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苏省宿迁市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模拟七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唐朝对外交往发达的原因不包括(       

A. 经济的繁荣    B. 开放的对外政策

C. 对外交通的发达    D. 开明的民族政策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学习历史有很多种方法,其中绘制历史知识示意图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如图所示四张示意图中,设计有误的是(  )

A.     B.

C.     D.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蒙古政权建立

②南宋灭亡

③元朝统一全国

④定国号为元。

A. ①④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④③②

D. 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对唐朝“坊”的解释正确的是

A. 住宅区

B. 手工业作坊

C. 商业区

D. 防洪大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我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事很多.在陈桥驿发动兵变,被手下将士黄袍加身拥立为帝的是(  )

A. 李渊    B. 杨坚    C. 赵匡胤    D. 武则天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在南宋初年和南宋灭亡之际,各有一位英雄,他们为了捍卫汉族政权,进行了不屈的斗争,他们是( )

A. 岳飞和寇准    B. 文天祥和寇准

C. 岳飞和文天祥    D. 岳飞和班超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考试科目中最主要的是

①进士

②武举

③明经

④殿试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孟德斯鸠在评价中国某一制度时指出:“皇帝通过考试等途径选拔官员,凡是具有真才实学的人,不论出身如何,都有通过考试成为官吏的机会。”该制度在隋朝时期的作用不包括(    )

A. 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    B. 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C. 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D. 削弱了皇帝的权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不属于忽必烈即位后采取的措施有(   )

A. 广开言路    B. 整顿吏治    C. 注重农桑    D. 改用汉姓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宋元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繁荣,市民文化需求不断增长。下列作品中应这一时期文化需求而出现的是( )

A. 《离骚》

B. 《诗经》

C. 《窦娥冤》

D. 《史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穿越时光隧道北宋都城汴京,体验宋朝人的生活,我们不能体验的是:

A. 游夜市,逛茶馆    B. 逛“瓦子”,住邸店

C. 听说书,品《红楼梦》    D. 挂年画,贴“桃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115年,建立金国的是(  )

A. 努尔哈赤    B. 元吴    C. 完颜阿骨打    D. 石敬璃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6世纪80年代,在结束了自西晋灭亡以来2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后,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同时中国也迎来了一个繁荣与开放的时代。“中国又一次走向统一”的时间是(  )

A. 581年    B. 589年

C. 618年    D. 689年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文成公主入藏比较,共同点是

A. 加强了民族团结与友好交流    B. 促进了藏族的发展

C. 维护了国家统一    D. 都进行了汉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状况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 隋统一后,隋文帝励精图治

B. 隋炀帝营建动都洛阳

C. 隋帝修凿大运河

D. 隋朝屡次发动对外战争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写道:“汉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唐代的中央官制是(  )

A. 三公九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九品中正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一位传奇僧人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到达天竺。他回国后,其弟子根据他的口述写成《大唐西域记》。这位传奇僧人是(  )

A. 张骞

B. 玄奘

C. 鉴真

D. 班超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与“贞观遗风”联系紧密的一位统治者是(    )

A. 唐太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宋太祖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武德四年五月,唐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洛阳)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贞现二十一年(647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洛阳官”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言”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没有关系?理由何在?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

(4)材料三对李世民的评价是否全面?结合上述材料简述理由。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仔细观察下列图片,探究以下的问题。

(一)幸福的生活:

(1)图一中的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时期?宋代相当部分官员来自科举考试,这反映了宋代什么样的国策?

(2)图二描述的是江南农民种植水稻的场面。当时种植的优良水稻是什么品种?

(3)图三描绘了哪一城市的繁荣景象?当时该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什么?达官贵人出行乘坐哪一种交通工具?

(二)多彩的风貌:

(4)图四和图五分别反映的是宋代什么节日的习俗?

(5)你知道蹴鞠是现代哪一运动的鼻祖吗?

(三)文明的思考:

(6)结合上述探究,谈谈你对宋朝社会生活的认识。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结合所学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探究一制度篇

(1)统治阶级为加强中央集权,不断调整政策,开创新的政治制度。元朝在地方上实行了什么行政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元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了什么机构?

(2)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我们中国学过去的

——孙中山

指出材料中所说的中国的考试制度是什么制度?

探究二经济篇

(3)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列举我国古代唐朝历史上最典型的一例,说明生产工具的创新和改进推动经济发展。

探究三文化篇,如图

“中国在许多个世纪以来,一直是人类文明的主要中心之一”。让我们与历史进行亲密接触,寻找其中蕴藏的民族智慧,感悟民族精神。

(4)根据上图和所学知识,说出我国宋朝或元朝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并举一例这一时期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

探究四感悟篇

(5)综合以上内容,在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方面你获得了哪些启示?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