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18届九年级4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某同学在他的旅游日记中写道“他们使用的天然火不是人工取的,而是打雷正好击中干燥的木头,点燃了火,又或是火山爆发和森林火灾的火。他们晚上轮流看火,用灰来保存火种。”以下史实与日记中的“他们”相符的是(    )

A. 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屋里    B. 天然火的使用使他们能吃到香喷喷的米饭

C. 他们过着群居的生活    D. 他们喝到可口的小米粥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学家钱穆是说:“严格说来,到秦汉中国历史上才有正式统一的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他评价的是秦朝的(  )

A. 郡县制度    B. 监察制度    C. 皇帝制度    D. 焚书坑儒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恩格斯曾指出:“比较野蛮的征服者,……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下列历史事件中,能够印证他这一论断的是(  )

A. 商鞅变法    B. 隋唐时期创立科举制    C. 文成公主入藏    D. 北魏孝文帝改革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清朝统治者认为对少数民族应该“因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在此思想影响下,清政府(  )

A. 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B. 平定准噶部叛乱    C. 收复台湾    D. 实行金瓶掣签制度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

A. 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B. 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C. 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D. 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 派鉴真东渡日本    B. 派郑成功驱逐荷夷

C. 派张骞通西域    D. 派郑和出使西洋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2010年5月,发生在南方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

A. 灵渠    B. 都江堰    C. 大运河    D. 会通河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有关这段历史的整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19世纪四十年代初,在南京,因为战争的失败,清政府开始接受侵略者提出的领土要求

B. 19世纪中后期,由于八国联军侵华,北京圆明园开始成为一处遗址

C. 19世纪末,日本人在中国建厂,加大对中国经济掠夺

D. 20世纪初,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恩格斯说到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法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1871﹣1880年的10年间,仅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翻译的西书就有98种,235册,译成未刊之书45种,140余册,尚存13种未全部译完,其数量远超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翻译西书之总和。这说明洋务运动(  )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B. 以学习西方技术为主

C. 促进了西学的传播    D. 是失败的封建统治者自救运动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下列关于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  )

A. 洋务运动使中国迈出了走向近代化的第一步,同时又为戊戌变法运动开辟了道路

B. 维新变法运动加速了中国人的思想解放,为辛亥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C. 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之间斗争的实质不过是资产阶级内部关于革命的方式、手段和政权形式之争,其实现资本主义近代化的目标是一致的

D. 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他们与地主阶级领导的洋务运动之间没有任何关系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你认为戊戌变法最突出的历史功绩是(  )

A. 推动政治改革    B. 挽救民族危亡    C. 促进思想启蒙    D. 发展社会经济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赤诚的爱国主义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科学和民主的光辉旗帜”是学者们对民主革命时期一场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高度概括。这场“斗争”应该是指(    )

A. 戊戌变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五四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926年斯大林指出“在中国是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由此可以得出,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  )

A. 参加了中共一大    B. 领导了秋收起义

C. 带领红军出征    D. 实行了中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全国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1937年7月8日。这是中国共产党在下列哪个事件后发表的抗战宣言(  )

A. 卢沟桥事变    B. 西安事变    C. 九一八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中不符合史实的是(  )

选项

史实

推论

A

辽沈战役

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B

淮海战役

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C

平津战役

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

D

渡江战役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亡

 

 

A. A    B. B    C. C    D. D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中载:“电灯、自来水初出现时,上海市民曾十分恐惧,担心用电会‘遭雷殛’;……后来则非常欢迎电灯,称其‘赛月亮’,‘颇便行人’;开始市民‘谓(自来)水有毒质,饮之有毒,相戒不用’,后来则‘通装水管,饮濯称便’”。上述材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  )

A. 思想观念的改变是近代化原动力    B. 国人对西方文明接受的思想过程

C. 当时国人生活水平有了普遍提高    D. 电灯、自来水自身存在明显不足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宋庆龄在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期间曾上书中共中央:“共产党曾向工商业许下长期共存,保障工商业利益的诺言。这样一来,不是变成自食其言了吗?资本家已经对共产党的政策产生了怀疑和恐惧,不少人后悔和抱怨。”宋庆龄批评的是(    )

