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8届中考历史课后习题:中国古代史综合提升测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粟脱壳后的粮食因其粒小,故称小米,而小米粥是人们常吃的食品。下列古人类中最早有可能享受到这种食物的是    (  )

A. 北京人    B. 山顶洞人    C. 半坡居民    D. 河姆渡居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河南安阳历史悠久,文化遗存丰富。关于下列图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图一反映了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B. 图二说明商朝已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

C. 图三表明安阳曾经是商朝统治的中心

D. 上述三幅图支持安阳是我国著名古都的观点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下列描述公元前350年生活在关中地区某人发迹的故事,你认为不可能的是    (  )

A. 他在一次战争中杀敌有功,得到几十亩土地的赏赐

B. 几年后,他辛勤耕种这些土地,粮食丰收,政府免除他的徭役

C. 后来,他用卖粮的钱,又添置了几十亩土地,成为小地主

D. 四十岁后,他卖掉所有的土地去经商,得到政府的奖励,成为拥有雄厚资产的大商人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呈现的是先秦时期的经典书目,在战国时期,你认为哪些书是最受当时统治者欣赏欢迎的    (  )

①《论语》 ②《道德经》 ③《孙子兵法》 ④《离骚》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①③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

A. 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B. 西周推行分封制

C. 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 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支柱和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团结和进步曾经发挥过重大作用;同时儒学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追溯历史,儒家学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始于    (  )

A. 春秋    B. 战国    C. 秦朝    D. 西汉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下列对丝绸之路作用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 加强了汉与西域各国的联系    B. 有利于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C. 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通道    D. 在现实生活中仍有重要价值和作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有关这一主题的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北魏孝文帝改革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B. 唐朝时,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

C. 元朝时,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D. 清朝时,设乌里雅苏台将军加强了对新疆地区的管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北宋时一位商人来到都城东京,到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场所,有说书唱曲的、卖药材、古玩字画的、甚至还有算卦的等等,请推断他到了哪里    ( )

A. 交子    B. 瓦舍    C. 市舶司    D. 会子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盛唐气象本来是诗歌上的一种说法,但已经被历史学家所接受,用来说明中国历史上的那个黄金时代。从文明史的角度来看,盛唐气象的形成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是 (  )

A. 专制跋扈    B. 颓废与反抗    C. 开明与开放    D. 任性与狂妄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  )

A. 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    B. 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

C. 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D. 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责任。下列有关我国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丝绸之路开辟后,西域的骏马、瓜果、音乐、舞蹈等传入内地

B. 孝文帝改革后,在黄河流域地区,“胡人汉服”“汉人胡食”成为时尚

C. 唐太宗时把金城公主嫁给吐蕃的尺带珠丹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稳定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  )

①都是隋朝的僧人 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 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 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描绘历史变迁和社会沧桑的诗词其实就是生动鲜活的历史。下列诗词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①“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②“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③“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④“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③②①④    D. ④①②③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宋代人们的衣食住行等习俗有较大变化,下列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  )

A. 人们服饰自由,各取所好

B. 农村百姓住房较简陋,贵族官僚宅第则相当宏丽

C. 食物已相当丰富,东京的夏季甚至有冷饮

D. 由于缺马,人们出行多用牛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四大发明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西汉时期的中国就有纸了

B. 北宋制成指南针并广泛用于航海

C. 雕版印刷术形成于唐朝

D. 火药对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起了重要作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明朝君权加强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 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B. 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C. 东厂由明太祖直接指挥,不受法律的约束

D. 明成祖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世界海洋第一人”,不是哥伦布、麦哲伦,而是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下列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明成祖派遣郑和先后六次下西洋

B. 郑和航海最远到达地中海沿岸

C.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多世纪

D. 郑和下西洋目的是促进中外民间经济交往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人类文明交往,有和平交流、暴力冲突两种方式。以下属于同一方式的(  )

①郑和下西洋 ②戚继光抗倭 ③葡萄牙攫取我国澳门居住权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台湾的历史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

A. 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台湾城和赤嵌楼

B. 1661年,盘踞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C. 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D. 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通过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  )

A. 重新统一了蒙古    B. 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 稳定了西藏政局    D. 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下边漫画反映了近代中国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

A. 经济基础薄弱

B. 对内集权专制

C. 对外闭关锁国

D. 频遭列强入侵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观察中国古代几个不同时期的地图,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分别是什么?这两种地方行政制度有何主要区别?

(2)根据图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汉朝时西域主要是指我国今天的什么地方?请写出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的管理机构名称。该机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

(3)结合以上探究,谈谈你的感受。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

材料二 唐太宗选贤用能,虚心纳谏,开创“贞观之治”的昌盛局面,在武则天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

——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三 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措施。为削弱王国势力,他又采取了什么措施?

(2)说出唐太宗注意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开元”是哪个皇帝的年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4)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至少说出两条)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