 黄继光

C. 邱少云

D. 董存瑞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 掌握了经济命脉

D. 巩固了新中国政权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题文)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

A. 农民甲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B. 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 农民丙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D. 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 西藏和平解放——中国完成统一

C. 土地改革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D. 抗美援朝胜利——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有些人的名字往往与时代特征有一定的联系,下列名字中与他出生的时代特征不相符合的是

A. 出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 出生于1978年,取名文革

C. 出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 出生于1951年,取名援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经济遭到巨大损失,但仍取得一些科技成就

①1964年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②1967年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③1970年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④1973年在世界上首次培育籼型杂交水稻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

A. 以阶级斗争为纲

B. 资产阶级自由化

C. “两个凡是”的方针

D.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与毛泽东开创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两者最重要的相同点是

A. 坚持走群众路线

B. 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C. 从中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D. 借鉴苏联的成功经验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表是我国1985~2008年人口流动统计表,表中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流动农民工总数

1985-1990年

2118万

1992-2000年

12900万

2008年

14041万

 

 

A. 农村自然灾害的影响

B. 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C. 城镇建设发展的需要

D. 农村人多地少引起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1985年北京青年经济学会对429家国有工业企业的调查,1984年这些企业的平均自销率(即自销产量占全部销售产量的比率)为30.08%,而1985年1月~6月升到了43.8%。此变化说明

A. 国有工业企业改制取得成效

B. 工业企业的自主权日益扩大

C. 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废止

D. 对外开放程度逐步得到加强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企业改革的若干规定》。根据这些规定,企业拥有了生产计划权、产品购销权、定价权、资金使用权、工资奖金分配权、劳动人事权等一系列生产经营自主权。其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 确立市场定价,建立合理价格体系

B. 改革计划经济,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C. 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D. 实行政企分开,充分发挥政府职能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邓小平南巡讲话,特别是其中深刻阐明的马克思主义精髓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论等,处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创造性光辉。空白处应为

A. “一国两制”论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

C. “三个代表”论

D. 科学发展观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下列事件表明中国主动顺应世界经济全球化潮流的是

A. 中日邦交正常化

B. 中美建交

C. 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D.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详细信息
17. 难度:困难

归纳和整理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请问下列搭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B. 中共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C. 中共十四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中共十五大——开始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科学发展观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在哪一次会议中被写进党章的

A. 党的十五大

B. 党的十六大

C. 党的十七大

D. 党的十八大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理论是实践的先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

A. 邓小平理论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 科学发展观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为了纪念中共十九大召开,国家推行了一系列邮票(如下图)。中共十九大的主题包括

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②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④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图说历史

他们是“共和国的脊梁”,他们是渴望繁荣富强的中国人民的杰出代表。观察图片,回答下列问题(共5分)

(1)照例句仿写。“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图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图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能折射出哪些共同品质或时代精神?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8年,祖国将迎来69周年华诞。走过“雄关漫道真如铁”的昨天,跨越“人间正道是沧桑”的今天,“中国梦”正指引当代中国向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明天迈进。

【材料一】“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

——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的重要报告

(1)“夺取全国胜利”,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的重大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工业化一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l953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2)结合材料二回答,“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指的是什么?为此,党和政府为实现这个“最高利益”采取了什么措施?

【材料三】“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

——1957年1月1日《人民日报》社论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具有怎样的重要意义?

【材料四】“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l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在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在社会主义探索道路上出现了哪些重大失误?

【材料五】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从那时以来……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

——中共十七大报告

(5)材料五中“历史性变化”的起点是什么?在农村进行的改革政策有何作用?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6)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为我国的现代化经济建设建言献策。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下面是小丽同学复习新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历程的有关内容,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会议的成功召开,有什么历史意义?

(2)图二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书影,它是在什么会议上通过的?它规定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什么?

(3)新中国的民主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其间经历了很大的挫折,新中国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并给国家带来新中国成立后最严重的挫折发生在什么时期?从这个挫折中我们能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历史,因思考而改变,因改变而生动。让我们回顾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经历,体会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群农民的生死抉择】

材料一1978年12月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上缴的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岁。”

(1)小岗村的农民这一冒险,创造了后来农村的什么政策?

【一个国家的集体觉醒】

材料二1978年这是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刻。这个国家和她的人民站在命运的拐点。这一年,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元年。

(2)1978年是我国的命运的拐点,拐点自一次重要的会议开始,请问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上怎样调整了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

【一个伟人的坦荡胸怀】

材料三1979年4月,邓小平对广东省委负责人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搞,杀出一条血路来。”

(3)请列举出一个特区,并说说特区的作用。

【一组鼓舞人心的数据】

材料四如下表。

 

 

时间

国内生产总值

世界排名

1978年

3642亿元

第15名

1990年

18668亿元

第10名

2000年

99215亿元

第6名

2010年

362181亿元

第2名

 

 

(4)表格中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阅读材料请回答:

(1)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2)1979年“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指什么?这个“圈”后来发展为什么样的格局?

(3)“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4)歌词中的“老人”1992年“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是指什么?写下了哪些诗篇?这些诗篇对我国有何影响?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