A. “一五”计划    B. 三大改造    C. “大跃进”运动    D. 改革开放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按照计划,我国将于2020年左右实施空间站的建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回顾历史,我国在空间技术领域跻身于世界先进国家行列的标志是(  )

A. “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B. 东方红1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C.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D. 东方红1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20世纪50年代某期《人民日报》有如下报道:“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众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据此判断,符合这一报道的史实是(  )

A. “一五”计划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大跃进”运动    D. 国有企业改革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如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城镇人口数的变化情况。其中,导致从E到F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一五计划的展开    B. “大跃进”的影响

C. 文化大革命的影响    D. 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6年3月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这就意味着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  )

A. 和平民主、平等协商    B.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C. 台湾同胞自主选择社会制度    D. 两岸同胞齐心协力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2017年是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60周年。如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比重

行业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

1953年农轻重比例

(%)

1957年农轻重比例

(%)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 农业增长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没有政策支持

B. 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 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

D. 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某班历史课堂就“改革开放对人民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进行资料收集,以下能够论证结论的史实有(  )

①1985年,佛山市小汽车公司从香港引进了31辆全新皇冠牌小汽车,逐步淘汰三轮车运输,成为佛山第一代严格意义上的出租车,起表价10元,生意红火 ②1978到1990年,每百人拥有电视机增加53.8倍 ③在农村,1978年以后的10年间,每100户农民就有75户盖了新房 ④传统节日重新回到人们的生活中,人们重视过节的意义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农民,农业,农村,是中国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聚焦农业,关注民生,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探究历史,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公元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僇(lù)力本业(努力搞好农业,耕织致粟多者,复其身(免除徭役)。” ……极大地调动了民众务农和作战的积极性。                        

——刘玉峰《商鞅变法农战政策和抑商政策之得失》

材料二:1958年,《人民日报》报道早稻亩产如下:7月12日,福建闽侯城门乡公社,3275斤;7月18日,福建闽侯连板公社,5806斤;7月31日,湖北应城春光公社,10597斤;8月1日,湖北孝感长风公社,15361斤;8月10日,安徽枞阳高峰公社,16227斤;8月13日,湖北麻城建国公社,36956斤;8月22日,安徽繁昌,43075斤;9月5日,广东北部山区连县,60437斤。         

——维基百科

材料三:下图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材料四  到1979年,集体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正在发生一场意义深刻的变化……开始了叫作生产责任制的某些尝试……责任进一步下放到家庭中……到1983年底,几乎全部农业生产都是以家庭为基础的。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下卷)

材料五: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的第一份文件。现在已经成为中共中央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中共中央在1982—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做出具体部署。2004—2015年又连续12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新浪网

(1)材料一商鞅变法开始确立中国封建土地私有制,这是基于变法中哪一措施的实施?

(2)阅读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请你解释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3)图二、图三都反映了新中国农民踊跃入“社”,这两个“社”的全称分别是什么?

(4)材料四中所说的“农业活动的组织方面”发生的“意义深刻的变化”是指什么?这一“意义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哪里?

(5)孙中山关于民生问题的解决方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孙中山重视民生问题,中央也连续九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的原因。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逐渐病入膏肓。为挽救中国于危难,不少仁人志士寻找济世良方,展开一场场“救治行动”。 

材料一   有人将先进的中国人展开的一场场“救治行动”比喻成“自我疗伤”、“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等。

材料二  当代学者萧功秦把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划分为六个阶段

现代化阶段

时间划分

代表人物

政治选择

第一阶段

1860—1911

慈禧

开明专制化模式

第二阶段

1911—1913

孙中山

早期议会制模式

第三阶段

1913—1928

袁世凯

新权威主义模式

第四阶段

1928—1949

蒋介石

权威主义模式

第五阶段

1949—1976

毛泽东

计划经济模式

第六阶段

1978年以来

邓小平

新政模式

 

(1)材料一中 “自我疗伤”“温药慢治” “猛药重治”分别指哪一历史事件?    

(2)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救治行动”的基本特征。 

(3)哪一事件打断了第四阶段中国现代化进程?写出这一事件的起止时间?    

(4)第六阶段以哪一事件为起点?说明理由。这一阶段确立了怎样的经济体制?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