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河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9)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泰勒博士认为:“当今一个昌盛、成功的社会,在很大程度上,仍立足于孔子所确立和阐述过的很多价值观念。这些价值观念是超越国界、超越时代的;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会鉴照今天和未来。”下面对这一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①儒家思想适用于所有时代

②孔子“仁”思想对实施以德治国、政府关注民生、建设和谐社会、提高人们的道德素养等有借鉴作用

③“有教无类”等教育思想对今天实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④先进的思想有利于整个人类文明的进步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同学们设计一期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历史手抄报,下面图片资料可以选用的是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中国属于世界,世界影响中国。下面连线对应的历史事件不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 工业革命--鸦片战争

B. 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

C. 明治维新--甲午中日战争

D. 巴黎和会--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康有为在总结洋务运动时说:“今天下非不稍变旧法也,洋差、商局、学堂之设,开矿公司之事,电线、机器、轮船、铁舰之用,不睹其利,反以弊奸。夫泰西行之而富强,中国行之而奸蠹,何哉?上体太尊而下情不达故也。”为改变这种状况而制定的政策是

A. 创办军事工业

B. 创办民用工业

C.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D. 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歌曲反映历史,下列哪一首歌曲反映的时代特征与其它三个不同

A. 《松花江上》: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梁。……

B. 《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

C. 《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D. 《黄河大河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得中原者得天下,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解放战争时期,下列事件发生在中原地区的有

①全面内战的爆发

②淮海战役

③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战略反攻

④辽沈战役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关于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土地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

A. 1952年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实现土地的农民私有制

B.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土地实现公有制

C. 1958年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土地归个人所有

D. 1978年改革开放,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最大的新闻周刊。如图是出版于1985年9月的《时代》周刊封面资料。下面对《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评价正确的是

①该观点较为客观

②这个观点是错误的

③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

④我们的改革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生产关系的各个环节进行变革。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世纪70年代初,国内外发生着复杂的变化,某校历史小组以“20世纪70年代初的世界”为题展开探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中国的政治局势是混乱中巨变

B. 冷战下的世界,东方改革成就显著,西方危机再露

C. 航天事业在中国迈出了第一步

D. 中国水稻育种技术独步世界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们同学大多数是在1990年以后出生的,按照流行说法被称为“90后”。下列事件中,我们“90后”的同学可能亲身经历的是

①参加深圳特区的创建

②成为九年义务教育受益者

③见证香港、澳门回归

④在上海世界博览会当青年志愿者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2011年6月25日,第13届世界夏季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希腊雅典举行。古希腊为世界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的有

①雅典民主政治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荷马史诗》

④爱琴文明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有人曾评价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不仅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对该评价中的“资本主义新时代”理解正确的是

A. 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 美洲的发现瓦解了欧洲封建制度,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 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瓦解

D. 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两个大陆不同文化的汇合与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拿破仑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写拿破仑历史剧本时出现了下列内容,其中有一项与历史不符,它是

A. 拿破仑参观法国使用蒸汽机的厂房

B. 在拿破仑加冕时使用电灯照明

C. 大臣向拿破仑汇报《法典》起草进程

D. 在拿破仑的办公桌上放有伏尔泰的著作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如图是1770-1821年英国农业和工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示意图。推动英国经济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新航路的开辟

B.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C. 英国工业革命

D. 早期殖民掠夺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下列历史事件能突出论证这一观点的是

①攻占巴士底狱

②英国宪章运动

③五四运动

④四五运动

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指出,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的矛盾导致20世纪二三十年代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带来了强烈的影响:在一端出现了反动的法西斯式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在另一端则推动了对“古典的”发展模式的修正。这种“修正”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A. 国家对经济加强干预

B. 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市场相结合

C. 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20世纪的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民族解放运动到达高潮。下列事件能论证此观点的有

①拉美独立运动

②印度独立

③新中国成立

④非洲独立年

A. ①②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2011年3月10日发生的大地震给日本造成巨大破坏,日本的未来令人关注。下列历史事件能够见证日本民族具有战胜困难经验的是

①明治维新

②九一八事变

③七七事变

④20世纪7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资本主义经济大国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20世纪以来,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到多极化趋势的演进。前两次格局与多极化趋势相比,相同点是

