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北省2018年历史中考模拟题(一)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梁后超认为:“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米部落的政治局面。”周朝打破了 “部落政治”的举措是(   )

A. 实行分封制    B. 实行宗法制    C. 实行禅让制    D. 实行郡县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  )

A. 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

B. 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需要

C. 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

D. 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的交流与融合,下列出自潍坊的巨著中能体现民族交融的是(  )

A. 郑玄的《三礼注》    B. 赵明诚的《金石录》

C.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D. 陈介祺的《毛公鼎考释》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吴晓波在其《游荡两千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的消失了。”这一制度  (  )

A. 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    B. 推动了古代科技的发展

C. 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    D. 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在欣赏宋朝的《清明上河图》时,参现者发表了以下见解,其中不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 它是潍坊诸城人张择场的代表作    B. 它是北宋商品经济发展、城市繁荣的产物

C. 它反映了两宋时期 宫廷画的活跃    D. 它以表现社会风俗为主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己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在全球范围内,争夺利益和霸权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已经扩张到东方……中国数千年来遇之大变局即将到来,中华民族百余年艰辛卓绝的伟大复兴历史,由此拉开了大幕,这场大幕的拉开标志是(   )

A. 鸦片战争    B. 洋务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看香看,滔天大祸飞来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确立民政官,此耻不能甘,山 东又要似朝鲜,攫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这是潍坊早期共产员王尽美在1919年写下《长江歌》,该诗主要体现了他哪—方面的贡献?(   )

A. 参加中共一大    B. 领导青州五四运动    C. 参加抗日战争    D. 创办潍县县委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辛亥革命后实行选举,老百姓从来也没有选举过什么官员,不知该怎么做,都不愿意要这个权利,在广西桂林,选举时百姓都不来,不来怎么办?发米粉票!毎人来参加投票附几张米粉票,这样老百姓才过来投票。”这说明(   )

A. 中国老百姓文化水平低    B. 中国平民力量弱小

C. 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任重而道远    D. 辛亥革命没有对中国的社会环境产生影响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人说:“一九二七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掉在地上,可他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孵出小鸡”是指(   )

A. 南昌起义    B. 秋收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红军长征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近日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求教材修改,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全面反映日本侵华罪行。发生在潍坊历史上与抗日有关的是(  )

A. 谭振林、许世友领导的潍县战役    B. 马保三领导的五井战役

C. 王尽美领导的五四运动    D. 邓小平等人指挥的淮海战役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全球通史> 中说:“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笫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 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这三次社会变革的共同影响是(   )

A. 都改变了社会的性质    B. 旧思想基础得以彻底催毁

C. 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D. 变革带来了国家政权的改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表是1956年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结构图(%)。由下表可以得山我国当对正在采取的措施是(   )

A. 社会主义改造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优先犮展农业    D. 调整国民经济比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980年,珠海是一个普通的小县城。20世纪90年代,珠海发展成为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市,并获得联合国“国际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奖” ,珠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毗临港澳    B. 政策扶持    C. 科技领先    D. 资源丰富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孔子曾经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相互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间杜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   )

A.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B. 香港.澳门的回归

C. 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某班同学想研究明朝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在政治方面可以研究内阁制,在机构方面可以研究锦衣卫和东厂,在文化方面他们能研究下列哪份资料?(   )

A. 赵秉忠的状元卷    B. 陈介祺的《毛公鼎考释》

C. 郑板桥的 《新修城隍庙碑记》    D. 刘墉的 《刘文清公遗机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第一阶段:1978-1988年的黄金十年……第二阶段:1988-2002年的曲折十五年……第三阶 段:2003—2007年的历史跨越五年……与三个阶段相对应的关键词是(   )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民工潮” “新农村建设”

B. “新农村建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民工潮”

C. “民工潮” 新农村建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新农村建设”“ 民工潮”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纵横,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了“个人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这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强调了自然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政治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在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 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美是直观的,她的悲是深沉的。圣母形象的这种变化本质上反映了(   )

A. 不同时期人们的审美观会发生变化    B. 艺术造型从追求意境转向追求形象

C. 造型艺术从神本主义转向人本主义    D. 雕刻艺术从服务贵族转向服务平民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大国崛起•解说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   )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宪法》    D. 《拿破仑法典》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 :“在这个世界里,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它 (工业革命)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明治维新后,曰本出现洋楼、西餐 ②中国洋务派兴办新式民用工业③工业革命后,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中国教育模式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下图是二战后日本经济发展最量柱状图,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

①美国的扶植 ②二战后进行社会改革③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④朝鲜战争的刺激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详细信息
22. 难度:困难

