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贵州省遵义市2018届九年级联合模拟检测历史试卷(二)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困难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     )

A. 丞相    B. 御史大夫    C. 太尉    D. 郡守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张骞时代,通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的物品包括

①丝绸

②蔡侯纸

③罗盘针

④印刷品

A.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据记载,宋代一个海商一次贩运的货物常达十万斤以上,价值高达数十万贯。中国商人和商船取代波斯成为中外贸易的主导力量。材料反映了宋代   (      )

A. 农业繁荣    B. 手工业兴旺

C. 海外贸易发达    D. 文化昌盛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王朝。她疆域辽阔,民族众多。以下事件发生在元朝的是

①建立了蒙古国

②将西藏纳入行政版图

③灭掉西夏政权

④开凿了山东的会通河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毛泽东曾经说过“讲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下 列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 都大力主张“实业救国”

C. 都为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 都提出了“自强”和“求富”的口号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2014年,中国决定将每年的1213日定为国家公祭日。这一公祭日是为了纪念(   )

A. 旅顺大屠杀    B. 南京大屠杀    C. 九一八事变    D. 七七事变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图中所宣传的法律性文件颁布实施后,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不包括(   )

A. 中国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B. 使中国的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C. 彻底摧毁了我国封建土地制度

D. 大大解放了我国的农村生产力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逐渐推开尘封已久的大门,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革命征程,进入到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开启这一“征程”的标志是

A.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B.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 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详细信息
9. 难度:困难

“虽然向美洲种植园提供的奴隶约在1200万到2000万人之间,但非洲损失的人口据估计却是这一人数的4倍。”材料中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A. 三角贸易    B. 独立战争

C. 南北战争    D. 农奴制改革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重新分割世界形成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下列示意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

 

A.

B.

C.

D.

 

详细信息
11. 难度:困难

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下列能反映这一时代特点的事件或现象有(  )

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  ②德国:纳粹政权掀起反犹狂潮  ③苏联: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④美国:生产过剩,失业率高涨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彻底改变了敌我双方力量对比的历史事件是

A. 斯大林格勒战役

B. 诺曼底登陆

C. 德黑兰会议召开

D.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识读下列古代三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1)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有什么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

(2)由图一、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分别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3)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

 

出处

古名称

现用名

出处

古名称

现用名

图一

河水

黄河

图三

琉球

 

江水

长江

宣政院辖地

 

图二

长安

 

图三

大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中国近历史上,先进的中国人不断进行救国道路的探索。阅读下来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

——摘自李鸿章《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其纲领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后来,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把这十六字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率部队到达井冈山,开展土地革命,进行武装斗争,努力发展生产,最终探索出一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中国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改编自《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分别概述材料一、材料二中的救国方案的核心内容。

(2)材料三中的“正确革命道路”一般被称作什么道路?中国革命为什么会走这条道路?

 

详细信息
15. 难度:困难

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在近代化的道路上,面临着相似的问题,它们却以不同的姿态向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年的美国,人口只有俄国的40%,其城市人口却比俄国多一倍;年产铁83万吨(俄国年产35万吨);消耗现代燃料的能源是俄国的15倍,铁路长度是俄国的30倍。

材料二 1861年后,俄国外出谋生的农民数量逐渐增多。19世纪90年代末,俄国矿山和铁路等部门的工人人数增加到279.2万人。这些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材料三 美国南北战争开始时,南方人口900万,其中黑奴占400万。《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成为战争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等于把南方的数百万黑人奴隶变成了北方的同盟军。这场战争,不仅使黑奴成为自由人,而且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一步扫除了障碍。

(1)材料一反映了1860年俄国和美国的近代化过程中存在哪些不同?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19世纪60年代,俄国和美国推进近代化的方式有何不同?不同的方式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哪些相同的条件?

(3)综上所述,依据俄美的近代化历程,写出你汲取到的关于社会发展的一条经验。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