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1949年9月,中国各方面的代表600余人齐聚北平热烈讨论成立新中国的问题,这一场景应该出现在

A. 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C. 一届人大会议    D. 中共八大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英魂归故国,浩气满乾坤,2018年3月29日,20位志愿军烈士英灵,回到祖国和人民的怀抱,在中华大地上安息。回首60多年前的那场战争,志愿军战士中,严守潜伏任务,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 刘胡兰    B. 董存瑞

C. 黄继光    D. 邱少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话的意思是

A. 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 人民生活亟待改善

C. 我国工农业发展不平衡

D. 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下图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施的150项重点工程项目比例分布示意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 工业项目的均衡发展

B. 大力发展重工业

C. 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 完成向工业化的转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鞍山轧钢开红花,‘解放’牌汽车跑中华,喷汽式飞机翔蓝天,长江大桥武汉架”这首歌谣所歌颂的成果的取得是在

A. 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8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在何时制定的

A. 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B. 土地革命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改革开放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创建于济南的老字号瑞蚨祥,在1954年底响应国家号召,率先实现公私合营。我国在公私合营过程中采取的创造性举措是

A. 成立合作社

B. 赎买政策

C. 无偿没收

D. 政企分开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观察下面表格,与1952年相比,造成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952年和1956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集体所有制经济

国营经济

1952年

71.8%

6.9%

0.7%

1.5%

19.1%

1956年

7%

0.1%

7.3%

53.4%

32.2%

 

 

A. 土地改革的完成    B. 三大改造

C.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经济特区的建立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的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工业以钢为纲”,号召一切部门都要为钢铁生产“停车让路”,支援大炼钢铁。为了炼钢,人们砸铁锅,收废铁,甚至拆下钢窗铁门做原料。这一现象反映的是

A. 三大改造的完成    B.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C. “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D. 人民公社运动的进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20世纪60年代,王进喜、焦裕禄、邓稼先等先进人物做出的共同贡献是(  )

A. 推进了工业化的实现

B. 改变了农业落后的面貌

C. 实现了科教兴国的梦想

D. 弘扬了艰苦创业的精神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有差距,但不太大.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自然灾害的影响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最为深远的意义是

A.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B. 形成了市场经济体制

C. 提高了中国的威望    D. 结束了“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最近,国外一位学者提出了“21世纪始于中国的1978年”的观点。1978年之所以有如此重大的意义,是因为在这一年

A.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 “文化大革命”结束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D. 设立经济特区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的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性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人民公社    D. 文化大革命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

A. 城市    B. 农村

C. 沿海地区    D. 国有企业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小云同学带着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搜集了“政企分开”、“经营责任制”、“按劳分配”、“股份制改革”等资料。根据这些信息,判断她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是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    D.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从图一到图二的变化,表明了各种票证逐步淡出历史舞台,象征着一个“新时代”的来临。“新时代”是指

A. 向社会主义过渡时代

B. 人民公社化时代

C.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时代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

A. 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

C. “三个代表” 的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以下对下图所反映历史主题的概括,最贴切的是

A. 武昌起义的枪声开启了中国革命新模式

B.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C. 中国人民在探索中一步步走向民族独立和复兴

D.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典礼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参加这个典礼的有中国人民政协全体代表和首都各工厂职工、各学校师生、各机关人员、市民、近郊农民和城防部队共30万人,毛泽东主席宣布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天色已晚,天安门广场这时变成了红灯的海洋,无数的彩色火炮从会场四周发射。

——新华社建社75周年纪念文丛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历史上的哪一重大事件?从此,中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巨大变化?

材料二:

(2)材料二中图一、图二、图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3)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从以上材料的内容可以推断,研究的主题应该是什么?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海水泥厂在建国初期,设备陈旧,工人劳动条件差。在当时资本主义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解放前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百分之九十。实行公私合营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改善了管理制度和劳保条件,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还是原来的设备,产量却超过设计能力百分之四十。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

(1)依据材料一,建国初期上海水泥厂面临的困难,是怎样解决的?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写出改革后上海水泥厂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二:济南天桥百货商场成立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是著名的国有企业,后来企业经济效益下滑,那时候的商场总经理只有10元的审批权,连修个厕所都要向上级申请拨款,企业没有自主经营权。1984年,商场进行股份制改革,成立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首批发行股票300万元股票。商场有了资金,有了经营自主权,经营规模和效益都大幅提升。 

——人教版八年级课本

(2)依据材料二分析“天桥百货”是如何解决诸多困难的?概括“天桥百货”其在改革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3)两个企业都通过改革走出了困局,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你对“改革”认识。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4月25日,习总书记来到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了解当年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情景。总书记感慨道:“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一个标志。”

 

农业生产总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 397

133.6

1990年

7 662.1

686.3

2000年

24 915.8

2 253.4

2016年

112 091.3

12 363.4

 

(1)材料一中“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促成了农村哪一政策的诞生?依据上面图表并分析,说明农村实行这一政策的作用?

材料二:

对外贸易(进出口)

1980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381.4

1154.4

4722.9

39600

引进外资

1984年

1990年

2000年

2015年

270.5

1028.9

5935.6

1262.7

 

“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永远铭记……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

一一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2)材料二中的变化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材料里第一扇“窗”指的是什么?

材料三:

邓小平第一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是在1976年,在随后的20年里,他先后共出现了9次,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于1978年、1985年两次成为《时代》年度人物,是当时最为引人注目的焦点,这在《时代》历史上也是少有的现象。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邓小平多次登上《时代》周刊的原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