虽然身躯伟岸是“理想领袖”形象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现实生活却要复杂得多。罗斯福是“轮椅上的总统”;列宁的身高只有1.64米;而邓小平却只有1. 524米。就是这些身材上“矮小”的人,却都以巨人的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下面哪些叙述符合他们的“巨人形象?(   )

①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从此苏联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②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③罗斯福的“新政”使美国从经济大萧条中走出④罗斯福对关美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反法西斯斗争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⑤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政策使中国逐步走向富强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A.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 推行社会福利政策    D. 积极发展“新经济”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 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 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 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托马斯·弗里德曼认为:“在全球化第三阶段,个人成为了主角,肤色或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不再是合作或竞争的障碍。……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和印度的人们可以轻松实现自己的社会分工,世界变平了,从小缩成了微小。”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世界市场形成    B. 交通工具革新    C. 信息技术应用    D. 美苏冷战结束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是当世界上当之无愧的经济大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分封贵族之采地渐次取消,则直属国家之耕地渐次扩大,於是以前贵族圈地分区小规模的耕地,不得不解放为整块的农田。......视其田亩之实收而抽收额定之比率。於是民田得自由买卖,而土地所有权,无形中转移,成为耕者所自有,而兼并亦随之而起.

——钱穆《国史大纲》

(1)据材料一,指出商鞅的富国措施。

材料二唐太宗在《贞观政要》中说:“夫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君能清静,百姓何得不安乐乎?”

(2)材枓二集中反映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结合史实谈谈在经济方面唐太宗是怎样实践这一思想的?

材料三 该时期内(宋朝)制度和文化也有了重大的发展。这一发展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貌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北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费正清(美国)《中国:传统与变迁》

(3)根据材料二,归纳米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4)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因素。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声,与杜会实践互动,照亮社会前行的每一步。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康有为认为,洋务派“购船置械,不可谓之变事;设邮使、 开矿务、可谓之变事,而不可谓之变政”。严复认为,洋务运动的缺点是“大抵务增其新,而未尝一言变旧,盗西法之虚声,而沿中土之实弊”。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 《 戊戍变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康有为、严复对洋务派是如何评价的?

材料二  孙家鼐曾是竭力支持康有为变法的重要官员,他曾把康有为称之为“忠心热胆而心道时务”的“唯一朝士”,他还对皇上责成变法,我唯举康某人,我则安能。”(在《孔子改制考》出版后)他曾向皇帝奏称,“康有为才华甚富,学术不端,所著《孔子改利考》最为荒谬”,他还力请皇上销毁书版,而徐察其人品心术——谦功案《危机中的变革:清末现代化中的激进与保守》

⑵据材料二,指出孙家鼐对康有为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变化反映了维新变法面临的最大阻力是什么?

树料三陈独秀等倡导“民主”的直接目的,并非立即创建民主政治制度,而是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观念。进行民主自由观念的启蒙,为民主政治营造社会基础,从根本上动摇封建主义的根基。

——聂家华、刘洪森《中国近代史纲》

(3)据材枓三 概括指出陈独秀等人的政治理想。从近代化的角度评价陈独秀等人掀起的新文化运动。

材科四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作总结时说:“一个党,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命就要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4)根据材枓四,槪括邓小平的主要思想主张。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史实,说明邓小平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二战以来,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美国与欧洲演绎了一段段恩怨情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这篇讲稿中我不希望有模棱两可的字眼,这就是美国对共产主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回答......我也希望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方,不论直接或间接威胁了和平,都与美国安全有关。           

——哈里•杜鲁门 《杜鲁门应忆录》

(1)据材料一,概括杜鲁门对战后世界蓝图的设想。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美国对共产土义暴君扩张浪潮的冋答”的政治措施。

材料二  美国人正在丧失他们习惯于向世界发号施令的力量……到70年代,美国的无所阻拦的威力已经受到一些限制。            

             ——《美苏冷战史话1945〜1975》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柑出当时美国“威力”受到哪些国际力量的限制?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3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洲共同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国际德国外交部长谢尔说道:“在‘九国’商谈有美政治行动、组织机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张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据材料三概括美国与两欧的关系。

材料四 冷站结束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美国的霸权又得到加强。这一方面是由于美国综合国力在冷战后确实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但另一方面,而且是主要的方面,在于苏联解体和俄罗斯的衰落……美国的实力虽然大幅度提升,但与二战后初期不可同日而语。在美国成为惟一超级大国之时,欧盟、中国等“五大力量中心”成员的实力也都有引人注目的提升……所以,当今世界并不是美国独霸的单极世界。

——刘建飞 《美国霸权失能与多极化趋势初现》

(4)据材料四,归纳美国霸权加强的原因。并指出当时国际格局特点。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