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江西省高安市2018届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人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乱频繁、兵荒马乱的时代,又是一个最为自由、最为开放的时代,它诞生了中国历史上影响最为深远的思想和学术派别。”最能反映这一状况的史实是(   )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 佛教传入中国

C.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    D. 西学传入中国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廷规定外国商船“将来只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如成再来,必令原船返掉至广,不准入浙江海口。”材料所述规定(   )

A. 意在扼制工商业的发展    B. 限制外国商人来华贸易

C. 断绝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D. 禁止国人赴海贸易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1902年2月,《泰晤士报》驻北京记者莫理循说过:“我们在暴乱中并无所失,而事实上我们的威信大增,我们敢肯定地说,多少年来我们在北京的地位,从未像今天这样高。”他们的感慨源于(   )

A. 《北京条约》的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南京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详细信息
4. 难度:困难

“民国的创立并未带来人民期望的和平与秩序,于是中国的知识分子逐渐相信,如果不进行一场彻底的思想变革,就不可能有良好的政府和社会。”在此背景下(   )

A. 新文化运动兴起    B. 义和团运动兴起

C. 国民大革命兴起    D. 辛亥革命兴起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世纪80年代,某村将集体土地按人口分配到户,农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土地不能买卖、出租。经营所得“交足国家的,留够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这种土地经营方式属于(   )

A. 人民公社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互助组    D. 农业合作社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62年1月27日,刘少奇在《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说:“过去我们经常把缺点、错误和成绩比之于一个指头和九个指头的关系……我到湖南的一个地方,农民说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七分人祸”是指(   )

A.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文化大革命    D. 土地改革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联合早报》指出“新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那么,“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 中国重返联合国    B. 中国加入APEC    C. 经济特区的创设    D. 中国加入WTO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世界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许多帝国。其中,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一度成为其内湖,与中国汉朝处于同一时期的是(   )

A. 亚历山大帝国    B. 波斯帝国    C. 拜占庭帝国    D. 罗马帝国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其共同点是(   ) 

①诞生于亚洲    ②诞生于公元前     ③曾促进文化交流    ④曾为统治者所利用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上创建了微积分。”这位科学家是(   )

A. 钱学森    B. 牛顿    C. 达尔文    D. 爱因斯坦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抓关键词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7世纪80年代”、“社会上层政变”、“不流血”等关键词相符合的历史事件是(    )

A. 日本明治维新    B. 英国“光荣革命”    C. 俄国农奴制改革    D. 法国大革命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不论是从战争史还是二战以后的世界历史看,它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首次宣布正义国家将结成同盟,不仅是为了保护国家免于外来侵略,而且是为了世界一切人的人权免于强权的蹂躏。”上述引文最有可能出自于(    )

A. 《开罗宣言》    B. 《凡尔赛和约》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共产党宣言》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为了强化皇权废除了丞相制度。                              (      )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改变了我国的社会性质。            (      )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

年份

1920—1921

1921—1922

1922—1923

1923—1924

平均税款(卢布)

10.30

6.11

3.98

3.06

 

——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

(1)根据材料,指出1920—1924年苏俄(联)农民平均税款的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9年2月12日,奥巴马参加林肯诞辰200周年纪念活动,并表示他特别感激林肯,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的第一任黑人总统。

——中国网援引英国广播公司报道

材料二   这次改革虽然留下大量封建残余,但它却是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  日本的新统治者致力于日本社会的转型,以获得同外国势力在政治和军事上的平等地位,变革使日本成为东亚强国,明治政府的首要目标是强化中央集权。

——摘自杰里·齐格勒《新全球史》

(1)材料一奥巴马为什么说因为有了林肯,他才有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2)材料二所说俄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指什么历史事件?

(3)材料三中“变革”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为实现材料三中的“首要目标”,日本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以来,中国人民为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不断奋斗,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年前(1894年)郑观应还只能把他的书名称作《盛世危言》。一年后,严复就在《救亡决论》中直接了当地呼唤“救亡”这一口号,要求通过改革改变现状,寻求新的出路。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北洋政府为解决山东问题的系列外交活动

——摘编自唐启华《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材料三   1943年12月1日,《开罗宣言》正式发表,宣称:(苏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摘编自王建朗等《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进入21世纪,中国的国际地位被认为已达到19世纪初以来之巅峰……(因)中国日益增强的经济、军事和政治的巨大势力……西方人认为中国是亚太地区的区域性强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发“救亡”口号提出的事件。这一事件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洋政府外交活动的目的是什么?其“要求遭拒绝”在中国社会引发了什么反响?(3)对比材料二和材料三,国际社会对中国所提出的领土主权要求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四则材料,指出促成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主要因素。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