①在世界大战后形成

②大国作用举足轻重

③合作与对抗并存

④带有大国强权色彩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对下面两幅美术作品解读正确的是

①两幅美术作品创作背景相同

②作品彰显了创作者在严酷的政治现实面前所表现的觉醒,重视艺术的社会责任

③创作技巧都属于西方油画风格

④同一时期具有同样价值理念的音乐作品有《英雄交响曲》、《黄河大合唱》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材料解析

材料一:公元前99年,司马迁由于为兵败投降的李陵辩护,触怒汉武帝,被捕下狱并受腐刑。获赦出狱后,他发愤著书,全力写作,用十几年时间完成一部千古名作。

材料二:耗费司马光19年心血的这部史学著作,在期编撰过程中,采用的各种资料达三百多种,书的一部分草稿堆满了两间房屋。有人曾翻阅其中的篇章,竟没有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请探究:

(1)材料一、材料二中所提到的著作分别是指哪一作品?这两部作品在编写上分别有何特点?

(2)材料所描述的两部旷世名作创作的相关状况,对你有何启迪?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回眸2010年最亮丽的色彩莫过于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的浓墨重彩。让我们追寻历史的足迹,感悟着时代的风云在上海的烙印。

请探究:

(1)图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对上海、中国的命运产生什么重大影响?

(2)图二、图三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分别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3)从图四中可以反馈哪些重要的历史信息?

(4)从上海近代历史上的风云剧变,到当代世界博览会在上海隆重举办这一历史发展脉络,突出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哪些重要精神内涵?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阅读下列材料,请探究:

材料一:从1640年到1840年,在200年中,西方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时期:“自然力的征服,机器的采用,化学在工业和农业中的应用,轮船的行驶,铁路的通行……”与此相比,同一时间里的中国却景物依旧:成千上万胼手胝足、辗转沟壑的小农,背负着一代一代讴歌唐虞盛世、高谈名物考据的士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一条“U”字形路线。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就是“沉沦”的谷底、“上升”的起始时期。

(1)分析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时期,比较中西方文明发展的本质差异是什么?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分析材料二中关于“沉沦”、“上升”的含义。

(3)20世纪初期是中国由“沉沦”到“上升”的转变时期,推动这一转变的社会因素有哪些?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如果把每一个国家的发展历程比喻为比赛,那么1861年、1941年、1991年对于美国、俄罗斯这两个世界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国家而言,就是三处影响重大的历史“赛点”(关键时刻)。请探究:

(1)用史实说明美利坚民族和俄罗斯民族在1861年这一决定其民族命运的历史“赛点”时刻是如何抉择的?他们的选择产生的影响相同之处是什么?

(2)两国在1941年这一不仅关系其命运,而且也关系着世界命运的至关重大的历史“赛点”上,做出了的重大抉择对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3)请分析1991年这一历史“赛点”是怎样形成的?对当代历史发展有何影响?

(4)通过以上美国、俄罗斯两国历史发展的探究,对你有何启迪?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经济活动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材料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中的关系链

材料二:2010年1月1日,经过10年努力,涵盖19亿人口、6万亿美元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全部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贸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面建成。自贸区启动以来,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大幅提升,1月至9月,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43.7%,全年贸易额有望突破3000亿美元。

材料三:2010年11月13日至14日在日本横滨举行了亚太经合组织第18次峰会,达成的共识是:“组织成员决心在世界经济艰苦复苏之际,同心协力,重获经济增长动力。”“我们依旧承诺保持市场开放”,“我们重申以合作和协调支持复苏的共同决心”。

请回答:

(1)根据所学知识,通过探究第三次科技革命和跨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中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补充完整材料一所示简图直接写到示意图所示位置即可。

(2)材料二、材料三都反映了在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在面对危机困境时,人们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理念是什么?请用中外史实各一例来说明这种理念的正确性。

(3)通过以上探讨,对你有何启发?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