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年中考人教历史核心考点强化检测卷: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我国的三大石窟之一,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

A. 龙门石窟    B. 云冈石窟    C. 莫高窟    D. 麦积山石窟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唐朝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下列有关唐朝经济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唐朝时期,农业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曲辕犁和筒车

B. 唐朝时期的陶瓷水平很高,邢窑的青瓷如冰如玉

C. 唐朝时期,都城洛阳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D. 唐朝时期的棉纺织业十分发达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朝时期,西行“求法”,将亲身见闻口述整理成《大唐西域记》的是(   )

A. 玄奘    B. 鉴真

C. 李时珍    D. 张骞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日本官方多次派遣使节团到唐朝访问的根本目的是(   )

A. 征服中国    B. 学习中国先进文化

C. 援助中国    D. 建立外交关系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公元628年的秋天,一位僧人从长安出发,开始了茫茫的西行之旅……19年的时间,5万多里的行程,大唐,西域,中亚和印度,100多个国家见证了他的身影,这位唐代僧人是(  )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法显    D. 玄奘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6年,美国国防部长阿什顿•卡特访问印度,意图开启新型的防务关系,以遏制不断强大的中国。报道称,中印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印度不愿意和美国走得太近。中印两国关系的发展可追溯到唐朝,当时为中印文化交流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

A. 阎立本

B. 鉴真

C. 玄奘

D. 阿倍仲麻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是唐朝诗人皮日休的诗歌《汴河怀古》。该诗中提及的“此河”的中心是

A. 涿郡

B. 洛阳

C. 江都

D. 余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小说《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第一章标题为:百年乱世出新朝。这个“新”朝的建立者是

A. 杨坚    B. 杨广    C. 李渊    D. 李世民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史实中不正确的是(    )

A. 任用魏征等贤臣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创立科举制度    D. 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详细信息
10. 难度:困难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  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重视发展经济  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唐玄宗统治前期,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下列说法符合其统治时期的是(   )

①南方水稻广泛采用育秧移植栽培

②陶瓷业有重大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③唐都长安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荣的商业区。

④丝织业花色品种多,技术高超。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唐朝是我国诗歌繁盛的时代。写下《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诗篇,被为为“诗仙”的是 (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苏轼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统治,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写出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措施。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孙中山指出材料中所说的古代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哪些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了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唐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隋朝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