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山东省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八年级历史期中综合练习(含答案)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国家主席习近平勉励大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近代以来我们的伟大梦想。回首往昔,中华民族摆脱屈辱,站起来追梦开始于(  )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D. 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下列选项属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内容的是(  )

①通过了《共同纲领》

②选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③以北平为首都并改名为北京

④采用公元纪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是二战后世界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之一,它改变了世界的政治版图,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对“新纪元”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中国人民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 开创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新时代

C.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D. 结束了百年耻辱,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时下人们爱用“最美”一词赞美在危难关头舍己救人和在行业内有突出贡献的英雄人物,在20世纪五十年代,人们用“最可爱的人”来赞美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这些英雄人物包括(  )

①黄继光②王进喜③邱少云④雷锋。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③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下图是1949-1996年我国粮食产量示意图,其中1952年和1956年粮食产量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

B. 土地改革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农业合作化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土地改革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这一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 新中国的成立    B. 西藏和平解放    C. 土地改革结束    D. 三大改造完成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为了扭转这一局面,我国在“一五”计划中决定为了(  )

A.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 加速实现手工业的合作化

C. 逐步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D. 大力发展轻工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西藏和平解放             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

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          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A. ③①④②    B. ③④①②    C. ④①②③    D. 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邓小平:“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下列语句中文革提供的教训错误的是(  )

A.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

B. 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C. 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 要维护领袖的绝对权威,大搞个人崇拜,神化领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56年底,我国基本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其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 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详细信息
12. 难度:困难

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中“政府号召组织起来”的措施是

A. 实行土地改革    B. 成立人民公社

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    D. 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北京同仁堂是创建于康熙八年的著名中药老字号,1954年响应党和国家号召,顺利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请问同仁堂是用哪种方式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  )

A. 公私合营    B. 参加合作社    C. 参加人民公社    D. 走集体化道路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民主政治着手抓,一九五四制《宪法》,两个“坚持”定方向,人民掌权治国家。“一九五四制《宪法》”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B.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一届全国人大    D. 中共八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开始的标志是(  )

A. “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B.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开展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毛泽东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三大    D. 中共十五大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是自己的。这首歌谣赞颂的是(    

A、实行对外开放                B、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制度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社会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会议是(  )

A. 中共七大    B. 中共八大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三大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对这个格局

表述正确的是(  )

A.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

C.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经济三角洲-------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A. 开放港口城市    B.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浦东的开发开放    D.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迈向21世纪开始于1978年,这主要是因为1978年(  )

A. 产生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B.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C. 实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D. 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一位工人兴奋的说“今天厂里开会了,以后不吃大锅饭了。只要大家努力干,厂子干好了,大家的收入就多了。以后再也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了”这说明当时我国开始进行(  )

A.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B.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 国有企业改革    D. 对外开放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以下对南方谈话的正确认识有

①强调特区姓“社”不姓“资”②发展才是硬道理③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④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  )

A. 阶级斗争上    B. 经济建设上来

C.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上    D. 平反冤假错案上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中华民族在近百年艰苦卓绝的伟大复兴历程中,关键是“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与富强。“中国新生”和“伟大转折”分别是指(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抗战胜利    B. 新中国诞生、十一届三中全会

C. 抗战胜利、新中国诞生    D. 中国共产党成立、新中国诞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就解决“三农”问题,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的分配给无地少地的贫苦农民。

(1)建国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3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5)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做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感悟历史】

(6)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详细信息
27. 难度:困难

建国后,中国共产党肩负民族复兴重任,领导全国人民进行艰难探索,成功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2年中、印、美人均钢和电的产量对照表

项目、国家

中国

印度

美国

钢产量(千克)

2.37

4

538.3

发电量(千瓦时)

2.76

10.9

2949

 

材料二 1978-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部分年份简表

 

1978年

1992年

2002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依据材料一,为改变落后状况,1953年党和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

(2)读图,导致我国1957-1962年粮食人均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二中,1978年-2010年中国经济较快增长,尤其是1992年后的迅猛增长,当归功于1978年和1992年中共两次重大会议精神的贯彻,这两次会议分别做出了什么重大决策?

(4)我国对外开放的格局是怎样的,经济特区发挥怎样的作用?

(5)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16年1月社论《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再次引起各方关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这既是中国人民的理想,也深深反映了中国人不懈奋斗,追求进步的光荣传统。

【显民族独立】

材料一:他用浓重的湘音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他亲自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乐队奏起《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将那伟大、庄严、团结的气氛推向高潮。

【固国家政权】

材料二:解放前占农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他们凭借占有的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这种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寻探索之路】

材料三: 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扬改革之帆】

材料四:农村改革有两个省带头,一个是四川省,那是我的家乡;一个是安徽省……我们根据这两个省积累的经验,制定了关于改革的政策。                  

——邓小平

(1)材料一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指什么?为了废除“这种制度”巩固国家政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哪一法律文件作为改革的法律保障?

(3)材料三中总路线开始实施后,党中央为了加快建设速度从而忽视客观的经济规律出现了哪两次严重失误?

(4)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到的在安徽农村“改革的政策”指什么?

(5)综合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对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认识。

 

详细信息
29. 难度:困难

中国共产党一直在积极探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由此开始了中华民族在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经过20多年的探索和建设,新中国不仅赢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已经建立。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20世纪的最后20年,在世界的东方,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解放了思想的中国人焕发出蓬勃的创造力,书写了一个时代最为传奇的一页,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 

——中央电视台政论片《复兴之路》解说词

材料二  2013年3月17日,习近平主席发表讲话时说:“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 

——新华网北京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标志着“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哪一事件?

(2)材料一中“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1979年,中国农民以“特有的首创精神奏响了改革的序曲”指的是什么?它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材料二中所述“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起点指哪一历史事件?

(4)材料二中所述的“中国道路”被称为什么?最早提出走这条道路是党的哪次会议?

(5)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如何实现“中国梦”的认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