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历史八年级上期末复习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优秀的历史影视是对历史的生动再现,下列影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是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这种“变局”开始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这一事件相关的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 掠夺圆明园大量珍宝

C. 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 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列不平等条约中,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是(  

A.《辛丑条约》        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中写道:“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这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哪个条约签订之后的状况            (    )

A. 《马关条约》    B. 《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北京条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晚清厦门胡里山炮台的兴建是“师夷长被以自强”的一次尝试,这次尝试是(   )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近代实业第一人中说:……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

A. 魏源    B. 张謇    C. 陈独秀    D. 胡适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A. 强学会的成立

B. 公车上书

C. 兴中会的成立

D. 创办《万国公报》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5月28日,“湖湘文化十杰评选高峰论坛”在岳麓书院隆重举行。著名学者郑佳明表示,他个人最为钦服的湖湘历史文化名人是“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近代维新志士

A. 黄兴

B. 左宗棠

C. 曾国藩

D. 谭嗣同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是在一片胜利的“欢呼”声中失败的。对“胜利”和“失败”的理解,最恰当的是

A. 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但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B. 终结了中国的封建制度,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继续祸国殃民

C. 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被袁世凯取代

D. 明确了反帝宗旨,但帝国主义仍然疯狂侵略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世纪,在中国近代化的探索过程中,国人相继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其中“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分别指

A.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B. 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C. 洋务运功、戊戌变法

D. 五四运动、戊戌变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孙中山是伟大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1905年8月,在他的推动下,成立的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 兴中会    B. 中国同盟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2015年是新文化运动100周年,新文化运动高举                      的大旗,促进人们更加积极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A. 民主与专制

B. 科学与愚昧

C. 新文学和旧文学

D. 民主和科学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919,上海各界人士积极参加爱国运动,上海大世界娱乐场中的跑马生意也随之萧条了,有人在其大门上贴了一副对联:“正应筹策补亡羊,哪有心思看跑马。人们的心思都去关注下列哪一事件( )

A. 北洋水师黄海激战

B.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

C.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

D. 中共一大上海召开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与这副写于1919年的对联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是因为

A.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B. 北京学生举行抗议活动

C. 提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

D.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她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自从有了她,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她”是指:

A. 中华民国

B. 中国同盟会

C. 中国共产党

D. 北洋军阀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中国近代,国共曾有过兄弟般的合作。下列图片对应的历史事件中能体现这种合作的有(   )

A.     B.

C.     D.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某校举办“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图片展。下列图片反映的事件中,具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第一枪”意义是

A. 中共一大

B. 南昌起义

C. 井冈山会师

D. 遵义会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长征,下列是红军在长征途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它们的时间先后顺序是(  

遵义会议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巧渡金沙江        四渡赤水           爬雪山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⑤④②③⑥

C①②④⑤⑥③         D①④⑤③②⑥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虎子是第二十九军的一名战士,当时他驻守宛平县。1937年7月7日拂晓,日军向宛平县射击,中国守军立刻予以还击。此战役为 (  )

A. 九一八事变    B. 卢沟桥事变    C. 八一三事变    D. 台儿庄战役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

A.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重庆大轰炸惨案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下列有关抗日战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空前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C.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

D. 中国人民在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取得抗日战争的最终胜利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与“1945年”、“毛泽东”、“双十协定”这三个关键词信息有关的事件是

A. 南昌起义    B. 西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重庆谈判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947年夏,毛泽东在听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消息后,欣喜地说:“我们总算熬出头了。”这是因为 (  )

A. 人民解放军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    B. 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

C. 解放战争打响了    D. 大决战开始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为和平解放各地战事问题和减轻人民的战争痛苦树立了榜样”。上述评价与哪次战役有关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下表是中国纱厂1915~1919年盈利指数情况。对表中数据所含信息解读不准确的是

年份(年)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73

21.43

70.56

 

 

A.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

B. 使中国民族工业从此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C. 中国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

D. 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1915年,吴老太爷从浙江绍兴来到上海,他不可能看到

A. 西式洋楼里,穿着高开叉旗袍的摩登女郎正在陪洋人吃西餐

B. 轮船往来于黄浦江上,汽车穿梭于南京路口

C. 《申报》刊登了身着中山装的男士照片

D. 拖着长辫的男人正在用欧元购买“洋油”和“洋布”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答案。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如下图

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材料四: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问题二:图二中俄国共侵占我国多少领土?主要是在哪一历史时期侵占的?

问题三:材料三反映了该不平等条约中的哪一项具体内容?通过该不平等条约,日本侵占了我国哪一块领土长达50年之久?

问题四:材料四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结束后签订条约的情景?该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试通过一具体内容来说明。

问题五:请给上述材料拟一个主题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前赴后继地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李鸿章把西方列强的挑战看作是“中国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于是通过效仿洋人来增强自己的自卫能力就成了他们的基本选择……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二:在甲午战争之后,全国各阶层,包括士绅阶层,也包括保守派的士大夫都在感到中国非变不可,保守派甚至主动要求张之洞到北京来主持变法。这是半个世纪以来,唯一有那么强的一种社会共识……

——萧功秦《从大历史角度看当代中国大转型》

材料三:革命成功后,上海的报纸不无戏谑地罗列了革命前后的变化:“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

——张鸣《辛亥:摇晃的中国》

材料四: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问题一:材料一中李鸿章等人面对中国“千年变局和强敌”做出了怎样的“基本选择”?该自强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请举一具体史实来证明该运动的最终结局。

问题二:材料二中“一种社会共识”是什么思想?为此,资产阶级维新派展开了哪些活动?(至少2例,2分)

问题三:材料三中“革命”发生在哪一年?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革命的历史意义。

问题四:材料四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陈独秀等人发起了什么运动?

问题五:综上所述,在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中,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九一八事变时,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机器不如人,工人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

——冯玉祥《我所认识的蒋介石》

材料二张学良说,他因“彷徨无策”而交结共产党,因为当时共产党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实攻我心”,“不只对学良个人,并已撼动大部分东北将士,至少已渗入少壮者之心”。

材料三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

 

战役

时间

战斗

次数

毙伤日、

伪军数

破坏

交通线

拔掉

据点

3个半月

1800次

2.5万多人

2000多千米

近3000个

 

 

材料四

材料五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两个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问题一:从材料一可以看出蒋介石对日本的侵略采取怎样的态度?带来了怎样的恶果?问题二:根据所学知识指出张学良为什么会“彷徨无策”?随后发生的哪一事件改变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促进了合作抗日新局面的到来?

问题三:据材料三,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谁?百团大战的主要目标是什么?除此战役外,共产党在敌后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四:据材料四,图片显示的战役是什么战役?总指挥是谁?除此战役外,国民党在正面战场还打了哪些战役?

问题五:为什么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设定在12月13日?

问题六: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