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广东省阳江市2017-2018学年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邀请她北上对如何建设新中国予以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应该是(    )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C.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汇是(   )

A. 土地   农民   新解放区    B. 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

C. 政治协商会议   开国大典   国歌    D. 西藏   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58年6月,《人民日报》报道:河南省遂平县卫星农业社2.9亩小麦试验田亩产达3530斤。这篇浮夸报道的出现反映了“左”倾错误的泛滥,“左”倾错误出现的的原因是(   )

①中共八大的指引              ②对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

③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乏经验  ④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小红同学为“新中国杰出人物事迹展”搜集材料,其中选材不当的是

A. 邓稼先——两弹元勋    B. 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 王进喜——铁人    D. 张謇——状元实业家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76年《天安门诗抄》:“黄浦江上有座桥,江桥腐朽已动摇。江桥摇,眼看要垮掉。请指示,是拆还是烧?”诗中的“江桥”是指(  )

A. 林彪反革命集团    B. 党内资产阶级司令部

C. 江青反革命集团    D. 武汉长江大桥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B. 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 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D. 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一位农民在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我们祖祖辈辈做梦都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五亩的地,能在自己的土地上耕种,那有多高兴啊……现在这个梦想实现了。”信中的“这个梦想实现了”是因为(  )

A. 土地改革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人民公社化    D. 农业生产合作化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正式签字,这一协议的执行意味着(    )

A. 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B. 获得了祖国大陆的统一

C. 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D. 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    )

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③电影《上甘岭》④当时实况纪录片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我国在“一五”时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是:工业占58.2% ,农林水利占7.6% ,运输邮电占19.2% ,文化教育和卫生占7.2% ,其它占7.8%。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之间的投资比例大体是1:7.9。由此可见,我国当时(   )

A. 优先发展重工业    B. 优先发展运输邮电业

C. 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    D. 三大改造稳步推进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56年某日上海50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他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

C. “大跃进”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下图是公私经济成分比例图。根据图表判断其反映的是我国哪一年的经济结构比例(    )

A. 1949年    B. 1952年    C. 1953年    D. 1956年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956年,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期间,某资本家担任某厂的副厂长,一时间,工人议论纷纷,以下四种意见,正确的是

A. 他是资本家,不能担任我们的厂长

B. 资本家是要剥削的,我们把他拉下马

C. 工人阶级当家做主,他的话我们不能听

D. 他懂业务,我们还是要听的

 

详细信息
14. 难度:困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开展拨乱反正工作提供前提的是(    )

A. 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

C. 工作重心转移和实行改革开放

D. 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体领导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春生的奶奶给春生讲过去的事情。奶奶说:‘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啊,大家都很穷。我们穿的衣服是用洋布做的,我们用的火柴叫洋火,我们点灯用的煤油叫洋油……”你知道我们结束洋油时代是在何时吗

A. “一五”计划期间

B. 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

C. “文化大革命”时期

D.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15年是抗美援朝战争爆发65周年,是值得我们纪念的重要历史事件。回顾过去的血与火的激烈战斗,我们发自内心地对英勇的志愿军将士表示崇高的敬意!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

①抗美援朝是一场反侵略的正义战争 ②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 ③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 ④志愿军和朝鲜军民的英勇战斗 ⑤中国军事、经济实力强大

A. ①②③④⑤    B. ②③④⑤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⑤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题文)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 制订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某陈列馆举办“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变革”图片展。现有以下四幅图片,请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    )

①农民加入合作社    ②人民公社食堂     ③土地改革     ④小岗村“分田到户”字据

A. ①②④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②③①    D. ③①②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进行的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运动的共同作用是 (       )

A. 消灭了地主阶级    B. 基本上肃清了国内外反动势力

C. 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    D. 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钢产量)走上英国不发愁”。与这首民歌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 三大改造    B. 人民公社化运动    C. “大跃进”运动    D. 十年“文革”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与八大相同点阐述错误的是(  )

A. 建国后召开的党的会议    B. 重视经济,都大力发展生产力

C. 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D. 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是(      )

A. 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B. 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

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D.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材料一 目前进行的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实际上也是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

——邓小平

【见证历史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

材料二 “我们怀着十分兴奋的心情跨入一九七九年。”“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是一个伟大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饱经沧桑的中国在1978年再一次面临命运的抉择,对于无数人来说,12月18日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

(1)材料一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性质是什么?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三中我们“十分兴奋的心情”因何而起?请指出“战略转变”前后,党的工作重心分别是什么?

(3)结合所学谈谈对“十一届三中全会意味着‘时间又开始了’”的理解。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学以致用,探究问题。

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

【一穷二白】

材料一  (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

【神奇逆转】

材料二

【重大挫折】

材料三

(1)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2)依据材料二分析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49年增长和1957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1952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