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河南省新乡市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检测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约公元前21世纪,我国古代社会进入了文明时代。下列朝代更迭的正确顺序是

A. 夏、周、商

B. 商、夏、周

C. 夏、商、周

D. 周、夏、商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启登上王位的方式是 (  )

A. 通过“禅让制”,大家选他做首领

B. 通过激烈的部落战争,战胜其他部落

C. 凭借家庭特殊地位,自己继承父位

D. 治水建功立业,受到人民爱戴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考古学家在洛阳平原发掘出夏王朝的一座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二里头遗址反映了夏朝 (  )

A. 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B. 国君宫殿规模宏大

C. 国君与平民平等生活

D. 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近乡情怯”“故土难离”,故乡情结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商朝前期却几次迁都,其原因是 (  )

A. 战乱、环境变化    B. 统治者想扩大势力

C. 外族入侵    D. 思念家乡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图是某同学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记的课堂笔记,图中④说明 (  )

A. 分封制的作用    B. 诸侯的义务

C. 诸侯的权力    D. 周天子的责任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某导游给外国朋友介绍夏商周历史时,将夏桀、商纣王和周厉王三人归为一类,其标准应该是( )

A. 他们都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    B. 他们都以残暴统治著称

C. 他们都重用人才,改革内政    D. 他们都轻徭薄赋,爱民如子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我国古代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工艺精湛,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__朝的________(  )

A. 夏 四羊方尊

B. 商 司母戊鼎

C. 西周 司母戊鼎

D. 商 大盂鼎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针对汉字手写危机,央视科教频道推出了全新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全国引发了书写汉字的热潮。请问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关于汉字的起源,中国古代文献上有种种说法,如“结绳”“八卦”“图画”“书契”等,下列哪些是甲骨文造字的方法 (  )

①象形        ②会意        ③指事        ④形声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春秋以来,由于它们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财产并出租……”“它们”指

A. 磨制石器    B. 骨耜    C. 青铜器    D. 铁农具和牛耕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周辙东,王纲坠。逞干戈,尚游说。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上述文字出自《三字经》。下列不属于春秋霸主的是 (  )

A. 晋文公    B. 齐桓公

C. 楚庄王    D. 秦孝公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下列能够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

①“尊王攘夷”            ②“问鼎中原”

③“春秋五霸”            ④“国人暴动”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战国初期,一些因实施改革新政而强大的卿大夫逐渐瓜分、取代原诸侯权位,执掌国政。其中韩、赵、魏瓜分的诸侯国是 (  )

A.     B.     C.     D.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商鞅变法措施中对后世的封建土地制度影响最深远的一项是 (  )

A. 废除井田制    B. 奖励军功

C. 鼓励耕织    D. 建立县制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根据商鞅制定的法令,秦国有很多人获得国君奖赏的爵位和土地。这些人获得奖赏时的身份应该是( )。

A. 农民    B. 军人    C. 商人    D. 铁匠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后五月而秦孝公卒,太子立……遂灭商君之家。”这段材料说明(    )

A. 商鞅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触犯了地主阶级的利益

B. 社会改革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C. 太子即位后顺应民心处死商鞅

D. 改革可能遇到重重阻力,会付出沉重代价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  )

A. 铁器和牛耕的推广    B. 都江堰的修建

C. 商鞅变法的实施    D. 秦朝统一的完成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诸子百家”留给了后人启迪深思的哲学精神。那么“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典故的意思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 (  )

A.     B.

C.     D.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学习历史有一个基本的结论就是“思想文化是一定现实的反映”。“百家争鸣”学术局面反映的社会现实是 (  )

A. 孔子“有教无类”,使社会上有学问的人增多

B. 夏桀暴政,人民怨声四起

C. 西周灭掉商朝,实行分封制

D. 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好国君应该怎样作为”的表述,主要体现了春秋战国时代哪家的思想 (  )

A. 儒家、道家    B. 法家、墨家

C. 儒家、墨家    D. 法家、道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我国古代有很多君王,他们的行为,主宰着一个国家的兴衰与灭亡。请结合下列资料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漫画“暴君”】

(1)图一是夏朝最后一个君王暴虐无道的缩影,请你说出这一君王是谁。他有何暴政?

(2)图二是一幅漫画,近几年,有人评价纣王“文武双全,功勋卓越”。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你结合史实来说明。

(3)漫画中两位君王的所作所为最终导致了怎样的后果?

【邮票“名君”】

(4)上面两枚邮票中的人物分别是商朝和西周的建立者,请说出他们的名字。这些君王之所以能够建国安邦,是因为都曾得益于名臣的辅佐,请你举一例。

(5)通过上述君王的所作所为,你有什么感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识读下面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这种局面的出现是由于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遭到破坏?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是谁?

(2)图二中的韩、赵、魏三个国家是由春秋时期的哪个国家分裂而来?战国后期,各国共同对外策略主要围绕哪国考虑?为什么?图中B处发生的是什么战役?

(3)图一、图二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制度不断革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1)图一中①②处对应填写的制度和人物分别是什么?

(2)图二反映的是一种什么制度?图二中A、B代表的等级身份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实行这种制度起到的作用。

(3)材料二中的“商君”是谁?“教民耕战”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商君所为的历史作用。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的繁荣和城镇的兴盛,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历史进入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教育的兴起,造就了大批具有丰富知识和阅历的文士,稷下学宫就是当时的学术交流中心。

(1)依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2)历史活动课上,四位同学在表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短剧时,说了下列台词,请在括号内写出这四句台词的代表人物。

A.“民贵君轻,仁政于民” (    )

B.“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

C.“爱人如己,崇尚和平” (    )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 (    )

材料二 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

——钱穆《国史大纲》

(3)孔子“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的举措是什么?

材料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材料中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的道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